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克隆文库技术对带叶兜兰根内真菌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分析,共得到有效序列952589条,共产生1028个OTUs,共涉及6个门、21个纲、46个目、96个科、143个属、217个种及大量未分类种类.其中HJD样点根内真菌种类和数目最多,YM和LY样点根内真菌种类和数目次之,且这两个样点之间无显著区分.  相似文献   
2.
金花茶具有较高的保健效用和药用价值。由于近年来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导致金花茶种苗缺口不断变大,繁殖技术的瓶颈也日渐突显。本文对金花茶一叶一芽扦插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金花茶种苗繁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甘蔗梢腐病不同病原菌的致病力差异,利用4份野生菌株(2份Fusarium sacchari、1份F.proliferatum和1份F.andiyazi)与2份诱变菌株(F.sacchari和F.andiyazi的EMS诱变菌株),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9份甘蔗种质材料进行梢腐病病原菌致病力测定及甘蔗抗性鉴定,根据病斑大小划分抗性等级评价甘蔗的抗性。结果表明,试验的9份材料中,不同甘蔗材料对不同梢腐病病原菌抗性不同,诱变菌株致病力整体上明显变弱,但在个别甘蔗材料上结果相反,说明不同甘蔗品种对病原的不同致病基因响应效果不同。F.andiyazi能够较快识别并侵入甘蔗叶引起发病,CP85-1308对5个不同菌株抗病性最好,F134和CP72-1210材料对3种病原菌均表现为高感。甘蔗分蘖期对梢腐病菌的免疫力较伸长期差、易感染,甘蔗梢腐病的抗性评价较佳时期为分蘖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葡萄成熟花粉粒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下一步原生质体杂交及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使用低温—酶解法对酿酒葡萄桂葡一号花粉原生质体进行分离,探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不同花序位置和不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越高,在0.6 mol/L甘露醇条件下,以处理7 d的原质体分离得率最高,达18.94%,其次是处理5 d。对于不同部位花粉,以中上部花药的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高,而以中部花序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得率最高,达19.11%;中下部花药及已开始散粉的花药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低。相对于1.2 mol/L甘露醇,以添加0.6 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处理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高。【结论】低温处理时间、花粉成熟度及甘露醇浓度均对酿酒葡萄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有明显影响。选用即将开花的中上部花药为材料,经0~4℃低温预处理5~7 d,并以0.6 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可获得大量有活性的花粉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防城港金花茶种子萌发及组培快繁技术,初步建立金花茶组织培养体系,为金花茶的组培快繁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花茶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设置3个不同种子的发育程度处理、17个不同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金花茶种子萌发率、增殖系数、株高、叶片数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金花茶组培苗生长的萌发、继代和壮苗培养基.[结果]选用胚乳直径大于1.0 cm的金花茶种子接种于MS+GA3 1.0 mg/L培养基中,萌发率可达82.4%;金花茶组培苗增殖系数随6-BA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6-BA浓度为3.0 mg/L时增殖系数最大,达3.79;适宜金花茶壮苗生长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其平均株高、叶片数、茎粗等均优于其他处理;在黄泥∶泥炭=1∶1组合处理下金花茶组培苗移栽生根率最高,达61%,成活率也较高,为90%.[结论]广西防城港金花茶适宜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GA3 1.0 mg/L、继代增殖培养以MS+6-BA 3.0 mg/L效果较好、壮苗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05 mg/L较适宜、黄泥∶泥炭=1∶1作为金花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最适宜.  相似文献   
6.
边缘细胞对大豆根尖铝毒害的缓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浙春3号为试验材料, 采用静置培养(保持边缘细胞附于根尖)和振荡培养(移除根尖边缘细胞), 测定边缘细胞数目和活性、根相对伸长率和根内酶的活性, 研究了边缘细胞对大豆根尖铝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 大豆发育过程中存活的边缘细胞数与总数之比达60%~80%, 50~400 mmol L-1 Al3+胁迫12 h能诱导边缘细胞从根尖脱落, 200~400 μmol L-1 Al3+胁迫24 h对边缘细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Al3+处理抑制根伸长, 移除边缘细胞的根相对伸长率低于保留边缘细胞的根。0~100 mmol L-1 Al3+胁迫12 h, 0和50 mmol L-1Al3+胁迫24 h, 具有边缘细胞的大豆根系的POD、SOD活性及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移除边缘细胞的根内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 但200和400 mmol L-1 Al3+处理12 h, 100~400 mmol L-1 Al3+处理24 h时, 根尖有无边缘细胞对根系的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说明低浓度Al3+胁迫下, 大豆通过增加边缘细胞数目、提高根尖蛋白质含量, 维持较高水平的POD、CAT和SOD活性来对抗铝毒胁迫, 以缓解植物的铝毒害。  相似文献   
7.
广西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田间抗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为广西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种植提供依据,探讨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对梢腐病的田间抗性,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在甘蔗梢腐病发生盛期,对目前广西蔗区13个主栽品种进行梢腐病抗性的田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宿根蔗感病程度比新植蔗严重。新植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3个,抗病9个,中抗1个;宿根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4个,抗病8个,中抗1个。综合不同蔗区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抗性表现,高抗品种2个(粤糖94-128、台优),抗病9个(ROC22、粤糖93-159、桂糖31、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桂糖29、柳城03-1137、桂糖21),中抗2个(柳城05-136、粤糖60)。新植蔗和宿根蔗抗性表现为同一水平的8个(粤糖94-128、台优、ROC22、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柳城03-1137、桂糖21),宿根蔗差于新植蔗的2个(桂糖31、粤糖60),3个变化趋势相反(粤糖93-159、桂糖29、柳城05-136)。不同蔗区梢腐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品种在各个蔗区的抗性表现也不同。2015年,广西蔗区主栽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说明梢腐病对该榨季广西甘蔗生产为害程度尚不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垂花悬铃花无性繁殖体系,为垂花悬铃花种苗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双因素交叉分组试验比较7种生根剂及浓度溶液、3种插穗直径对垂花悬铃花硬枝扦插插穗的生根率、生根量、最长根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比较7种生根剂及浓度溶液对嫩枝扦插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5种插穗长度对嫩枝扦插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同时比较5种基质、施肥与否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硬枝扦插,以直径为1.0~1.5 cm的插穗最好,1000 mg/L IBA溶液生根效果最好,扦插生根率达100.00%,平均生根量57.75条,最长根长9.25 cm.嫩枝扦插,以长度为6.0~7.0 cm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100.00%,平均生根数8.83条,最长根长4.43 cm;1000 mg/L GGR-6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99.26%,平均生根量3.63条,最长根长2.69 cm.移栽基质以泥炭土最佳,移栽7 d后开始施肥,每10 d施一次复合肥(N:P:K=15:15:15)1600倍液能有效促进扦插苗生长.[结论]垂花悬铃花能通过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快速繁育种苗.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文化创新建设理论模型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特点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的实际,研究并提出了农业科研机构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模型。并从理念构建与队伍建设、环境建设与条件改善、资源配置与制度建立等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具体探索历程,从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创新与科技创新等3个方面论述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甘蔗大棚内于甘蔗伸长期间,进行相当于60、40、20、0 mm/旬降雨量的供水量处理(分别以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和CK表示),试验结果表明:(1)蔗茎伸长速度、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指标,以处理Ⅱ的综合表现最佳,CK的综合表现最差;(2)处理Ⅰ和处理Ⅱ8~10月份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和10月份、11月份的中性转化酶活性高于处理Ⅲ和CK的;(3)蔗茎产量、1月份甘蔗蔗糖分和1月份每公顷甘蔗含糖量等指标,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Ⅰ>CK;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的蔗茎产量和每公顷甘蔗含糖量与CK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