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2篇
农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265篇
农作物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2株雷公藤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NS33与Penicillium steckii NS6、2株内生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sub sp LG3与Serratia marcescens LY1及其组合分别与雷公藤细胞悬浮共培养,对不同培养体系内雷公藤细胞的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共培养前期,与对照相比,接种单一内生菌株提高了细胞的干重,其中菌株NS6的促生效果最明显;而在共培养后期,无论是单一内生菌还是混合内生菌均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和菌株组合处理的培养液p H值有明显的升高,而内生细菌LY1则明显降低了培养液的p H值,其具有产酸性。另外,当雷公藤细胞同混合菌株共培养时,培养基中总糖消耗量是最大的,而接种单独菌株时则对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接种内生菌会影响雷公藤细胞的POD、CAT及SOD活性,与对照相比,接种单独菌株会更加提升POD与CAT的活性,而细胞MDA含量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栽培代数的木麻黄(第1代FCP、第2代SCP、第3代TCP)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运用BIOLOG微平板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多代连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连栽后木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显著下降。在6类碳源中,除胺类外,其他5种碳源均呈现FCP>SCP>TCP。PLFA分析共检测到11种PLFA生物标记,FCP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SCP和TCP,3个代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i16:0、a15:0和18:1ω9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含量差异明显,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随栽植代数增加,细菌含量减少,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FCP>TCP>SCP,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可见木麻黄连栽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因此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木麻黄连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微生物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浇施菌液并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和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15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测定杉木植株的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可溶性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内生真菌对杉木抗逆性的影响,筛选低磷胁迫下适宜杉木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菌株NG1、AJ6和AJ14能有效提高植株电导率;轻度低磷胁迫条件下,菌株AJ14能较好地保护植株生长;中度低磷胁迫条件下,各菌株在胁迫中前期均能显著缓解磷胁迫;重度低磷胁迫条件下,菌株AJ6和AJ14表现良好,能有效缓解逆境对植株的伤害。在不同低磷胁迫梯度下,5株溶磷菌均能在胁迫15~45d显著缓解低磷环境对植株的危害。与未接种处理的杉木幼苗相比,菌株NG1、AJ6、CG5、AJ14以及AJ13均显著提高SOD活性,对杉木幼苗均有一定的抵御低磷胁迫的作用,以菌株AJ14效果最佳。菌株AJ6和AJ14在低磷胁迫下能有效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综合各项指标,菌株NG1和AJ6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低磷胁迫对杉木植株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闽北山地檫树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檫树自然更新群落样地调查资料,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改进单纯形法,拟合了檫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Richards(理查德)生长方程并绘出其生长曲线,初步揭示了檫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规律,为檫树天然次生林的经营及人工林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价绍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并提出一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建议,为自然保护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生态园林是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模式,是营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景观欣赏要求等多重目的的城市生态园林系统,提高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规划建设的质和量,完善其功能,建造兼具自然和人工特色的优美景观。景观生态学作为一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斑块—廊道—本底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及连通理论对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内生真菌对植株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选取8种千年桐内生真菌菌株对千年桐幼苗接种,60 d后测定植株生长指标以及叶片和根系部分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属和盾壳霉属菌株对地径和苗高增长的影响最为明显。接种1∶2比例混合的木霉属与毛霉菌属菌株后,苗木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增幅显著。盾壳霉属、链格孢属以及木霉属菌株处理后叶片氮含量较对照增加了50%以上,根系氮含量增加了85%以上。链格孢属以及木霉属菌株有效地推动了千年桐幼苗磷含量的增长,较对照增幅超过2倍以上。盾壳霉属和木霉属菌株较大程度提高了幼苗的钾含量。对比不同菌株处理对促进千年桐幼苗的叶片和根系养分元素含量的效果可发现,接种盾壳霉属、链格孢属和木霉属菌株后,植株根系氮和磷含量的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而镰刀菌属和生赤壳属菌株对促进植株根系钾含量的效果更为明显。相较于单种菌株,木霉属和毛霉菌属菌株混合接种就促进植株养分吸收的效果而言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沿海防护林树种台湾相思的生长发育,分离其内生真菌后筛选出强势菌株A(Trichoderma sp.Pd1)、B(Filobasidium sp. As3)、C(Fusarium sp. Pd2)、D(Colletotrichum sp. Ys6)、E(Fusarium sp. Pd4),并将不同菌株及菌株组合浇根回接于幼苗,测定其对台湾相思幼苗生长指标与叶绿素质量分数差异。结果表明:菌株AE、E、AD、CD和CE对植株苗高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大部分菌株对植株地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菌株AB、AE、DE、AD作用最为显著;菌株B和C极显著的增加了植株的生物量和根冠比;菌株CE在试验菌株中对台湾相思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佳。总之,菌株A、C、E、AE、CD对台湾相思幼苗所测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促进作用,AE对其促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给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的径级结构,并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木麻黄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前期的死亡率极高,至后期相对平稳,第IV龄级为种群存活曲线的分水岭,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I型。此外,在木麻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基波不明显,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0.
2种杉木人工林密度与立木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福州白沙国有林场和南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林分密度分别为1 300-1 500和2 200-2 4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样地,选取样木进行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分析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林分总的生物量为251.33 t.hm-2,高于低密度林分的生物量,其中树干的生物量最大,为154.46 t.hm-2,占总量的61.87%,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6%;其次是根的生物量,为57.52t.hm-2,占总量的22.85%,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2%;枝的生物量最低,为19.80 t.hm-2,仅占总量的7.62%;而叶的生物量最低,为19.55 t.hm-2,仅占总量的7.66%,高于低密度林分的38%,林分各组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