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自2018-2019年从疑似感染新城疫的家禽病料分离鉴定出13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es,NDV),采用RT-PCR方法对这13株NDV分离株的F基因进行扩增,产物经TA克隆并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参考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的7株属于基因Ⅱ型,5株属于基因VI型,1株属于ClassⅠ亚型。F基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7株基因Ⅱ型毒株与疫苗株La Sota.Bl sClone 30的核昔酸相似性在9&1%-100%之间,氨基酸的相似性在97.6%~100%之间。5株基因VI型分离株与Ⅱ、Ⅶ型疫苗株及VIb亚型代表株之间的核昔酸相似性在79.7%-98.4%之间,氨基酸的相似性在76.6%-97.6%之间。1株基因Ⅰ型的分离株与Ⅱ,Ⅶ型疫苗株及Class Ⅰ代表毒株的核昔酸相似性在52.1%-97.3%之间,氨基酸的相似性在68.5%-96.8%之间,表明当前部分地区的NDV分离株与传统疫苗株之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粗提的禽霍乱荚膜抗原对SPF鸡的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选取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制备了粗提的荚膜抗原,将荚膜抗原和铝胶生理盐水按4∶1的比例混合,制备了两批疫苗(批号分别为2017001、2017002),在制备过程中检验了菌液的活菌数及荚膜抗原的蛋白质、SDS含量,并进行无菌检验。将制备的两批疫苗分别免疫21日龄SPF鸡,并于免疫后第21天用C48-1株进行攻菌,攻菌后连续观察7 d,每天记录鸡只死亡及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经检验,两批疫苗蛋白质含量均在2. 0 mg/m L以上,SDS含量均为0. 03%,符合疫苗的质量标准。两批疫苗对42日龄SPF鸡的保护率为70%~80%。说明该疫苗对预防禽霍乱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8种不同佐剂制备了16种H9N2亚型禽流感(SS株)灭活疫苗,对疫苗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及疫苗吸收情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疫苗外观、剂型、黏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物理性状稳定;接种SPF鸡后3周,16种疫苗HI抗体效价均超过11log2;剖检显示,大多数疫苗残留较少.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iap基因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C5305 株的iap基因,在iap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引入EcoR Ⅰ和Xho Ⅰ 2 个酶切位点并将其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后获得重组质粒 pET-28a-iap,将该重组质粒转化人大肠杆菌BL21 (DE3)pLysS,经1 mmol/LIPTG诱导4~6 h后,通过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鉴定,证明该基因得到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000,以可溶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3/2003(H1N1)株(SIV-GD03株)的HA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SIV-GD03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全部192株H1亚型SIV中的151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到85%以上,表明该毒株具有作为疫苗候选株的分子特征.将SIV-GD03的HA基因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Ad-CMV5-IRES-GFP中,将得到的重组穿梭质粒pAd-H1-IRES-GFP电转化至BJ5183感受态细胞中,与人5型腺病毒骨架质粒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rAd-H1-IRES-GFP,该质粒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包装出的重组腺病毒rAd-H1HA-GFP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证明HA基因和GFP基因在重组腺病毒中得到高效表达,该毒株在AD-293细胞上连续传12代后表现出较好的整合稳定性及传代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7.
8.
本研究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Hly基因和Inl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二重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单增李斯特菌的Hly基因和InlA基因,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食品中的常见致病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均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二重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4CFU/mL,并能够用于鉴定实验小鼠攻毒后内脏器官的单增李斯特菌分离培养物。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分离毒株的传代、HA效价的测定、特异性的检验、毒力的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证明分离毒为新城疫强毒。该毒株有血凝性,且能被抗NDV血清所抑制,而不被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及EDSV76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动物回归实验中所有试验鸽精神沉郁,有典型神经症状,下痢、排绿色粪便;剖检可见肌胃、腺胃出血,肠道充满黄色黏液,黏膜出血,脑部轻微出血;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脑膜充血出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淋巴细胞浸润;脾脏瘀血,大量浆细胞聚集;肝脏瘀血;肠道固有层大量浆细胞浸润;气管分泌旺盛,固有层瘀血,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0.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抗菌药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因此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主要以细菌4个必要的细胞内途径为靶位,包括细胞壁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核酸(DNA或RNA)的合成以及细菌的代谢过程。细菌耐药性产生包括生化机理和基因机理,重要的生化机理包括抗菌药破坏酶的产生、靶位的改变和主动外排系统的出现。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机理主要包括基因的突变和外源抗性基因的获得。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机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并且已经证明由质粒pMG252介导的耐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