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口仔”是广东蚕区为害最严重的蚕病,尤以每年高溫的3~6造发生更为普遍,該病占同期各类蚕病比率50~70%,生产上損失約20~30%的蚕茧,是造成广东蚕造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过去,普遍認为“白口仔”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蚕儿受“焗”等不良环境的誘发,所以广东蚕农以防止焗热作为防除“白口仔”的主要技术措施,虽然如此,但該病仍然是普遍发生。为了摸清“白口仔”的发生規律及找出预防措施,自1960年以来在广东省农业厅的协助和支持下,对该病的病原、傳染規律,发病情况及預防措施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初步肯定病毒感染是“白口仔”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良环境条件,如焗热、變溫等只是造成蚕儿体質虛弱,促使該病的发生和发展。蚕儿受飢餓或体內水份积存过多时,則会显著地降低对病毒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蚕病是直接影响养蚕生产过程中蚕茧或蚕种的稳产和高产。如何在整个蚕丝生产过程中做好预防蚕病工作?下面就我们的看法,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二、蚕儿对疾病的抗性蚕儿处于无数病原菌包围中,病原菌侵入蚕体内有引起发病,也有不引起发病,这是由于蚕儿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相当强的防御机能。这些防御机能是能阻碍病原菌的侵害或产生抗病作用,使入侵的病原菌不能发挥它的为害作用。蚕儿的防御机能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昆虫抗菌肽的诱导 1974年,瑞典Boman等首先发现将大肠杆菌注射于惜古比天蚕蛹,能诱导血淋巴产生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抗菌肽。1981年,黄自然等报道注射大肠杆菌于滞育柞蚕蛹,诱导产生溶菌酶及抗菌肽。1982年,屈贤铭等分离了柞蚕抗菌肽的多个成员并分析了抗菌肽B及D的一级结构。同年,祁国荣等首次  相似文献   
5.
通过病毒提纯、电镜观察、病毒核酸性状鉴定、病毒蛋白测定、血清学反应、品种感染性及理化因素处理等方法对广东蚕区采集的家蚕浓核病病毒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广东家蚕浓核病病毒为直径20nm左右的球状粒子;病毒核酸为单链DNA;顺德株病毒蛋白有6个亚基,南海株病毒蛋白有4个亚基;其它理化性状均与中国株DNV相似。因此认为,广东蚕区发生的浓核病病毒亦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浓核病毒属(Densovirus)。但顺德株病毒除有直径20nm的粒子外,还观察到有直径较小的球状粒子,病毒蛋白构成与中国株DNV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广东各株浓核病病毒对高温、甲醛、漂白粉、石灰浆等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注射大肠杆菌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产生抗菌物质的某些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1981年,作者等报道了注射大肠杆菌于滞育的柞蚕蛹诱导血淋巴产生某些抗菌物质,能抑制包括病原细菌苏芸金杆菌、粘质沙雷氏菌等10种细菌。1981年,Steiner等从大肠杆菌免疫的天蚕蛹血淋巴中分离到溶菌酶、天蚕素A及B(Cecropin A、B),对后者进行了氨基酸的一级结构分析。1981年,大森等用福尔马林钝化的大肠杆菌疫苗注射于五龄家蚕,诱导血淋巴产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进行了细菌、菌疫苗、某些化学物质、生理盐水及超声波等刺激诱导柞蚕,Anther-eae pernyi滞育蛹产生抗菌物质的试验。初步表明,上述处理都能诱导柞蚕蛹产生一定数量的抗菌物质,反映了柞蚕抗菌物质的诱导源是非特异性的。应用15%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分离和鉴定了血淋巴中诱导产生的三种抗菌蛋白,分别是P5·P9D及P9E。诱导的蛹血淋巴经葡聚糖G-50柱层析可获得一个溶菌酶的组份。  相似文献   
8.
昆虫抗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取得长足的进展,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1983年以来先后在美国、法国、西德及日本召开无脊椎动物比较免疫学学术讨论会。Hultmatrk作了《昆虫抗菌蛋白》的综述,总结了十年来研究的成果。Goldsmith等在《蚕体发育  相似文献   
9.
<正> 前报报道了应用~(60)钴—γ—线辐照蚕蛆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的后期蛹导致不育,连续释放不育的蚕蛆蝇,可以降低野外的蝇口密度和蝇卵孵化率,在不施用农药的情况下,能使蚕茧的蛆孔茧的损失控制在1%以下。可以作为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连续释放不育蝇,对野外蝇口密度的消长及防治效果的影响。 一、连续释放不育蝇对蚕儿寄生率的影响:从1981~1982年调查结果得知,一年内蚕蛆蝇对家蚕寄生率的消长规律是:5月前的寄生率(包括蝇卵及蝇蛆寄生率)是极低  相似文献   
10.
烟草对蚕儿中毒问题,曾引起中,外学者不少争论。近年来在广东珠江三角洲蚕区中,农民利用零星的土地种植烟草供自己消费,因而引起蚕儿中毒,亦屡有所闻。在1962年结合广东农村烟草栽培情况及养蚕特点,作初步试验,以探求烟草对蚕儿中毒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出预防的措施,现将初步调查的结果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