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质核互作孢子体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把花粉育性划分为可育、染败、圆败和典败四种类型,对三种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四个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进行基因分析。结果表明,野败珍汕97A、野败二九矮4A、冈比亚卡二九矮7A 和毛早壳八四早8A 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均由两对隐性育性恢复基因 rf_1 rf_1 rf_2 rf_2控制,属孢子体不育类型。IR24具有相应的两对显性  相似文献   
2.
以栽培稻品种粤香占为受体亲本,利用杂交、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群体。该群体由20个编号的9个单片段代换系构成。这9个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分布在水稻的第1、2、3、10和11染色体上,代换片段长度为8.1~23.8cM,总长度为152.7cM,平均长度为17.0cM,代换片段对水稻基因组的覆盖总长度为136.1cM,覆盖率为7.5%。构建以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为发掘和利用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有利基因提供了理想的试验材料,为进一步开展高州普通野生稻的遗传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水稻(Oryzo sativa L.)不同类型杂种的雄性不育性,探讨了杂种的不同遗传组成与雄性不育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中,可以同时产生核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和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提出了F_1杂种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的育性恢复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杂种质核关系中存在的异源性,可以把杂种划分为三类:一元杂种、二元杂种和三元杂种。  相似文献   
4.
水稻粳型亲籼系粳型性的判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摘要:选择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00个微卫星标记对6个籼型、6个粳型测验种和10个待测粳型亲籼系的DNA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验种DNA在籼粳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其粳型判别值(Dj)的变异范围为0.12~0.87, 籼型测验种的Dj值均低于0.25,粳型测验种的Dj值均高于0.75, Dj值可以用于粳型亲籼系粳型性的判别。根据Dj值大小,待测粳型亲籼系G2416-3、G2417-2-1、G3004-4和G3005-4-2属于偏粳型,G2505-1和G2605属于粳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派罗宁B-黄色组分诱导孢粉素产生荧光的特异性,观察了水稻M 101品种以及它的无花粉型胞核雄性不育(GMS)突变体Ⅰ-15系花药绒毡层解体过程中孢粉素的行为。M-101品种花药绒毡层的解体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小孢子发育期,绒毡层主要分泌孢粉素;在花粉发育期,绒毡层主要降解非孢粉素物质。Ⅰ-15系花药绒毡层的解体过程虽然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现象,但绒毡层解体的起始时间和阶段顺序性与M-101品种相似。对绒毡层解体过程孢粉素行为的有关事态及其与花粉发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水稻育种革命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次水稻育种革命展望华南农业大学张桂权卢永根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水稻育种上发生了两次大的革命。第1次是50年代的矮化育种。第2次是70年代的杂种优势利用。这两次大的革命均首先发生在我国。这两次革命使水稻育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我国及世界的水稻生...  相似文献   
7.
水稻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程氏指数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准确性,用程氏指数鉴定了待测粳型亲籼系及其杂交后代的籼粳型属性。结果表明:用程氏指数鉴定粳型亲籼系的籼粳型属性的结果准确率较高,且年度间和季度间的稳定性好;偏粳型品种与籼型或偏籼型品种杂交,其F1多为籼型和偏籼型。用程氏指数法从15个待测粳型亲籼系中鉴定出1个粳型品系和4个偏粳型品系。另外,秧苗的KClO3抗性可作为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一个指标,改良程氏指数能提高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个野生稻种谷粒和花药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了探求栽培稻同野生稻的亲缘关系,采用扫描电镜比较观嘉了我国的普通野稻(O. rufipogon)、药用野稻(O. officinalis)、瘤粒野稻(O. meyeriana subsp. tuberculata)和栽培稻(0.sativa)的谷粒和花药的形态结构,获得下列主要结果:1)谷粒表面的形态特征——栽培稻,普通野稻和药用野稻是由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的乳头状突起组成,瘤粒野稻是由分布不均匀的小瘤状突起组成。栽培稻、普通野稻和药用野稻具有粗刺毛和纤细毛,瘤粒野稻具有钩毛和纤细毛。2)花药壁表面结构——栽培稻和普通野稻是由排列整齐的长形细胞组成;药用野稻和瘤粒野稻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是排列整齐的细胞, 另一类是大小不均、排列不呈条状的细胞。从谷粒形态、刺毛种类和分布、稃表面结构、花药形态、花药壁表面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稻与普通野稻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以栽培稻粳型品种台中65及其5个等基因F_1不育系作双列杂交试验。结果表明,5个等基因系中共带有三组不同位点的F_1不育基因,分别命名为 E2、E3和 E5位点组。E2和E5位点组的作用主要产生染败花粉,而 E3位点组的作用主要产生空败花粉。E3位点组的作用时期早于 E2和 E5位点组。  相似文献   
10.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观察了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微管骨架和染色体行为变化。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微管组织形态变化与二倍体水稻的基本一致,但出现一些不同,如核周微管较长,纺锤体微管数量较多;并呈现许多异常现象。前期I细线期,微管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偶线期,呈现不规则网络状结构,未见明显的极性分布;粗线期,核仁解体,呈现混乱的网络状结构;双线期,微管提早解聚,不形成环绕状微管;终变期,微管数量稀少,核周未见明显的微管聚集;中期I纺锤体形态出现多种异常现象;末期I成膜体形状异常,出现点状微管;末期II-四分体时期,二分体细胞两端不分开;出现三分体细胞,其内微管混乱。以上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综合认为,微管组织的异常可能与染色体的行为异常存在一定的关联,两者共同作用影响花粉发育,导致育性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