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9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省砖红壤旱地土壤养分状况的网室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Hunter介绍的技术,对广东省砖红壤早地11个样本进行了土壤养分状况的网室调查,结果表明,砖红壤旱地土壤中氮、磷缺乏非常严重,减氮、减磷处理减产50%左右,钾则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效果很明显,其他母质减钾处理减产30%或更少,石灰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pH5.0以下的土壤,其影响不亚于氟、磷、镁是一个普遍有效的元素,施镁可增产16%~40%。该类土壤不缺硫,施硫没有显著效果。微量元素要注意施用钢,11个样本中有6个效应显著,这类土壤施用硼、钼,锌效果一般,需要量多的作物可以考虑,至于铁、锰,这类土壤本身不缺乏,施用投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盆栽试验以混合肥料的碳氮比值为指标基施等量硫铵(15N)和不等量稻秆,在同一盆内连续植稻三季,研究稻秆对15N硫铵氮素的去向和水稻生产的影响,以及被固定氮的残效。结果表明,稻秆显著地抑制硫铵的肥效及延缓水稻生长和发育的作用仅发生于植稻的第一季,并和混合肥料的碳氮比有关。对二、三季水稻氮的贡献很小,但高碳氮比处理能回收较多的硫铵氮素并取得较大的水稻反应。植稻三季后,硫铵混合和不混合稻秆处理的水稻生物产量间及稻穗中硫铵氮素的总和间(不含最高稻秆用量处理),均没有显著差异。 硫铵氮素的固定作用在第一季作物表现十分明显。残留土壤中的硫铵氮素颇为稳定,在连续植稻过程中不易释放出来被水稻吸收,尤其是在第三季。硫铵氮素的损失主要发生于植稻的第一和笫二季,稻秆对其固定具有防止硫铵氮素损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经过三年用土培、砂培、田间小区等方式做了十四批试验。得出淹水栽培的田菁在株高、茎叶产量、根瘤数量与重量、株瘤固氮总活性等主要性状上均劣于土壤水分状况为田间持水量的旱栽的结论。并找到了其必然性的原因。否定了田菁淹水栽培优于旱栽的说法。 田菁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生长曲线是以田间持水量为顶点的三次抛物线型。有别于前人以其他豆科作物作出的二次抛物线型。田菁耐淹力强于耐旱力。缺水(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的危害比水分过多(淹水)严重。生产中常出现淹水优于旱栽的现象,是两害相较轻为优的反映。在灌溉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生产中实行淹水栽培还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磷素营养对菜豆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试验,对来源于不同基因库的菜豆基因型其叶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单位面积栅栏组织细胞数,栅栏组织细胞面积及液泡面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磷素营养供应不足时菜豆整株吸磷量降低,生长受到抑制;中叶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增加(DOR60除外),单位面积栅栏组织细胞数也增加,而大部分菜豆基因型的栅栏组织细胞面积及液泡面积减小。此外,不同菜豆基因型对缺磷的反应也有不同,磷高  相似文献   
6.
关于作物磷效率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严小龙  黄志武  卢仁骏  何远康 《土壤》1992,24(2):102-105
本文介绍了作物磷效率的遗传潜力及其生理化基础,指出了作物磷效率遗传学改良的可能途径;对应用遗传学方法解决作物缺磷问题的前景及研究方问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菜豆叶片特征与磷效率关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菜豆品种对低磷土壤的忍耐能力存在基因型差异[1~7].有研究发现菜豆有两个独立的基因库(MA和AN),其中AN基因库的大粒种菜豆颇具有高磷效率潜力,但对于其耐低磷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还不多.  相似文献   
8.
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 L.)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野生豆科草本植物,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广州植物志》记载“合萌”一名出自《华陀中藏经》,广州郊区田野间常见之。可见本种在我国早已受到注意。福建省闽侯县南通农技站1977年报道,将其作早稻迹地绿肥,淹水栽培47天鲜草亩产3500斤,并发现淹水后  相似文献   
9.
水稻盆栽试验表明:1.不同量稻秆与等量尿系作基肥混合施用,稻秆有助于尿素氮在土壤中固定和残留,但减少了尿素氮被水稻的利用和水稻的产量,但混合肥料的C/N比为10~20时,水稻的实粒重与尿素单施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2稻秆及尿素均不同量混合,但调节C/N比至15作基肥施用,稻秆影响尿素的肥效及水稻的产量反应与尿素施用量有关,低尿素N用量时,尿素氮的肥效受抑制,以致水稻产量下降,高尿素N用量(≤N450  相似文献   
10.
水稻盆栽试验表明,稻秆或尿素做基肥,单独施用时稻秆15N的当季利用率(<18.6%)低于尿素,但有较高的土壤残留(>45.8%);增加稻秆用量,水稻对其15N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增加尿素用量则会显著增加水稻对其15N的吸收。在最高分蘖期,水稻已吸收了其能利用的尿素氮的大部分和稻秆氮的一半左右。两种肥料混合的C/N比为15时,尿素用量增加,其15N水稻利用率变化不大。添加尿素使稻秆15N的利用率显著增大,而它的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则有所减少;随混合把料用量的增加,稻秆15N的利用率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其损失率则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