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35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熵权TOPSIS和聚类分析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空间差异研究可以对改善江苏省13市土地利用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有效对策,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和无锡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综合水平处于良好阶段,两个城市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南通、泰州、扬州、南京、常州和镇江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综合水平处于一般阶段,而连云港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综合水平还处于较差阶段,其中南京、常州、镇江、南通和扬州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相似性较高,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和泰州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具有较高相似性。通过江苏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析,苏南地区苏州和无锡土地利用综合功能发挥较好,苏南其他地区和苏中地区土地利用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苏北地区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普遍较弱,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江苏省13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发展水平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各有不同,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土地利用情况制定具体措施提升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整理不同阶段农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参与行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基于江苏省5县53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阶段农户参与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阶段,显著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2)所有因素中,农户整理内容认知对农户整体参与行为、决策制定参与行为影响分别在5%及1%的水平上显著;农户参与能力认知对农户决策制定参与行为、施工建设参与行为的影响分别在1%及10%的水平上显著;来自外部环境中的政府支持度对农户整体参与行为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对农户施工建设参与行为以及后期管护参与行为的影响则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3)农户受教育年数以及家庭年收入均未对任何类型的农户参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建议未来应制定差别化政策激励农户全过程参与,并着重于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农户参与能力的提升、参与程序的制定以及参与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部牧区草地保护建设的微观主体,牧户是草地保护建设的真正实施者,在草地保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牧户草地保护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草地保护建设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草地资源作为准公共物品,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正确认识牧户草地保护建设的外部性,进而采取相应的内部化措施,将有利于提高牧户草地保护...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动态生态足迹的测度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江苏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江苏省生态经济可持续状况和资源利用强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并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逐渐增大,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渐减小趋势.从生态足迹构成看,化石燃料生态占用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牧草地居第三;除耕地外,牧草地、水域、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占用面积均逐渐增大.从横向比较看,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却低于全球平均值.可见,江苏省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已经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较低,波动较大,但随时间不断提高;(2)土地投入偏高导致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较低;(3)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4)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城市用地浪费严重是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5)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完善土地市场制度和强化政府干预职能是提高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付光辉  刘友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68-7371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等级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确定种植粮食作物的最低保护方案和各等级土地保护面积,可用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的最高方案。  相似文献   
7.
农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地整理项目后效益的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地整理的实质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因此,可以把农地整理3大效益的评价转化为对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测算.该文在综述了学者有关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标准的项目后效益评价模式,并以南京市两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式较为全面,科学地测算农地整理项目带来的价值,所需数据资料较简单,数据量较少,评价结果可以直接做投资效益分析,也可以用于项目之间的后效益对比分析.但同时,该评价模式在对农地整理带来的价值构成方面的考虑并不十分全面,推广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仅用耕地与收入的曲线关系不能全面剖析耕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1986~2004年中国的耕地、经济数据,构建耕地非农流失量与人均收入、经济结构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耕地流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的耕地非农流失与经济发展的演化规律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2)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耕地非农流失以及耕地与收入曲线产生的影响,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增长率、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投入产出比的提高会加大耕地资源非农流失,并刺激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促使耕地与收入曲线更加陡峭,相反,产业结构的升级则缓解经济增长过程中耕地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宋雪英  刘友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24-5626
在分析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概念及原理基础上,结合滨海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提出农用地产能核算在滨海县的应用方向,并对滨海县农用地产能核算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水平,以弥补已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诊断中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不足。[方法]在界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制度、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社会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南京市江宁区良田建设工程社会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江宁区良田建设工程总体社会风险介于第三级"风险中等"和第四级"风险较小"之间,但更接近第三级,说明工程开展的社会风险程度不高,在当地不会造成大的社会不稳定,但对于存在的社会风险仍然需要加以防范。[结论]为了进一步规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社会风险,应该从完善整治目标、健全公众参与、强化工程监管和科学评估风险4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事业的健康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