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京裂爪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南京裂爪螨为害毛竹、早竹、角竹、哺鸡竹等,被害竹叶背面带有蛛丝网膜,竹叶正面出现枯黄色焦斑,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危害致竹叶脱落,影响下年度新竹产量、质量,甚至致老竹枯死。在杭州一年发生6~8代,11月中下旬,以成螨,卵在竹叶背面丝网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雌螨产卵,4月上旬卵孵化,10月中旬雌成螨逐渐停止产卵,准备越冬。该螨在丝网内营群居生活。丝网内螨密度大时,雌成螨即爬出丝膜,另织网为害繁殖。雌成螨羽化后7~22天产卵,一天或隔天产卵1~2粒,平均一生产卵17粒。该螨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南京裂爪螨天敌有5种(类),以植绥螨为主,日捕食量4头雌成螨。清理竹叶、竹腔注射50%甲胺磷、40%氧化乐果防治有效。  相似文献   
2.
余杭植绥螨是竹裂爪螨的重要天敌.室内20℃恒温饲养余杭植绥螨需21.2 d完成一个世代、28℃则10.4 d就可完成,30℃以上出现死亡.幼螨、第1若螨和雄成虫捕食量相对较少,雌成螨每天平均捕食竹裂爪螨5.5头,最多可捕食13头,雌成螨期最多可捕食165头.雌成螨捕食量大,发育即加快,产卵量增加,产卵期延长,卵粒个体也加大.一头雌成螨一生产卵量7~15粒,卵产于竹叶背面基部茸毛丛中或竹裂爪螨的丝网内.余杭植绥螨随竹裂爪螨种群数量的消长而消长,竹裂爪螨在浙江有二个明显的高峰期,其每个高峰期5~7 d后,余杭植绥螨也出现明显的高峰期;而余杭植绥螨每次高峰期后6~9 d,竹裂爪螨发生量就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拟长毛钝绥螨在浙江余杭1年发生20代左右。日均温24.82±0.20℃时,完成一个世代需10.22±0.85天。雌成螨寿命52.40±15.38天,日均产卵1.33±0.42粒,一生平均捕食南京裂爪螨雌成螨127.43±5.60头。捕食量随南京裂爪螨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随捕食者本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产卵量随捕食量的增加而增加。发育历期随捕食量的增加而缩短。林间释放防治南京裂爪螨以益害比1:20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曲面模型(RSM)研究温度、pH、初始菌浓度对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生长的影响.应用Gompertz模型对不同试验条件下气单胞菌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一级模型的参数生长率(U)和迟滞期(LPD)采用RSM方法构建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生长的二级模型.然后随机选择试验组合对建立的方程进行验证,并应用计算均方误差(MSE)、准确因子(AF)和偏差因子(BF)的方法对建立的生长预测方程进行数学检验.结果表明,修正的Gompertz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试验条件下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的生长情况(R2>0.96),温度、pH和初始菌浓度对气单胞菌生长影响显著(P<0.05),数学检验参数MSE较小,AF和BF接近1.0,均在可接受范围,用RSM方法建立的生长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6.
驱避剂防治土栖白蚁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栖白蚁是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1],以往大多采用挖掘蚁巢和药剂毒杀等方法防治,前者往往挖掘不尽,有时还出现人为分巢,促进繁殖;后者易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特别是抑制白蚁对园林生态的积极作用[2]。笔者根据白蚁主要生活习性及园林生态特点,于1996~1998年应用驱避剂进行防治园林土栖白蚁试验,以达到既保护园林树木,又维护园林生态环境的目的。对防治土栖白蚁过去虽有报道[2,3],但应用驱避剂防治研究却尚属首次。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及古树名木白蚁防治作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浙江省余杭市临平公…  相似文献   
7.
竹子叶螨的生物学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危害竹子的三种主要害螨——南京裂爪螨、竹裂爪螨、竹缺爪螨,在竹叶背织网或不织网危害,都在3月出蛰、11月入蛰。竹腔注药法具有经济、安全,防效达99%以上,为最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国内土壤、植物及螨瘿内,采到大量的螨类标本,经制片和鉴定后,发现有一批跗线螨科的螨类,其中有2新种和7种国内新记录种。本文就新种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近似种之间的鉴别特征作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9.
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2003年在浙江余杭开展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试验,5种药剂质量浓度(62 5,125,250,500,1000mg·kg-1)的触杀作用试验结果均达100%,最低质量浓度62 5mg·kg-13d后的死亡率也达到100%;驱避效应、木块抗蚁效果理想,只有经低质量浓度(62 5mg·kg-1)处理过的土壤,白蚁才能穿越一定距离。野外土壤处理试验,经250~1000mg·kg-1药剂质量浓度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的防治效果与药液浓度呈正相关趋势,其中1000mg·kg-1浓度组,经过5a的防蚁效果仍达100%,6a后的防蚁效果达80%,同时,经风化处理后对其药效影响不明显。白捕特微胶囊对于黄胸散白蚁比家白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