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株莱氏绿僵菌的筛选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草地贪夜蛾病原真菌的筛选和毒力测定可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生物制剂。本研究从广西南宁田间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新分离的菌株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编号为CDTLJ1;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预蛹、蛹均有致病力,1.20×107孢子/mL浓度下,接菌处理后第6 d,2~5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均达100%,6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为98.33%,预蛹和蛹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8.33%、20.00%,草地贪夜蛾2~6龄幼虫的LT50值从3.91 d升至4.24 d;菌株CDTLJ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死率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浓度达1×108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LT50为4.10 d,接菌处理后第6 d,3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达100%,LC50为1.12×104孢子/mL。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CDTLJ1对草地贪夜蛾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为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挖掘、评估及利用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蜂天敌资源,于2019年8月至10月、2020年8月在南宁市玉米产区进行了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的调查.共发现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2种优势寄生蜂古桥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furuhashii和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及个体大小.【方法】利用解剖与显微拍照技术比较了2种蚜小蜂的胚后发育过程、个体形态及大小.【结果和结论】2种蚜小蜂的发育世代均经历卵、1~3龄幼虫、预蛹、蛹与成虫7个发育阶段.在相同条件下,古桥桨角蚜小蜂的世代发育历期(15.9 d)要长于双斑恩蚜小蜂(14.4 d);随着发育龄期的增加,2种蚜小蜂的体长、体宽、头长与头宽都不断增加,但古桥桨角蚜小蜂各个虫态的体长、体宽、头长及头宽均明显大于双斑恩蚜小蜂.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一种具有丰富色斑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捕食烟粉虱、蚜虫和粉蚧等小型害虫,复杂的地理环境会导致异色瓢虫形成不同的色斑型。为了解我国异色瓢虫的色斑多样性,通过采集、调查与分析5个省份异色瓢虫主要色斑类型、黄底型各色斑类型的比例及斑点出现频率,以17个地区数量较多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的方法,分析了各瓢虫种群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5个省份的异色瓢虫种群中,黄底型数量比例显著高于黑底型,黑底型中黑缘型数量比例极少。内蒙古贺兰山地区的黄底型异色瓢虫中,十九斑变型所占比例最大,占28.77%;其中斑点3出现的频率最高,占84.43%,半斑出现的频率最低,占28.7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除了云南异色瓢虫种群与其它地区差异较大外,其它16个地区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推测影响异色瓢虫形成不同色斑的关键因素很有可能是遗传基因之外的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杧小果普瘿蚊幼虫在芒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为杧小果普瘿蚊的科学测报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8—2020年,在广西百色市永乐镇芒果园进行杧小果普瘿蚊幼虫随机取样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杧小果普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建立Iwao理论抽样模型,通过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结果】杧小果普瘿蚊幼虫主要分布在芒果树冠的中层和下层,树冠各方位的虫量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结果表明,杧小果普瘿蚊幼虫在芒果树上均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与种群密度成正比。根据抽样公式计算得出杧小果普瘿蚊幼虫的最适抽样数模型N=3.8416/D2(6.98972/m+0.171)。【结论】杧小果普瘿蚊幼虫主要分布在芒果树冠的中层和下层,在芒果树上呈聚集分布,主要是由其自身的产卵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