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8篇
  34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的碳汇功能,为合理评估其生态效益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2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马尾松平均碳含量为489.3 g·kg~(-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次为:树叶干材干皮树根树枝;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分别为453.0、425.6和433.8 g·kg~(-1);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6.20~32.15 g·kg~(-1),随土壤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存量为232.13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分别为92.67、1.36、1.12、2.49和134.49 t·hm~(-2),依次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9.92%、0.59%、0.48%、1.07%和57.94%。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0.83 t·hm~(-2)·a~(-1),年净固碳量为5.41 t·hm~(-2)·a~(-1),年净吸收CO_2量为19.83 t·hm~(-2)·a~(-1)。[结论]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碳汇功能,为该区域碳汇林业的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品种藜麦幼苗对海拔梯度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本试验以4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及‘陇藜4号’为材料,选取甘南州临潭县3个不同海拔(2380 m,2580 m,2780 m)分布区为试验地。通过测定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藜麦品种幼苗在不同海拔试验区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建立藜麦品种和环境相适宜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藜麦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含量逐渐降低,海拔2780 m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逐渐升高,在海拔2780 m达到最大值;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藜麦品种幼苗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说明高海拔下太阳辐射强度增大、温度降低,导致藜麦幼苗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以清除多余活性氧(ROS)自由基,使得植株能够适应高海拔环境而正常生长,但生物量较低海拔仍有降低。因此,不同品种藜麦在低海拔地区受到的胁迫较低,虽然在高海拔区域胁迫加剧,但藜麦幼苗可以正常生长并进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C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各器官中C含量为426.0~503.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根>枝>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落物层平均C含量分别为452.7、408.0和428.9 g·kg~(-1),土壤(0~80 cm)C含量为16.59 g·kg~(-1)。杉木各器官中C含量为464.5~508.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枝>根>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落物层平均C含量分别为456.2、416.3和468.1 g·kg~(-1),土壤(0~80 cm)C含量为15.77 g·kg~(-1)。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态系统C储量分别为245.82、213.52 t·hm~(-2),不同层次C储量排序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或灌草层。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10.75、7.14 t·hm~(-2)·a~(-1),C年净固定量分别为5.05、3.47 t·hm~(-2)·a~(-1),年净吸收CO2量分别为18.53、12.73 t·hm~(-2)·a~(-1)。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新型装配式骨架节点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凤  何斌 《北方园艺》2021,(12):50-56
为实现日光温室骨架的装配化,把控安装质量,提高温室骨架受力性能,设计完成了日光温室新型装配式骨架及装配式节点,以期为装配式日光温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模辅助分析,比选外套管和内插管2种装配方式,在逐级均布荷载作用下主管和套管所受应力、剪力及弯矩情况;用Workbench软件分析装配式骨架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轴向应力、剪力、弯矩及变形情况.结果 表明:骨架在外套管的装配方式下,主管及套管自身所受的轴向应力和弯矩更小,安全性更高.用外套管装配的三段桁架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最大轴向应力17.35MPa,最大变形量为0.26 mm,套管最大轴向应力5.0 MPa,最大剪力2345.3 N,最大弯矩为41.3N·m.该日光温室新型装配式骨架及装配式节点安全、稳定、变形量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供需计算公式分析日喀则地区牧草供给量和需求量,用供需差值计算法计算牧草供给缺口,同时据此预测未来10年日喀则地区的牧草需求量及缺口,以期为促进该地区牧草产业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2000-2019年,日喀则地区牧草供不应求,缺口较大,最大为222.87万t,最小为132.88万t。未来10年的牧草需求和缺口预测数据表明:日喀则牧草需求量维持在300~400万t之间,缺口虽呈逐年减小的趋势,但数值依然较大。因此,本研究从自然环境、制度政策、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为解决牧草供需矛盾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时空互换法,于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选取不同林龄(9、14、20 a)的秃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8、14、20 a秃杉人工林表层土壤(0 20 cm)土壤密度分别为0.978、0.914、0.890 g·cm-3,总孔隙度分别为63.10%、65.53 %、66.40%,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4.55%、71.70%、74.58%。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各化学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不尽相同,但林分年龄到20年生时,多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都有所升高,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肉桂人工林土壤速效养分与酶活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林龄为3年和6年的肉桂人工林土壤速效养分(水解N、速效P、速效K)和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林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话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E壤速效N、P、K含量和L壤脲酶活性均以肉桂生长初期(3月中旬)最高.其次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6月中旬)或第二个生长高峰期(9月中旬),最低是生长未期(12月中旬);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第一个生长高峰期或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最高.其次是生长初期,最低是生长末期;士壤速效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生长初期至第一个生长高峰期是肉桂林地施用N、P、K肥的适当时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广西宁明县2种不同更新方式(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更新方式的尾巨桉人工林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4年生植苗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1.7 cm、17.0 m、0.090 7 m~3,4年生萌芽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2.0 cm、17.7 m、0.097 4 m~3,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1~4年生桉树萌芽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均明显高于桉树植苗林。因此,萌芽更新更能是一种比植苗更新发挥尾巨桉速生特性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西北地区1961-2010年149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及春小麦、春玉米和夏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为作物干旱指标,明确了研究区域内3种作物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3种作物生长季内及各生育阶段,干旱发生频繁,尤以特旱和重旱发生范围广、频率高,轻旱和中旱多发生在研究区域东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等个别地区干旱发生频率相对较小。(2)春小麦生长季内干旱发生站次比为79.1%,春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发生站次比为84.5%,夏玉米干旱发生站次比为77.4%;夏玉米生长季内站次比波动较小,春小麦和春玉米波动较大。总体而言,研究时段内春小麦生长期干旱发生站次比呈减小趋势,降幅为每10a减少0.55个百分点,春玉米和夏玉米干旱站次比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每10a增加0.24个百分点和0.20个百分点。(3)研究区域东部春小麦和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西部呈下降趋势;夏玉米干旱强度在陕西北部、宁夏和河西走廊呈增加趋势,其它地区多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猪群抗体水平的消长变化规律及适时优化免疫程序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示例,以期能够达到指导生产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