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浙江农业大学郑云飞日本宫崎大学藤原宏志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浙江省博物馆俞为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苏州市博物馆丁金龙日本宫崎大学王才林,宇田津彻朗引言植物,尤其是禾本科植物...  相似文献   
2.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山村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镇东山村,东距张家港市18公里,北距长江仅3公里。遗址座落在香山(海拔137米)的东坡上,地势西高东低,平均高出周围农田约4米。遗址范围东西长260米,南北宽230米,总面积近60000米2。该遗址于1989年调查时发现。当年,苏州博物馆与张家港市文管会合作,对东山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开挖2X5米的探沟两条。1990年进行第M次发掘,在遗址北部边缘开5X10米探方一个(编号为Th),同时在遗址东部边缘开10X10来探方一个(编号为T4)。两次发掘总面积为170米'。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具有马家…  相似文献   
3.
植物蛋白石((opal phytoliths,plant opal)又称植物硅酸体、值物硅石。因在地层中广泛分布和长期保存,所以国外多年前已有文献报导植物蛋白石分析法可用于地质环境和考古遗址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已有地学工作者用此方法探讨第四纪古环境,笔者在参阅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考古遗址的发掘,用植物蛋白石分析法探时新石器时期古代先民的稻作活动,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耐水耐高温复合膜的配方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获得综合性能较优的可食性膜,采用主成分几何平均分析法对魔芋葡甘聚糖耐水耐高温膜的试验数据进行多指标分析,获得了该膜综合性能优良的配方,魔芋胶8.00g/L,石蜡4.46g/L,硬脂酸2.60g/L,乳化剂2.41g/L,甘油6.49mL/L,PEG-400为1.49mL/L。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适合该膜配方优化,优化配方制备的膜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阻湿、耐水、耐酸碱、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静压-剪切微粉碎工艺对魔芋粉理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静压—剪切微粉碎工艺对魔芋精粉进行处理,结果原椭球形的精粉粒子破碎为形态各异、大多内部有裂纹的微细粒子,魔芋粉有效成分葡甘聚糖平均分子量下降14.70%,但含量增加5.09%。魔芋粉色度有一定改善,溶胀速度与溶胶透明度明显提高,溶胶粘度没有明显变化。分析表明该微粉碎对魔芋粉产生了机械力化学效应,该微粉碎工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畜牧业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突出,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特征鲜明。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奶业发展,将奶产业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逐步完善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带,制定优惠政策,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扶持,自2002年实施《奶牛品种改良》项目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今年来所有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银川市地处宁夏平原中部,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素有“塞上江南”之称。交通便利,四季分明。牧草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宜发展奶牛业。近年来,银川市加快优质高产奶源基地建设,提升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奶牛存栏数逐年上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奶牛存栏6.2万头,鲜奶产量达17.9万t,奶牛数量年增长速度保持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8.
对机械力作用下魔芋葡甘聚糖的变化影响进行了研究总结,介绍了不同粉碎方式产生的机械力,以及机械力对魔芋葡甘聚糖的影响,并揭示机械力对魔芋葡甘聚糖影响的作用机理。对机械力作用其他多糖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KGM在机械力作用下的分子链保护提供理论指导,为魔芋葡甘聚糖乃至其他天然植物多糖的精深加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绰墩遗址第六次发掘的300 m2范围内出土22块古田块,通过对其田埂、灌排系统(水口、水沟、水井)等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对古田块和水沟中出土的灌溉用具——陶罐和陶盆碎片的鉴定是属于马家滨文化时期的器物;从田块表土层中淘洗出大量的炭化稻粒,每克土壤中检测到有上万至十余万颗水稻植硅体,这些结果证明所发现的田块是马家滨时期的灌溉稻田。对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土壤有机质的14C定年结果表明其年龄分别为5 907 a BP和6 280 a BP,是新石器即晚马家滨文化时期的水稻文明。对在遗址挖掘的两个整段剖面(P-01和P-03)的研究发现,P-01剖面上42~103 cm层位埋藏有马桥文化-商朝初期(3 320 a BP)和在103~200 cm层位埋藏有马家滨时期(6 280 a BP)的两个古水稻土剖面,这一结果佐证了前人关于8 00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曾有过几次大的洪水泛滥而使人类耕作活动中断的气候变化事件的结论。然而距P-01仅15 m的P-03整段剖面上仅出现了马桥-商朝初期的古水稻土剖面(40~100 cm),未发现马家滨时期古水稻土剖面(100~200 cm),说明当时的生产力非常低下,仅能利用低洼平坦的地方种稻,稍高一点的居住点附近的坡地就无法改成梯田种植水稻了。这两个埋藏的古水稻土剖面均已经发育了水稻土的明显特征。对出土炭化稻粒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外型多为椭圆形,长宽比的变异较大,稃面有方格凹陷结构、周边有稃毛,顶端残留有稻芒的基部,基部有护颖而没有小梗,"钝形"的双峰乳突、浅平的凹陷乳沟等均显示其为人工栽培的粳型水稻。结果与丁颖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汉代的炭化稻粒的特征是吻合的,从而支持了关于"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古代最早栽培的水稻都是粳稻品种"的论点。  相似文献   
10.
亲水胶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研究10种多糖亲水胶体各自特性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发现部分亲水胶体之间具有协同作用,黄原胶与魔芋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复配能协同增稠,胶凝,当ρ(黄原胶):ρ(魔芋胶)为8:2时,凝胶强度最大,卡拉胶与魔芋胶能协同胶凝形成韧性极强的凝胶,瓜尔豆胶与黄蓍胶能协同增稠,当ρ(瓜尔豆胶):ρ(黄蓍胶)为7:3时,协同增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