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了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指导山东省小麦生产,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山东小麦的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近30年的变化趋势、空间布局及其科技支撑要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由于受区域布局和科学技术投入的影响,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虽然呈逐渐减少趋势,但是单产水平的提高使得总产变化不大.由此得出结论,合理调整山东省小麦种植的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并稳定播种面积,逐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从根本上保障山东省小麦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环境下发现的5尾红色鳊鱼(雌鱼3尾,雄鱼2尾)为材料,进行种质遗传鉴别。形态可数性状测定显示,红色鳊鱼胸鳍条数为14,背鳍和臀鳍棘数均为2,而其他6群体鳊鲂鱼类(东江三角鲂、钱塘江三角鲂、广东鲂、团头鲂、厚颌鲂和长春鳊)的胸鳍条数为16-19,背鳍和臀鳍棘数均为3。对9项形态学可量比例参数和20项框架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红色鳊鱼突变体在这些形态上与团头鲂较近。微卫星聚类分析发现,红色鳊鱼突变体首先与团头鲂聚类,遗传距离最近,为0.309 4,与长春鳊的遗传距离最远,为3.743 9。最后,通过线粒体COX1和COX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这5尾突变体与团头鲂的遗传相似度高达99%,与三角鲂、长春鳊、大眼华鳊、翘嘴鲌、蒙古鲌、鲫、鲤和斑马鱼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95%、95%、94%、94%、93%、86%、86%和82%,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红色鳊鱼突变体首先与团头鲂聚类,表明红色鳊鱼突变体与团头鲂间存在极近的亲缘关系,应属于团头鲂的体色突变类型。团头鲂红色突变体可为团头鲂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宝贵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髯毛箬竹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处理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150、300、450mg·L-1)的纳米Ti02对髯毛箬竹光舍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各质量浓度处理的纳米TiO2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髯毛箬竹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气体交换参数和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升高,其中以150 mg·L-1质量浓度处理效果最佳,在21 d时各参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8%、30.5%、15.0%、15.3%、18.8%、48.8%、48.7%和51.3%,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对胞间CO2 摩尔分数(C1)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不明显(P>0.05),后期对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有明显抑制作用.各参数变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n与Gs、Tr、Fv/Fm、Fv/Fo、F'v/F'm、φP.SⅡ、ET.R及qP呈正相关,而与Ci和NP.Q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高光谱遥感光谱特征明显,单纯利用其光谱优势难以达到影像分类精度要求,特别是区分植被精细类别。为了进一步提高Hyperion高光谱影像分类精度,研究加入包含区域亮度变化及结构特征的纹理信息,试图提高分类精度。以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为试验区,首先提取研究区道路、建筑物、农田、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和栎类Quercus等7种类型的端元光谱,然后对端元进行线性光谱分离,利用二阶概率矩阵对线性光谱分离出的8个波段提取纹理特征,最终结合线性分离后的端元光谱实现分类。结果表明:纹理信息融入后分类结果较单源信息光谱角制图和单源信息支持向量机方法有明显的改善,建筑物精度分别提高了34.13%和17.16%,农田提高了19.71%和9.24%,马尾松则改善了27.09%和5.42%,栎类精度提高了近3.00%和10.00%,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椒盐效应。采用光谱与纹理信息结合的方法对Hyperion高光谱影像分类是可行的。分类过程中端元的提取、纹理分析时特征向量的组合及纹理移动窗口大小的选择对分类结果起重要的作用。图6表1参19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清温并用法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结肠组织Treg/Th17相关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ACLF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法组、温法组及清温并用法组。牛血清白蛋白致敏法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急性攻击建立ACLF大鼠模型,各组予以相应干预,观察24 h内各组大鼠外周血内毒素、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值、结肠组织Treg/Th17型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各时间点内毒素明显升高(P<0.01)、Treg/Th17型细胞因子明显升高(P<0.01)、Treg/Th17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法、温法、清温并用法组在1、12、24 h各个时间点内毒素、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均降低(P<0.05),以清温并用法组下降最显著(分别与清法组、温法组比较,P<0.05);各组与模型组比较,仅清温并用法组Treg/Th17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清温并用法抗肝衰竭IETM的机制可能与调节结肠组织Treg/Th17型细胞因子失衡,促使Treg/Th17细胞恢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长江流域典型农药面源时空分布,本研究基于逸度理论,构建了适合大尺度、多区域、长时期的农药面源多介质环境归趋模型,量化了1991—2020年长江流域克百威农药在水、土、气、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的累积水平、赋存浓度及传输通量。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的克百威总残留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10年达到峰值(1 647 t);水体和土壤为克百威的主要赋存介质,其范围分别为0.278~135 ng·L-1和0.052 2~16.7 ng·g-1;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为热点区域,尤其是赣江流域;每年施用的农药约5.40%会残留在环境中,主要去除方式为降解,其次是输移到近海(2017年约109 t·a-1)。研究表明,农药面源在大时空尺度的累积和传输作用不容忽视,模型改进使得面源模拟结果更加合理,为长江流域农药面源的科学管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