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从用药水平较低地区棉田中采集棉蚜,在室内液培棉苗上繁殖,分别用氰戊菊酯、氧乐果及氰戊菊酯+氧乐果(1∶8 AI)混剂以浸蘸法处理试虫16代,氰戊菊酯选育的种群抗性高达4324.4倍,而氧乐果及混剂选育的抗性仅分别为22.3倍及16.5倍。上述三种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分别表现出显著或高度交互抗性,但对一些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有机氯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却不明显。用酶抑制剂生测法及离体酶活性测定的研究表明,棉蚜对上述药剂的抗性与羧酸酯酶及氧化酶活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玉米伤流量及伤流液中离子浓度均是夜间大于白天。杂种植株伤流量明显多于双亲,伤流液中的离子浓度均低于亲本,而杂种每株伤流液中钾的绝对含量却高于亲本。试验结果还表明,杂种伤流液中钾的含量和与双亲相比钾的平均优势与籽粒产量间呈正相关关系。杂种幼苗根系的水势低于亲本。杂种幼苗根端细胞三磷酸腺苷酶(ATP酶)活性大于双亲或介于双亲之间。而核糖核酸(RNA酶)活性介于或大于双亲。由此说明:杂种植株根系发达,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能力较强,且杂种根系吸收水分能力的增强要大于吸收矿质元素能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Ⅲ.养分元素生物循环和林分养分的平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1983年4月至1984年10月两个生长季中,我们对河北隆化的一片油松人工林养分元素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同时,实测了林分养分元素的输入、输出量。实验林分养分总积累量(五种元素总量为575.46公斤/公顷,林木年吸收量为122.72公斤/公顷,归还量为69.9公斤/公顷·年,养分归还主要是以枯落物形式到达林地,这部分占总归还量的86%。以归还/吸收作为循环速率参数,各元素平均为0,57。林分养分的输入、输出主要受降雨和林地状况影响,由于实验地区年均降雨量较小(<500毫米),近几年又连续受旱,大气输入养分量及林分输出养分量均较小。林分的养分平衡,氮、磷略有盈余,钾、钙、镁有少量亏损。 相似文献
4.
管道内涂层经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石家庄民航机场供油工程的实际设计和运营情况,对管道内涂层技术的效果及优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不同管径和不同输送介质的管道,对比了内涂层与不同粗糙度的管道压降的计算值,通过在动力消耗、投资方面的经济效果分析,指出内涂层管道在实际工程中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Ⅱ.油松人工林养分元素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华北中山地区的油松人工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在林分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静态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林分养分元素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在一年中林木枝、叶、磷、钾、镁的含量因季节而异,其变化规律与林木的生长节律有关;(2)针叶凋落的年动态及其养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林木生长节律影响;(3)林地枯落物平均年干重损失率为14%,与其它林种相比,该立地上的油松林分林地枯落物分解较慢。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不同品种小米吸水率、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之间的关系,对7个谷子品种采用离心沥水法测定了1 h内不同时间的吸水率、吸水速率,采用直接蒸煮试验测定了米粒蒸煮开花时间,通过研究吸水率、吸水速率不同变化曲线、并将其与蒸煮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品种小米0~2 min吸水率曲线急剧上升,2~60 min基本呈2种趋势上升,其中5个品种吸水率变化呈缓慢上升的S型曲线,其余2个品种吸水率变化趋于直线上升。小米2~20 min内的吸水率、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0 min后吸水率与蒸煮时间仍为负相关,而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为正相关。小米吸水特点为前期吸水快,后期吸水慢,每个品种小米2 min吸水率均是吸水率变化陡缓转变的拐点,2 min吸水速率均是吸水速率变化的高峰值,因此小米2 min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可作为其吸水的2个特征值;由于小米的吸水率与蒸煮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常蒸煮时间短的类型蒸煮品质好,因此可以把谷子2 min的吸水率或吸水速率作为快速鉴定谷子优良蒸煮品质的方法,也可作为谷子品质育种中蒸煮品质的简单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以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中午全光照和遮阴下苹果叶片的光合生理特征。测定2种光强条件下苹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摩尔分数(Ci)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中午强光(≥1 000μmol·m-2·s-1)下,遮阴叶片具有较高的Pn、Gs、Tr和Ci,同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能力(ΦPSⅡ)均明显高于全光照的叶片,并且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相对较弱。可见,遮阴叶片在中午强光下优于全光照叶片,适度遮阴减弱了光系统反应中心的光破坏,增强了光合电子传递能力,进而提高了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9.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Ⅰ.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人工林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较重要的林学地位。本文以河北隆化中山地区一片油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对营养元素在油松林木各器官、各部位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及林分各部分的养分量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对油松人工林的营养诊断及其它营林措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