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贵州省年降雨量和天然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贵州省总年均降雨量和径流量的突变点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1956-2000年降雨量呈弱变异并且无明显增加趋势,而径流量具有中等程度的变异且有一定的增加趋势;降雨量无明显突变点,径流量在1964年和1989年有明显的突变特征;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具有同步性,降雨量的变化周期大致为42年、22年和5年,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大致为40年、22年和5年.40年和22年尺度的周期具有全局性,而5年尺度的周期变化主要在1960s-1980s表现活跃.全省11个水资源三级区中洪水河、沅江浦市镇以上、思南以上、北盘江、石鼓以下千流和柳江的降雨、径流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2.
3.
4.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点径流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当前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成的8个监测点、130个坡面径流小区在运行、观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减轻现场观测劳动强度和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的角度出发,建议在新监测点的建设中,要重视选址及前期工作,集中布局径流小区,进一步优化观测便道和集水设施的设计,加强施工监管,建立和完善观测人员的聘用制度和管理制度,为径流小区的长期可持续运行和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6.
麻江县是贵州省2009年石漠化治理试点先进县,该县共和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是黔东南州的优良工程。在试点项目实施中,麻江县的主要做法是: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建章立制,完善建设管理制度;强化施工督查,确保工程质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人口管理,扩大劳务输出,减轻人为干扰,促进生态修复。针对存在的群众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项目建设管理不够规范、工程设计深度和执法力度不够、管护不严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调整实施组织模式、加强前期工作、加强监督执法和管护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贵州省省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技术评审工作量大、方案编制质量参差不齐、评审专家对一些新问题的技术意见时有分歧、部分项目业主不重视方案的技术设计、方案编制水平徘徊不前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加强专家团队建设,不断提高评审水平;开展技术咨询,加快技术评审进度;加强技术评审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方便每个项目的跟踪和查询;及时统一专家的评审尺度,细化和补充方案编制规程规范;加强现场考察,确保方案符合项目实际;重视评审意见的落实,确保审批方案质量;严格执行水利部缓批或限批水土保持方案的规定,提高方案审查审批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与方案编制资质管理联动的评审考核机制,促进编制单位加强自身管理;加强自我约束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方便实用快捷的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技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地貌和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整体水平。通过分析土壤养分指标和运用数理统计确立最小数据集,以不同地貌的研究区和不同等级石漠化的治理模式地进行了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1)入选最小数据集体系的指标为土壤pH值、全氮、有机质、速效钾,是影响土壤养分评价和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指标。(2)受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影响,土壤养分累积效应明显,朝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地评价分值大小为潜在0.729轻度0.658中度0.580强度0.525,顶坛小流域则为轻度0.541潜在0.515中度0.501强度0.341。(3)经过评价对比,朝营小流域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分值(0.673)大于顶坛小流域(0.478),两者受不同地貌、不同土层厚薄和土被连续性以及不同的石漠化治理模式等因素影响是明显的。随着石漠化治理模式不断优化和调整,朝营、顶坛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积累仍有上升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黔西高原侵蚀性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侵蚀性降雨的特征与土壤侵蚀的研究密切相关。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以及黔西高原地区典型小流域的降雨、径流与泥沙资料,对黔西高原地区侵蚀性降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总动能(E)和最大60分钟雨强(I60)的乘积是研究区降雨侵蚀力(R)的计算指标;(2)中雨以上降雨事件的产沙量约占总产沙量的99.5%,6次暴雨事件的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9.4%。对大雨以上等级降雨事件的土壤侵蚀模数与降雨特征拟合分析得到:M=1.319EI60以及M=0.328PI60;(3)降雨侵蚀力大于500 MJ·mm/(h·hm2)等级的降雨事件的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3.6%,对降雨侵蚀力大于100 MJ·mm/(h·hm2)等级的降雨事件的土壤侵蚀模数与降雨特征拟合分析得到:M=1.269EI60以及M=0.324PI60;(4)降雨集中时间在1~6h的降雨发生概率大,且泥沙侵蚀量大。6月、7月份降雨事件的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8%左右,汛期(尤其是6月、7月份)的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6月、7月份降雨事件的土壤侵蚀模数与降雨特征拟合分析得到:M=1.378EI60以及M=0.346PI60。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