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基于MODIS数据,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计算灌区2000—2018年作物主要生育期内(5—8月)4种遥感干旱指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植被供水指数(VSWI)、植被状态指数(VCI)、温度状态指数(TCI),并分析了4种干旱指数与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降水量、灌区引水量相关性以及4种干旱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过相关分析,TVDI与土壤相对含水量的相关性优于其他3种遥感干旱指数;在灌溉水量较多的灌区,遥感干旱指数与降雨量相关性较小而与灌区引水量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发现TVDI在河套灌区有着良好的适用性。此外,在干旱监测中综合利用多种干旱指数进行分析对提高监测精度,科学合理地预报旱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灵芝孢子油检测标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种分析检测手段和肿瘤细胞实验,研究了灵芝孢子油的质量检测参数与其抗肿瘤细胞活性的关系,为灵芝孢子油质量检测标准的建立提供实验参考依据。取6种不同的经CO2超临界提取的灵芝孢子油样品,用KOH标准滴定法测酸价、KI-I2法检测过氧化值、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总三萜。同时利用肿瘤细胞检测6种样品对人恶性乳腺癌细胞(MT-1)和淋巴瘤细胞(Jurka)t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样品的酸价与总三萜含量和其抗肿瘤效果呈正相关,6种样品的过氧化值变化不大。高酸价样品1,其总三萜含量(16.00%)较高,在1μL·mL-1浓度抑制时,能够抑制绝大部分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富马酸亚铁预防仔猪贫血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1头健康、血缘相同、胎次接近、产仔性能一致,与杜洛克父本配种的杂交母猪(长×大)及其所生的21窝仔猪进行试验,研究母猪日粮中添加富马酸亚铁对仔猪血液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将母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来源于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蛋氨酸铁的铁元素150mg/kg的基础日粮。各处理组的仔猪出生后选取一半注射牲血素,另一半则不注射。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条件下,富马酸亚铁组的仔猪各血液指标及生长性能指标均显著高于硫酸亚铁组(P<0.05);②注射牲血素的仔猪血液指标显著高于未注射牲血素的仔猪(P<0.05);③富马酸亚铁组和蛋氨酸铁组的饲喂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母猪饲料中添加富马酸亚铁能显著改善仔猪的血液铁营养指标、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但是,如单独使用其改善效果尚不能完全取代肌注铁。 相似文献
5.
6.
选取21头健康、血缘相同、胎次接近、产仔性能一致,与杜洛克父本配种的杂交母猪(长×大)及其所生的21窝仔猪进行试验,研究母猪日粮中添加富马酸亚铁对仔猪血液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将母猪随机分为三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来源于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蛋氨酸铁的铁元素150mg/kg的基础日粮。各处理组的仔猪出生后选取一半注射牲血素,另一半则不注射。试验结果:(1)在相同条件下,富马酸亚铁组的仔猪各血液指标及生长性能指标均显著高于硫酸亚铁组(P〈0.05);(2)注射牲血素的仔猪血液指标显著高于未注射牲血素的仔猪(P〈0.05);(3)富马酸亚铁组和蛋氨酸铁组的饲喂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母猪饲料中添加富马酸亚铁能显著改善仔猪的血液铁营养指标、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但是,如单独使用改善效果尚不能完全取代肌注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具有抗二化螟性状的Csu-miR260转基因水稻为试验材料, 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 RT-qPCR)和茎环实时荧光定量PCR(stem-loop RT-qPCR)分别对Csu-miR260转基因抗虫水稻中Csu-miR260插入序列和剪切形成的amiR260s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发现Csu-miR260插入序列和剪切形成的20 nt和21 nt两种长度amiR260s在转基因抗虫水稻苗期的根、茎、叶中表达, 且无组织表达特异性。该试验解决了人工miRNA作物中amiRNA及前体检测引物的特异性问题, 为人工miRNA植物干扰序列的表达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并为miRNA转基因作物遗传表达相关安全评价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河套灌区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河套灌区内有限的农业水土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粮食安全下的生产安全构建评价系统,使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系统中各指标权重;然后将该评价系统与优化方法相耦合,建立兼顾粮食安全、经济效益、公平性与节约用水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模型;最后使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规划方法来处理决策过程和黄河来水信息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通过设置不同可信度水平,求解获得多情景下灌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结果。结果表明:1)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携带更多的决策信息,得到的评价结果更能反映河套灌区真实情况;2)耦合模型可以有效处理系统中存在的模糊不确定性,利用模糊可信度方法可以帮助灌区管理者制定政策时在不同的风险和效益中做权衡;3)使用同等可用水量下的现状年(2011年)、全目标模型、排除粮食生产安全目标模型做情景对比,评价值分别为0.833 0、0.843 6、0.798 4,全目标模型为最优,表明粮食生产安全评价与优化方法的耦合可以在兼顾其他目标的同时,有效地调控并保障河套灌区粮食生产安全水平。此外,通过求解该模型,本研究获得一系列农业水土资源分配方案,可为河套灌区合理配置农业水土资源和提高粮食生产安全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沙漠治理效益的同时考虑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考虑治沙过程中水、土地和生物资源之间的作用与制约关系,构建以固碳制氧总价值最大和用水效率最大为目标的治沙区非线性分式多目标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治沙区植物种植结构和植物生长季灌水量进行联合优化配置;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以探究目标之间的博弈过程,并将模型应用于治沙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算例,得到Pareto解集,并分析了模型对可供水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配水量增加同时大量种植梭梭时系统的固碳制氧总价值最大,而当配水量减小同时大量种植花棒时系统的用水效率最大,沙拐枣在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不占优势;Pareto解集可以体现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博弈信息能够有效排除不合理方案;在3组典型方案中,2个目标处于平衡倾向的55号方案在水土资源的配置上更为合理;供水量对Pareto解集存在显著影响,当供水量超过3 500 m3/hm2时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当目标处于平衡倾向时,治沙区最佳供水量为3 000 m3/hm2,该供水量能在获得理想的固碳制氧总价值的同时充分利用水资源。该模型综合考量了治沙过程中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量化了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可以为沙漠化治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