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3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12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柏木属9个树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并用排序的方法对9个树种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了研究,据酶谱的排序结果把9个树种分为了5类.其中,巨柏、西藏柏木、干香柏、岷江柏木和剑阁柏木为一类,地中海柏木、柏木、墨西哥柏木和绿干柏各为一类,从分子水平上论证了前人对于柏木属各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柏木属植物近缘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相似程度的替代与近缘种间的地理替代表现出强烈的映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来探索植物地理替代的规律.柏木属内种间平均酶谱距离约为O.75,推测其地质发生的年代大约为早白垩纪更前的侏罗记.本文还发现用排序方法研究同工酶谱可以达到定量比较的水平,在实践中有较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国外森林鼠害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森林鼠害研究起步较早,19世纪中叶北欧一些国家已对林鼠的危害及主要害鼠的生物学进行了观察和研究。20世纪以来,北欧、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针对森林鼠害及其的防治开展了一系列多学科研究工作。1 主要害鼠及危害的主要树种欧洲森林害鼠分布有三种情况,①分布最广的是普通田鼠(Microtusarvalis),对苹果(Maluspamila)造成极大危害,也危害其它林木;②北欧,中欧及东欧主要林业害鼠有黑田鼠(Microtusagretis)、根田鼠(M.oeconomus)、欧鼠平(Clet…  相似文献   
3.
姚兆斌  江洪  曹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1,(5):2778-2780,2858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毛竹在2008和2009年的高生长及2009年的竹蔸、叶、秆、鞭和笋5个器官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小年的高生长(Pn)与出土生长时间(t)的关系均呈"S"形曲线;竹蔸的含水率范围为0.33~0.70,竹叶为0.32~0.63,竹秆为0.32~0.58,竹鞭为0.36~0.61,竹笋为0.46~0.90,其中竹笋含水率最高,变化也最大,其次是竹蔸、叶、鞭和秆;毛竹地下部分的含水率范围为0.34~0.62,地上部分为0.33~0.57。  相似文献   
4.
探明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黑树莓产量的影响,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发展黑树莓种植提供施肥依据,设置有机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单施和配施对黑树莓生长性状及产量影响试验,以及单施微生物菌肥不同用量(处理AF1、AF2、AF3,单株施用量分别为100 mL、200 mL、300 mL)对黑树莓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或配施有机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后黑树莓生长势与产量均有所提高,配施A2B2(有机复合肥100 g、微生物菌肥200 mL)的结果枝、挂果数及产量均最高,较不施肥(CK)增产6 214.810 g/株,增幅252.49%,增产效果佳。施微生物菌肥后黑树莓根际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肥前均提高,处理AF1、AF2、AF3增幅分别为359.18%~1 689.47%、154.24%~1 421.88%,其中AF2处理增幅最高,对黑树莓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每年总有10%左右的奶牛因子官疾患及其他因素不能令人如意地进行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近两年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治疗患畜的选择1、产后胎衣不下和恶露滞留感染脓性炎症(含子宫蓄脓)的奶牛。2、久配不孕的奶牛。3、子官壁增厚和子宫角硬、粗的奶牛。  相似文献   
6.
   探索在喀斯特石漠化退化生态系统下苔藓结皮及覆被土壤的养分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以我国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的苔藓结皮覆被土壤、移除结皮(一年后)以及裸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石漠化(无、轻、中、重度)生境下有无结皮覆被及不同土层深度(结皮层、0 ~ 5 cm、5 ~ 10 cm)对土壤酶活性、土壤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的影响。   ①苔藓结皮层土壤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随着石漠化的等级的升高而升高,而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则无显著变化;无石漠化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氮、碳/磷、氮/磷比值显著高于轻、中、重度石漠化区。②土壤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酶活性在结皮层与结皮下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结皮层显著高于结皮下0 ~ 5 cm和5 ~ 10 cm土壤。③与苔藓结皮相比,除脲酶活性外,移除结皮一年后的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均有所减少,而与裸土相比则无明显变化。   苔藓结皮的存在提高了其覆被土壤的酶活性及碳氮磷含量,突出了苔藓结皮在退化喀斯特石漠化生境中生态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 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 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 9 gC·8-1,树皮0.465 4 gC·g-1,树枝0.523 2 gC·g-1,树叶0.495 8 gC·g-1,树根0.493 1 gC·g-1,灌木层0.498 9gC·g-1,草本层0.473 3 gC·g-1,苔藓层0.414 3 gC·g-1,枯落物层0.388 2 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 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227.59 t·hm-2,其中乔木层91.33 t·hm-1,占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40.13%,灌木层0.38 t·hm-2,只占0.17%,草本层1.71 t·hm-2,占0.76%,苔藓层0.63 t·hm-2,占0.28%,枯落物层0.66 t·hm-2,占0.29%,林地土壤(0~80 cm)碳贮量为 132.88t·hm-2,占58.40%;其碳库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0~80 cm)>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苔藓层>灌木层;楠木林分净生产量为8.570 6 t·hm-2a-1,其中乔木层净生产量为6.669 1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7.82%.楠木林分碳素年固定量4.253 6 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固定量3.573 6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84.01%.  相似文献   
8.
9.
合成了5种二氮氧化喹恶啉甲醛的新衍生物并用HNMR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新的化合物对5种常见的植物病菌进行了抑菌活性并进行了抑菌活性和结构关系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短柄五加蒸腾作用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岳春雷  江洪  朱隐湄 《林业科学》2003,29(2):158-161
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因此对植物蒸腾作用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探讨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短柄五加 (Acanthopanaxbrachypus)是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濒危灌木树种 ,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 ,已有关于短柄五加无性系种群生长和生殖生物学特征的报道 (田国伟等 ,1 998;王仲礼等 ,1 997;1 998a ;1 998b ;1 999;岳春雷等 ,2 0 0 1 ) ,但对其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尚为空白。本文通过对短柄五加在林下和开阔地两种生境下的蒸腾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的比较研究 ,旨在从植物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