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3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1165篇
农学   258篇
基础科学   127篇
  412篇
综合类   1745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225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e Philippines, calls for creating ‘global’,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cities are placing urban poor communities in increasingly precarious positions. These communities have long been the target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modernisation’ efforts; more recently the erasure of informal settlements from Philippine cities is being bolstered at the behes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DRM) agendas. In Metro Cebu, flood management has been at the heart of DRM and broader urban development discussions, and is serving as justification for the demoli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informal settler communities in areas classed as ‘danger zones’. Using Kusno's (2010)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emplary centre’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this paper interro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M, worlding aspirations (Roy and Ong, 2011) and market‐oriented urbanisation in Cebu, and considers the socio‐spati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intersecting processes for urban poor communities. Through analysing the contradictions inherent in framings of certain bodies and spaces as being ‘of risk’ or ‘at risk’ over others, I argue that the epistemologies of modernity, disaster risk and resilience endorsed and propagated by the state are facilitating processes of displacement and dispossession that serve elite commercial interests under the auspices of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pro‐poo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
当前立体绿化在国内多个大中城市中得到了蓬勃发展,促进了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同时新型的配套产品又推动了立体绿化的快速发展。本文对华南地区立体绿化基质产品、蓄水种植容器、植被毯、绿墙、生态植被砖等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情况展开综述,旨在为今后能更有效地推广立体绿化集成技术及相关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长三角沿江城市群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研究,为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能值理论构建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分析长三角沿江城市群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态势。[结果] 2017年长三角沿江城市群中29%的城市资源过度开发,外部依赖性强;53%的城市环境负载率低,29.4%的城市环境负载率高;11.7%的城市废弃物循环再生能力低;47%的城市能值交换率低,经济竞争力强;35%的城市能值货币率高,经济产出效率低。上海、苏州单位面积能值密度高,23.5%的城市较低;29.4%的城市人均能值福利低;17.6%的城市人口负载率高;41.2%的沿江城市呈可持续发展态势,58.8%的城市呈过度发展态势。[结论] 2017年沿江城市群自给能力、环境压力、生态质量呈现上游城市强、小、优向中游基本协调,下游弱、高、差的渐变态势。上海、苏南城市经济竞争力强,但产出效率低;苏中、皖中地区除省会城市外其他城市竞争力弱;皖南城市经济发展滞后且呈沿江单边孤立发展态势。上海、苏南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形成人才、资源强吸引同时存在用地短缺问题;苏中城市较均衡并形成弱吸引;除合肥市、铜陵市外,皖中、皖南其他城市发展滞后,缺乏有效吸引。沿江城市群整体可持续发展态势严峻。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在道路绿化中,管养工作是维持道路绿化活力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研究深圳市以及其他省市的道路绿化管养标准体系,分析对比每个城市的道路绿化管养标准体系现状,指出了深圳市道路绿化管养标准体系具有建立较早、内容较为全面的优势,以及存在体系架构不健全、部分标准标龄过长、可量化执行标准较少等方面的不足。并从系统性、指导性、先进性角度提出优化建议,将深圳市道路绿化管养标准体系划分为基础标准和道路绿化管养通用标准两大部分,其中基础标准分为术语标准等4个大类,道路绿化管养通用标准划分为质量技术等14个类别。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土地征占、整建制转居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发现,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的财产权利。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征地思维和征地制度,保障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平等地位;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农转居政策;实行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可以开发建设城市的政策制度;及时撤销“三无村”或“空壳村”的村委会建制,完善撤制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6.
粉红香水月季为著名的古老藤本月季,前期引种发现,粉红香水月季在上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本研究主要对其芳香性开展研究。采用搅拌子吸附萃取脱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提取和分析鲜花花瓣中的香气成分。结果显示,粉红香水月季的主要香气成分为3,5-二甲氧基甲苯,其次为3-乙酸叶醇酯、石竹烯、香叶醇等。香气类型为以3,5-二甲氧基甲苯为代表的茶香型,香气偏清韵。同时,3,5-二甲氧基甲苯具有独特的镇定安神效果。粉红香水月季在观赏园林和保健园林的景观营造中具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昌平区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缓慢、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多措并举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实用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公共服务视野下,尽管当前我国的城市森林发展较为迅速,但对其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同机理研究仍然还是一个新课题。本文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相关实践,从治理机制、市场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合作机制、扶持机制5个方面,对海南城市森林进行研究,以促进海南城市森林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消费行为学的城市交通工具选择决策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私家车出行比例越来越高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越来越低,实质是交通工具选择不合理问题.针对此问题,采用消费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出行者的交通工具选择决策机制,重点从效用方面对选择决策机制进行分析,得到了选择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得到人们出行时的交通工具选择决策机制.研究成果对政府制定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缓解我国现阶段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引导人们选择低碳绿色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红艳  熊飞  宋丽香  杨毅 《淡水渔业》2017,47(1):107-112
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武汉市汉阳地区五个湖泊(后官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龙阳湖)的水质及沉水植物进行了季节性调查,以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后官湖为中营养,而三角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龙阳湖为重度富营养,其中龙阳湖污染最重。共采集沉水植物7种,隶属于5科5属,主要种类为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后官湖沿岸带,其它四个湖泊中沉水植物已严重退化,仅在部分水域偶见。后官湖沉水植物盖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分别为67.5%和5.58 kg/m~2,1月份较低,分别为29.3%和1.88 kg/m~2,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结果表明,汉阳地区湖泊沉水植物退化与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下光照下降和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