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0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408篇
林业   293篇
农学   485篇
基础科学   409篇
  741篇
综合类   1874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687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迁移学习和双线性CNN的细粒度菌菇表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细粒度菌菇进行表型识别,在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细粒度图像识别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双线性Inception-ResNet-v2网络的菌菇识别方法。利用Inception-ResNet-v2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结合双线性汇合操作,提取菌菇图像数据的细粒度特征,采用迁移学习将ImageNet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参数迁移到细粒度菌类表型数据集上。试验表明,在开源数据集和个人数据集上,识别精度分别达到87.15%和93.94%。开发了基于Flask框架的在线菌类表型识别系统,实现了细粒度菌菇表型的在线识别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区,不同控释氮肥和尿素的配比下,研究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规律,以及相应的氮素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为该区域夏玉米氮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周期为两年,以施氮处理为主区,设置0、180、30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并在180 kg·hm-2水平上设置全尿素处理(U)、控释尿素处理(C),控释尿素与尿素按1∶2(C1)与2∶1(C2)配施,共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N0、N180U、N180C、N180C1、N180C2、N300U;品种为副区,分别为氮低效品种豫禾988(YH988)和氮高效品种郑单958(ZD958)。结果表明,在黄淮海砂质潮土条件下,氮低效品种YH988和氮高效品种ZD958均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实现了最高的产量水平,其中YH988和ZD958最佳的氮肥比例分别为控释氮∶尿素氮=1∶2和2∶1,即N180C1和N180C2。YH988和ZD958分别在N180C1和N180C2处理下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比例较高。同时,YH988和ZD958在N180C1和N180C2处理下分别实现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当季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最高。综上,在黄淮海潮土区夏玉米生产体系中,不同氮效率品种YH988和ZD958分别在180 kg·hm-2施氮量,控施氮∶尿素氮=1∶2和2∶1的条件下,实现了高产及较高的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促进了其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The venturi aeration is an effective practice to increase the dissolved oxygen accessibility in the water bodies. This study aims to optimize the various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venturi aeration system. A non-dimensional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find the optimum performance of various geometric parameters i.e. throat lengths (tl), number of air holes (N), and converging and diverging angles (α and β). These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using 1124 L capacity of tank having dimensions of 105 cm long, 105 cm wide and 102 cm deep.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a constant flow velocity of water (1.096 m/s) with varying throat length (tl = 20–100 mm keeping 20 mm as interval between two consecutive length), number of air holes (N = 1–17 at an equal hole to hole distance of 5 mm between them), and converging and diverging angles (α and β = 10°, 15°, 20° and 25°). Multiple non-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also developed from the linear relation with the dependent variable (Non-dimensional form of standard aeration efficiency, NDSAE)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tl and N). With the geometrically optimized venturi aerator the optimum performance was found for tl =100 mm, N = 17, and α and β = 15°. The maximum value of standard oxygen transfer rate (SOTR) and standard aeration efficiency (SAE) obtained was 0.0216 kgO2/h and 0.611 kgO2/kWh respectively. From the non-dimensional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the NDSAE is the function Reynolds number (Re) and Froude number (Fr). The simulation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Re and Fr for NDSAE, and subjected to 7.378 × 10−6 < Re < 3.689 × 10-5 and 0.163 < Fr < 0.817,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
基于迁移学习的葡萄叶片病害识别及移动端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苏仕芳  乔焰  饶元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0):127-134
为解决已有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小样本葡萄病害叶片识别的问题中出现的收敛速度慢,易产生过拟合现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葡萄叶片病害识别模型(Grape-VGG-16,GV),并针对该模型提出基于迁移学习的模型训练方式。将VGG-16网络在ImageNet图像数据集上学习的知识迁移到本模型中,并设计全新的全连接层。对收集到的葡萄叶片图像使用数据增强技术扩充数据集。基于扩充前后的数据集,对全新学习、训练全连接层的迁移学习、训练最后一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的迁移学习3种学习方式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迁移学习的2种训练方式相比于全新学习准确率增加了10~13个百分点,并在仅训练25轮达到收敛,该方法有效提升了模型分类性能,缩短模型的收敛时间;2)数据扩充有助于增加数据的多样性,并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训练与测试准确率同步上升,有效缓解了过拟合现象。在迁移学习结合数据扩充的方式下,所构建的葡萄叶片病害识别模型(GV)对葡萄叶片病害的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6.48%,对健康叶、褐斑病、轮斑病和黑腐病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8.04%、98.04%、95.83%和94.00%。最后,将最终的研究模型部署到移动端,实现了田间葡萄叶片病害的智能检测,为葡萄病害的智能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对重庆涪陵的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做好政策保障以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4-2018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涪陵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农民减贫;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挣得能力。要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这就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提高乡村自治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动力;完善社会扶贫协作联动机制,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整理云南省27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2014—2017年期间的相关信息。关注焦点集中于业务范围、类型、运作经费、救护设施和救护人员等反映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性质和救护能力的属性,以及体现机构成绩和救护倾向的野生动物收容、放归野外、康复饲养和调配移送数量等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数据。采用WPS表格进行统计分析,以TTEST进行相关性检验,对全省各收容救护机构属性与机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欠缺,各级财政的经费投入不足,存在不科学放归的可能,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需求量大与收容救护资源有限的矛盾突出,个别机构存在收容救护意愿薄弱现象,收容救护机构的主营业务和救护能力是收容救护工作的主要驱动力。提出加大经费投入,设置收容救护人员编制,规范收容救护行为,提高收容救护技术水平,多渠道高效处置康复饲养野生动物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基因组关系矩阵并验证其在多品种联合群体中的模拟应用效果。本研究利用QMsim软件模拟牛的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利用Gmatrix软件构建常规G阵;利用R语言构建新型G阵,新型G阵在常规G阵的基础上,将多品种联合群体的非哈代-温伯格平衡位点考虑在内;利用DMU软件使用“一步”法模型计算基因组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genomic breeding value,GEBV);比较不同情况下使用两种G阵的GEBV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不同遗传力及QTL数下,不对新型G阵使用A22阵加权就能达到常规G阵使用A22阵加权时的GEBV预测准确性。在系谱部分缺失时,新型G阵不加权较常规G阵加权时GEBV预测准确性高。证明,在系谱有部分缺失时,新型G阵对多品种GEBV的预测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粮仓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对储粮安全和粮仓能耗有重要影响。粮仓屋顶面积大,是粮仓围护结构接受太阳辐射最强的部位,外界热量主要通过屋顶传入粮仓,因此屋顶是粮仓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的最重要部位。双层通风屋顶、高反射率的屋面隔热涂料和保温隔热材料等节能技术近年来在粮仓屋顶设计中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考虑屋顶不同外表面太阳辐射反射率和自然通风对双层通风屋顶传热的影响,该文给出并试验验证了多层屋顶非稳态传热模型和双层通风屋顶传热模型,利用经过验证的屋顶传热模型进行屋顶能耗计算,采用经济性模型和全生命周期理论对长沙地区低温粮仓普通屋顶和双层通风屋顶最佳保温隔热层厚度进行分析,并对采用最佳保温隔热层厚度时的生命周期总投资、净收益及回收周期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屋顶外表面太阳辐射反射率对长沙地区低温粮仓屋顶最佳保温隔热层厚度和经济性有较大影响,双层通风屋顶可以减小屋顶最佳保温隔热层厚度,长沙地区低温粮仓可采用双层通风屋顶和高反射率的屋面隔热涂料降低粮仓能耗,减少因能源消耗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长沙地区低温粮仓普通屋顶挤塑聚苯乙烯和膨胀聚苯乙烯最佳保温隔热层厚度为0.106~0.183 m,生命周期内最大净现值为417~633.38元/m2,投资回收年限为2.39~2.96 a。低温粮仓屋顶最佳保温隔热层厚度随屋顶外表面太阳辐射反射率的增大而减小,双层通风屋顶可以减少屋顶保温隔热层投资回收年限。该屋顶最佳保温隔热层厚度确定方法对于指导低温粮仓屋顶保温隔热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覆盖物对冻融土壤热量空间分布与传递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覆盖物对冻融土壤热量传递阻碍作用的机理和特性,基于冬季大田试验(2016年11月1日—2017年4月30日),设置裸地、自然降雪覆盖、5 cm秸秆覆盖+自然降雪、10 cm秸秆覆盖+自然降雪4种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10、20、30、40、50、60、70、80、90、100 cm深度的土壤总含水率、液态含水率和温度等数据,计算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冻融土壤的热容量、相变热量和热量变化量等相关参数,进而分析了覆盖物对冻融土壤热量空间分布和传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3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热量交换量占比较大,不同时期内热量变化占比可达54.57%~81.17%;在冻结期4种处理条件下,土壤热量传递整体呈现出热量散失的趋势,在融化期4种处理条件下,土壤热量传递整体呈现出热量吸收的趋势;自然降雪覆盖、5 cm秸秆覆盖和10 cm秸秆覆盖对于热量传递的影响率分别为17%、8%和17%;4种处理条件下土壤热量无变化时间段均较长,分别为29.17%、39.41%、43.33%、50.88%。  相似文献   
10.
杨艳霞  李静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0):225-230
以膜生物法有机污水处理为研究背景,将3D格子Boltzmann传质模型与多孔介质四参数随机生成法耦合,获得生物膜多孔介质详细的孔隙分布,进而对反应器内生化降解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分析了生物膜孔隙率及孔隙分布对流动传质及生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比较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方向生长概率p1-14=0.005,随着生物膜孔隙率增大,反应器内底物降解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孔隙率ε=0.5时达到最大,50.97%;孔隙率ε=0.5时,改变各方向生长概率重构获得5种不同结构生物膜,其降解效率随之改变,生物膜为结构1(p_(3-4)=0.01,p_(1,2,5-14)=0.005)时,底物降解效率最高,52.54%。因此,3D格子Boltzmann传质模型可用于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流动传质及生化反应过程的模拟,研究结果将对反应器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