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8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林业   197篇
农学   483篇
基础科学   233篇
  300篇
综合类   1474篇
农作物   44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50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甘肃高寒牧区的箭筈豌豆与黑麦混播组合及比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箭筈豌豆品种(绿箭1号、绿箭2号和绿箭431)与黑麦新品系C33在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下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从混播组合看,A?(C33×绿箭1号)的平均干草产量(7.16 t·hm-2)和综合评价值(0.860)较高;从混播比例看,B?(60∶40)的平均干草产量(8.01 t·hm-2)和综合评价值(0.691)最高;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A?以B?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9.03 t·hm-2)和综合评价值(0.711)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冬小麦‘陇中一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当迟播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但在不同播期、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也存在差异。从4个不同播期分析,平均土壤含水量为最迟播期(S4,10月11日)的最高;产量以最早播期(S1,9月21日)的最低,9月30日—10月11日之间产量相近。多重比较表明,播种期越迟,土壤含水量越大,播期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播不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以临奥1号、湘农玉27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T1(5月8日)、T2(5月16日)、T3(5月24日)、T4(6月4日)、T5(6月14日),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湘农玉27号、郑单958和临奥1号全生育期分别缩短5、5、4d;从吐丝期至成熟期,早播处理(T1、T2)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晚播处理(T3、T4、T5)的,各品种均以T1处理的最大;至成熟期,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4576.2、25087.7、26367kg/hm~2;3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最大,播期推迟,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3个品种T3、T4、T5处理的倒伏倒折率均高于T1、T2处理的,倒伏倒折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空秆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也较小,空秆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临奥1号、郑单958、湘农玉27号;3个品种的产量均以T1处理的最高,播期推迟,3个品种的产量均下降,且播种日期越晚,产量降低幅度越大;在本试验区域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玉米。  相似文献   
4.
为给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13-2015在关中中部灌区,采用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播期与播量对中麦895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显著影响中麦895的产量,其高产适宜的播期为10月12日-19日,适宜的播量为170.2 kg·hm-2~206.5 kg·hm-2。不同处理之间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显著。播量为185.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22日;播期为10月14日时,达到最高产量适宜的播量为130.5 kg·hm-2~207.3 kg·hm-2。播期和播量可显著影响中麦895的蛋白质含量和容重,对加工品质和拉伸品质没有显著影响;适期偏晚播种有利于提高中麦895的成穗数和千粒重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在河北省推广种植黄秋葵,在安国、保定、邯郸、衡水和石家庄5个试验点进行黄秋葵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石秋葵1号、红玉和五福3个品种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石秋葵1号、红玉和五福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3个品种的茎粗大致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株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除2018年的红玉外),单株结果数则先增加后减少,单果质量(除五福外)逐渐增大;以4月20日、25日和30日为播期,得到的黄秋葵单株产量和折合667 m~2产量较高。综合得出,河北省黄秋葵种植以4月20日、25日、30日为播期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前期通过穗发育芯片筛选到一个水稻Dof家族转录因子OsDof6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OsDof6的表达模式与生物学功能。【方法】OsDof6的基因、蛋白及启动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编辑,通过实时定量PCR和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对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中存在大量与光响应、激素响应及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了2种不同突变类型的功能缺失突变体9522Dof6-3和9522Dof6-4。对突变体T1株系进行表型观察发现,相较于对照,两种突变体在营养生长阶段分蘖数明显降低,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后,两种突变体的抽穗时间推迟约3 d。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OsDof6在水稻根、茎、叶和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穗发育后期相对表达量明显提高;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OsDof6定位于细胞核。【结论】初步判断OsDof6基因会影响水稻分蘖数与抽穗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播期试验,对三江平原5个主栽水稻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均有影响,对糙米率、精米率影响较小。随着播期的推迟,整精米率明显降低,外观品质变劣,且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食味值变化因品种而异。对品质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受播期影响最大,属于敏感性状;糙米率、精米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受播期影响较小,属于迟钝性状;整精米率受播期影响变异幅度在二者之间。综合而言,早播对5个水稻品种整体品质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从食味值角度出发,早熟品种龙粳31和龙粳46适当晚播可能更有利于口感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分蘖力高于露地直播,但分蘖成穗力则与露地直播的基本一致。与露地直播春小麦相比,地膜覆盖春小麦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单茎生物量较高,根系分布较浅。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茎根系生物量在扬花期前高于露地直播,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穴茎数、单穴生物量及单穴根系生物量高于露地直播,但根冠比却低于露地直播。露地直播春小麦以穴播14粒的产量最高,地膜覆盖的以穴播12粒的产量最高。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春小麦的产量高于露地直播,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直播。河套灌区地膜覆盖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为10~12粒,即为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84%。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1、3、5、7 cm播深,对34个高粱品种在不同播深下的出苗率、幼苗形态和幼苗干物质量进行分析,筛选耐深播性鉴定指标,综合评价高粱品种的耐深播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加大,出苗率、苗长、根长、根数和苗重均呈下降趋势,3、5、7 cm与1 cm播深上述指标测定值的比值分别为0.84~0.60、0.96~0.75、0.83~0.53、0.88~0.64和0.95~0.85;中胚轴长、根重和根冠比呈上升趋势,3、5、7 cm与1 cm播深上述指标测定值的比值为1.52~3.30、1.10~1.25和1.17~1.50;胚芽鞘长在播深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647%,相对根冠比、相对根长、相对中胚轴长和相对出苗率载荷量最大,将其作为高粱耐深播性筛选的主要指标并计算隶属函数值。根据隶属函数值对高粱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4个高粱品种可聚为3类,晋粱白2号等11个品种为耐深播品种,红青壳等14个品种为中等耐深播品种,吉品609等9个品种为深播敏感品种。品种间耐深播性差异明显,杂交种较常规种耐深播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