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135篇
  266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求华北平原棉花可降解地膜覆盖替代普通膜覆盖的可行性,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试验设置4种处理:6 μm PE普通地膜(PE)、8 μm生物可降解地膜(M1)、6 μm生物可降解地膜(M2)及不覆盖地膜(CK),分析比较各处理对棉花出苗率、叶面积指数(LAI)、农田耗水速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CK相比,覆盖地膜显著提高了棉花出苗率,但3种覆膜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棉花生育前期,2种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的LAI显著低于PE处理的.3种覆膜处理之间的籽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种覆膜处理间WUE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CK的.2种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相较于PE,对棉花的出苗率、霜前花率、籽棉产量及WUE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PE,使用6 μm生物可降解膜不会造成棉花耗水量升高,而8 μm可降解膜则显著增加了棉花的耗水量.因此6 μm生物降解膜取代PE膜较好.  相似文献   
2.
覆盖是调节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探明不同覆盖物对夏黑葡萄开花期—成熟期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势的影响效果,本试验在夏黑葡萄园设置地布、黑棉毡、黑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对照)4个处理,对各处理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势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以提高开花期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提高0.55、0.87、3.25℃;T1处理使果实快速膨大期和着色期土壤最高温度降低,分别降低0.83℃和1.11℃,使土壤温度更接近根系适宜生长的温度环境;T2和T3处理则提高果实快速膨大期和着色期土壤最高温度,分别提高0.71、0.01℃和3.18、2.40℃。在相同灌水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均可降低土壤水势日变化幅度,T1处理土壤水势在0~1 kPa之间,基本呈饱和状态,T2、T3和CK处理不同生育期日最大土壤水势差分别为1.69~11.08、0.24~1.09、12.63~18.08 kPa;不同覆盖处理提高最高和最低土壤水势,其中覆盖地布和黑地膜效果更显著。综合比较各种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势的影响效果,覆盖地布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苗床土壤日蒸发量、土壤表层温度和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开展了不同覆盖物红松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下土壤日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K、河沙、草炭土、松针、锯末和豆秸;河沙覆盖的土壤表层温度最高,其次是松针覆盖,豆秸覆盖的最低,锯末和草炭土覆盖下的土壤温度两者相差不大;松针、草炭土、豆秸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锯末、河沙覆盖对土壤养分影响不大;河沙和松针覆盖下的红松出苗率较高,草炭土、锯末、豆秸覆盖下的较低;松针覆盖的苗木生长势最好,豆秸次之,草炭土、锯末和河沙覆盖的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河套平原开展了地膜覆盖及穴播量对春小麦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研究,为减轻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精量化播种,促进地膜春小麦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穴播不同量(穴播量分别为8粒,10粒,12粒,14粒和16粒)的露地春小麦为对照,监测穴播不同量的地膜春小麦对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与露地穴播的土壤水分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从播种至灌浆期不同穴播量间的差异随着春小麦的生长而增大。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的土壤水分在孕穗期前高于露地,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整个生长期地膜覆盖的耗水量略高于露地。地膜覆盖与露地穴播的土壤盐分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0—30 cm土层土壤盐分显著低于露地,30 cm土层以下则与露地基本一致。地膜覆盖与露地穴播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的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高于露地,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露地穴播的产量及水分产出率均以穴播14粒的最高,地膜覆盖的产量以穴播12粒的最高,水分产出率以穴播10粒的最高。[结论]地膜覆盖可降低0—30 cm土层土壤盐分,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河套平原地膜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应为当地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至84%,即穴播10至12粒。  相似文献   
5.
侯爽  王帅  祁俊锋  徐进 《蔬菜》2020,(7):11-14
为筛选出易降解或易回收,对环境污染小,适宜在番茄生产中应用的地膜,研究了PBAT生物降解地膜与0.012 mm加厚型塑料地膜的差异性,以0.010 mm普通塑料地膜作为对照,对比了各种地膜的降解周期,以及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影响植株长势方面,3种地膜对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影响作物产量方面,覆盖0.012 mm地膜的番茄产量最高,其次是PBAT生物降解地膜,覆盖0.010 mm塑料地膜番茄产量最低;在地膜降解性能方面,PBAT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较强,0.012 mm加厚型塑料地膜韧性强,不易破碎,有利于后期回收利用,0.010 mm塑料地膜韧性差,不利于回收;建议生产中根据实际气候、土壤、作物等条件选择适宜的PBAT生物降解地膜或加厚型塑料地膜。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稻秸非均匀性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本研究通过前期不同行间距配置试验筛选出30 cm+15 cm的优势宽窄行组合,并在此基础上设置5个不同梯度的宽窄行稻秸分布比例处理(T1:0、T2:25%、T3:50%、T4:75%、T5:100%),分析窄行(苗带)土壤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0~10 cm为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变化敏感层。随着窄行稻秸覆盖量的升高,小麦生育前期土壤增温幅度增大,中后期降温效果更明显,土壤保墒性能增强,拔节期各处理间土壤含水率差异增大(增加1.2%~3.4%)。窄行稻秸覆盖量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这种增减效应与覆盖量呈一定正比关系,但与生育时期无关;开花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窄行稻秸覆盖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总体上表现出适量稻秸覆盖(T3:窄行秸秆覆盖量为均匀覆盖时窄行秸秆量的1/2)更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随窄行稻秸覆盖比例的不断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有效穗数和产量(降幅为4.0%~31.7%)均显著降低(P<0.05)。可见,在稻秸全(大)量非均匀还田和晚播情形下,只有合理配比宽窄行秸秆覆盖量,并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保证足够基本苗,才能达到稳产肥地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不同水分处理对耗水特征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设置5个灌溉定额,对比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水稻产量、各生育期耗水量。【结果】W5处理(灌溉定额910.00 mm)的水稻产量比其他处理分别增加21.95%~458.43%。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5个水分处理的耗水强度分别为3.75~7.14 mm/d。随着灌水量减少叶面积衰减指数逐渐增大,叶片表现出早衰特征,株高受到灌水量抑制。W5处理与其他处理水分生产率相比分别提高7.61%~193.06%。生育阶段耗水强度变化规律为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分蘖期>成熟期>苗期。【结论】水稻全生育期适宜灌溉定额910.00 mm,在拔节孕穗期、分蘖期2个关键需水期,满足水稻水分需求。  相似文献   
8.
生物降解膜覆盖马铃薯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使用生物降解膜的增产机理,设置了生物降解膜、生物降解除草膜、普通塑料膜、不盖膜4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养分以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地膜覆盖处理下,各耕层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较不盖膜处理差异显著,其中膜下10 cm上午9点生物降解除草膜、生物降解膜、普通塑料膜较不盖膜处理土壤温度分别提高2.17、2.57、2.29℃;各处理中以生物降解除草膜和生物降解膜的土样养分含量最低,不盖膜最高;生物降解除草膜和生物降解膜较普通塑料膜商品薯增产2335.5 kg/hm~2和2056.5 kg/hm~2,但是差异不显著,较不盖膜处理分别增产5947.5 kg/hm~2和5668.5 kg/hm~2,差异显著。生物降解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产量,对推动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Mulching the soil surface with a layer of plant residue is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method of conserving water and soil because it increases water infiltration into the soil, reduces surface runoff and the soil erosion, and reduces flow velocity and the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overland flow. However, application of plant residues increases operational costs and so optimal levels of mulch in order to prevent soil and/or water losses should be used according to the soil type and rainfall and slope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wheat straw mulch rate on the total runoff and total soil losses from 60-mm simulated rainstorms was assessed for two intensive rainfalls (90 and 180 mm h−1) on three slope gradients typical condition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nd elsewhere. For short slopes (1 m), the optimal mulch rate to save water for a silt loam and a loam soil was 0.4 kg m−2. However, for a clay loam soil the mulch rate of 0.4 kg m−2 would be optimal only under the 90 mm h−1 rainfall; 0.8 kg m−2 was required for the 180 mm h−1. In order to save soil, a mulch rate of 0.2 kg m−2 on the silt loam slopes prevented 60%–80% of the soil losses. For the loam soil, mulch at the rate of 0.4 kg m−2 was essential in most cases in order to reduce soil losses substantially. For the clay loam, 0.4 kg m−2 may be optimal under the 90 mm h−1 rain, but 0.8 kg m−2 may be required for the 180 mm h−1 rainstorm. These optimal values would also need to be considered alongside other factors since the mulch may have value if used elsewhere. Hence doubling the optimal mulch rate for the silt loam soil from 0.2 kg m−2 or the clay loam soil under 90 mm h−1 rainfall from 0.4 kg m−2 in order to achieve a further 10% reduction in soil loss needs to be assessed in that context. Therefore, Optimal mulch rate can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virtually reduce costs or to maximize the area that can be treated. Meantime, soil conservationist should be aware that levels of mulch for short slopes might not be suitable for long slopes.  相似文献   
10.
基于降解地膜覆盖的新疆棉花生长发育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降解地膜降解进程及其对新疆南部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以普通地膜(PE)为对照,进行T1、T2、T3(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HS(生物分解地膜)4种可降解地膜覆盖棉田试验。结果表明,T1、T2、T3、HS诱导期分别为71、67、57、52 d,降解速率T3 > HS > T2 > T1。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T1和PE的棉花株高与其他可降解地膜差异显著,蕾数、铃数、花数、果枝数差异不显著。PE和T1棉花快速增长期较长,PE干物质积累量比T1少4.71%;而PE比T2、T3、HS高20.62%、5.03%、27.33%。单株结铃数表现为PE > T1 > T3 > T2 > HS;与PE籽棉产量相比,HS显著减产30.26%,其他处理与PE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T1覆盖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籽棉产量等效果与PE相当,增收5.81%,降解速率慢;T3覆盖效果与PE无显著差异,减收7.97%,降解速率比T1快。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T3更适宜在新疆南部棉田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