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3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1104篇
农学   388篇
基础科学   65篇
  515篇
综合类   2546篇
农作物   253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421篇
园艺   289篇
植物保护   6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保障。截至2021年1月,农业部/农业农村部共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47项。本文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对国内外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探讨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使其更好地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益母草、蒲公英、车前、紫苏种子进行辐照处理,测定这4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了解60Co-γ射线辐照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这4种药用植物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对4种药用植物种子具有较强的诱发突变能力,辐照剂量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苗鲜重均呈负相关,其中与苗高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益母草和蒲公英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大于400 Gy,车前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在300~400 Gy之间,紫苏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在50~100 Gy之间。  相似文献   
3.
为追踪燃煤电厂与汞的最新进展和排放控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来源,使用VOSViewer、CiteSpace软件对比了论文数量时间变化、主题演化路径,主要研究实力分布、高影响力论文等知识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系统了解到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研究领先,而近期热点是围绕烟气、减排和有害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4.
燕飞  蒋文华  曲东  付静  赵璇 《茶叶科学》2020,40(5):597-606
通过对陕茶1号(耐低温型)和金牡丹(低温敏感型)2个茶树品种在冬季自然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0、10、30、50 mg·L-1)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探究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生理特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及PSⅡ潜在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物质、茶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累积;外源ALA能够提高低温胁迫下茶树光合作用的能力并改善茶叶品质,其中50 mg·L-1的ALA处理能有效提高陕茶1号应对低温胁迫的能力,10 mg·L-1和30 mg·L-1的外源ALA对金牡丹应对低温胁迫具有较好的缓解效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保持种植密度和行距一定的条件下,选择适宜机械化运行的宽行距,研究1穴多株种植对膜下滴灌春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进而实现增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整体机械化的目标。【方法】试验在同一种植密度(9 900株/hm^2),等行距(30 cm)、等株距(30 cm)条件下,设置3种种植规格:1株/穴(H1,宽行37 cm)、2株/穴(H2,宽行104 cm)、3株/穴(H3,宽行172 cm)。【结果】不同种植株数下春玉米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LAI)在大喇叭口期后差异显著,且H2处理叶面积显著大于H1、H3处理,分别高13.8%、7.6%;吐丝期以后H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H1和H3处理;吐丝期至成熟期H2处理的光合势、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H1、H3处理,光合势分别高4.60%~12.74%、8.97%~9.79%,相对生长率分别高21.15%、103.06%;H2处理的产量较H1、H3处理平均增产21.6%、24.6%,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25.0%、33.5%。【结论】春玉米膜下滴灌宽窄行配置1穴2株种植可以提高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延缓后期叶面积的衰老,增加光合势,有助于后期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粒重,最终提高玉米籽粒产量。与常规种植相比,玉米膜下滴灌采用1穴2株种植规格,产量提高约21.6%,WUE提高约25%。  相似文献   
6.
水生植物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综合净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用于不同氮磷浓度畜禽养殖尾水的生态浮岛优势物种,选取水芹、凤眼莲、鸢尾、再力花、黄菖蒲5种挺水植物和狐尾藻、伊乐藻、金鱼藻3种沉水植物,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了这8种植物在不同氮磷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及其对水中氨氮(NH4+-N)、总磷(TP)、COD的去除效率,并对其进行曲线回归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生植物对畜禽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净化功能。结果表明:凤眼莲、再力花在较低氮磷水平(NH4+-N 80~120 mg·L-1,TP 8~16 mg·L-1)下的去除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水生植物;水芹和黄菖蒲在较高氮磷水平(NH4+-N 180~220 mg·L-1,TP 30~35 mg·L-1)下的去除效果较好,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沉水植物中狐尾藻净化效果较好,生物量增长显著(P<0.05);凤眼莲在实验过程中虽净化能力良好,但易引发次生环境问题,应谨慎选择,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武汉市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一种,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异檐花属Triodanis卵叶异檐花Triodanis perfoliata subsp.biflora(Ruiz et Pavon)Lammers。卵叶异檐花原产于美洲,在武汉地区是首次发现,凭证标本保存于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对林下地被植物的选择、分类及在玉溪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种植林下地被植物时存在的问题,筛选出适应林下种植的优良花卉地被品种,对开发利用林下乡土地被植物提出建议,为今后林下花卉地被的配置种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The removal of infected individuals is a common practi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lant disease outbreaks. It minimizes the contact between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inoculum sources by reducing the infectious window of contaminated individuals. This requires early detection and consistent removal at landscape scale. Roguing of mats with symptoms of banana bunchy top disease (BBTD) in Cavendish banana production systems has been tested in Australia, using trained personnel, but has never been tested in smallholder systems. We stud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long-term consistent roguing in prolonging the productivity of banana orchards under smallholder farming systems in highland banana and plantain dominated production systems in Africa. We assessed the possibility of low-risk seed sourcing from the managed plots. Roguing reduced BBTD incidence to 2% in managed farmer fields and to 10% in experimental field plots, while a nonmanaged field eventually collapsed in the same period. With roguing, new infections decreased monthly compared to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a nonmanaged field. The emergence of new infections in both managed and nonmanaged farms followed a seasonal cycle. BBTD managed plots were a source of low-risk seed for replacing the rogued mats in the same fields, but perhaps not safe for use in nonendemic areas. We conclude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smallholder farmers to recover and maintain banana productivity with rigorous roguing, which would entail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symptoms and early removal of diseased mats. Studies are needed on the intensity of roguing under different disease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5月入侵贵州黔东南地区,严重威胁当地农业生态。黔东南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挖掘草地贪夜蛾自然天敌的重要基础。为明确黔东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天敌的发生情况,2019年5月至7月,采用五点取样法对选取的3个地点开展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黔东南地区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5类,分别为白僵菌属、绿僵菌属、茧蜂科、姬蜂科和黑卵蜂属昆虫,寄生率最高分别为45.50%、57.00%、3.00%、20.00%和12.50%,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期4种天敌综合控制力最高达96.50%。本研究可为草地贪夜蛾天敌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