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7篇
  451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流域水文过程、水文通量、水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对于阐明流域产汇流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土壤墒情仪对陕北"7·26"特大暴雨事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蓄水过程,利用Horton入渗模型模拟了剖面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动过程,揭示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草地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具有层次性和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0~140 cm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的关键层次;(2)土壤水分再分配结束时,湿润锋最深深度达140 cm,土壤蓄水量达225.99 mm,较降雨前95.37 mm增加了1.37倍;(3)极端暴雨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随时间呈对数递减关系,其稳渗速率随容重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函数递减;(4)极端降雨过程中该地区坡面草地的产流机制仍以超渗产流为主,对于揭示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完善水文预报模型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以荒漠短命植物狭果鹤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控制实验,研究叶片被毛(leaf hairs)对狭果鹤虱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叶片有被毛的植物,模拟凝结水能显著提高叶厚、叶重、叶片水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干重),而对根径、根长与地下生物量(干重)表现出较小的效应;对于人工去除叶片被毛的植物,模拟凝结水对其根长、根径、叶厚、叶重、叶片水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大。由此可知,被毛的存在能显著增加狭果鹤虱叶片吸附凝结水的量,同时也能增强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棘人工林恢复的初、中期阶段,α-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的增加正相关较明显,在恢复的中期β-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强烈,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表现出在沙棘人工林恢复的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二者基本上是同步的.对土壤肥力与沙棘人工林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土壤全氮与木本植物种数、植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全磷与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土壤全钾和pH值的变化比较复杂,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威连滩沙地冲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沉积物样品采集和分析,结合1982年航片和2006年快鸟影像数据,分析研究区地质历史时期风水交互作用的环境变化和沙地冲沟风水交互侵蚀的现代特征。结果表明:全新世初期,研究区由水成沉积环境逐渐过渡到风成沉积环境,并有小的沉积旋回,到了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得较温润,风沙活动减弱,风成沙逐渐生草成土,但弱砂质古土壤层较薄,从全新世晚期至今,风沙活动有所增强;冲沟形成后,沙地冲沟发生着风蚀水蚀交互作用。起伏的沟岸和弯曲的谷底发生风积,为流水侵蚀增加了沙物质。风沙流对冲沟的形成有再塑造作用。同时冲沟侵蚀也影响着风沙活动,每年冲沟侵蚀约达8.3×104 t泥沙,是沙丘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物源。冲沟的狭长地形,其"狭管效应"加大了风蚀作用,增强了风沙灾害天气。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含水率是影响作物生长和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采用土钻法对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含水率显著较高,这与农田坡度较小及梯田建设有关,还与农作物蒸腾耗水相对较小有关。林地、灌木地和草地土壤含水率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显著差别。黄土丘陵区土壤含水率主要受坡度和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的影响。但草地土壤含水率还与坡向及年生物量有关。土壤水分分布格局与该区土层深厚,地下水埋藏较深,土壤水分收入主要受降雨的补给有关。因此,该区农田建设应在坡度较小(<10°)的地形上进行,并优先考虑梯田。坡度较大的地方应以天然灌木和草本群落的保育为主。人工乔灌林只适宜在沟道等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6.
基于汇流累积计算的沟壑密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沟壑密度是评价地表侵蚀影响,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地貌类型分析等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研究区填洼后的DEM,利用地表汇流累积分析原理和栅格重分类方法,通过研究沟道覆盖区栅格数与汇流累积栅格二值化阈值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阈值用于提取地表沟道。然后结合自然地表高程,分析合理的高程和相对高程栅格重分类阈值并进行高程栅格二值化,将二值化结果作为乘积模板并配合栅格细化算法优化沟道提取结果。最终利用1 km2单位面积规则格网对沟道提取结果进行目标栅格数统计计算,得到地表沟壑密度值。结果显示,该方法基于30 m分辨率DEM提取的西安市地表沟壑密度均值为1.29 km/km2。除雁塔区,其余各行政区统计均值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试验结果证明,基于本方法可以高效较精确地计算该市地表沟壑密度,分析结果可以量化研究区沟壑密度特征值以及通过栅格像元灰度变化体现沟壑密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坡面水蚀过程的力能体系及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作用于水蚀过程中力能变化的分析,重点描述了雨滴击溅力、坡面径流力、土粒黏结力、地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及作用过程和主要影响因子,对于表达式中各参数,设计出确定其数值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建设高荣乐(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一、梯田建设的发展历程黄河流域坡地修成梯田的历史悠久,有明确记述及可考证的是在明清两代。古代农民在坡地耕作中沿等高线留地界使坡面逐步形成阶梯状,这是黄河流域梯田最早形成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防护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壤水分和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树种——刺槐活立木解析资料的分析,将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沟坡宜林地划为三个质量等级,将沟坡造林立地条件划分为黄土阴沟坡、红土阴沟坡和黄土阳沟坡、红土阳沟坡四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引种、造林试验和调查资料,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适宜造林树种.依据试验和推广情况,提出了深坑栽植、油松丛植、集流林业、雨季造林,冬季幼树埋土、ABT生根粉浸根等宜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推广的实用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机质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有机质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采取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10°~12°的黄土坡耕地上每公顷施厩肥30000、45000、75000kg,年径流量比对照区分别减少13.3%、20.5%、34%,年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32.3%、33.7%、35.4%,其减少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第4年各施肥水平下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量分别为69.7%、65.0%和140.1%;一种作物在一年中的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3种施肥水平可分别增产26.7%、25.5%和43.3%.在10°左右的坡耕地上,每年施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并达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