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8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41篇
  122篇
综合类   1024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138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对110~140日龄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只110日龄文昌母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周期30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 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试验期满后,测定试鸡生长性能,采集试鸡血浆、胸肌样品,测定血液与胸肌抗氧化指标、胸肌肉质性状、肉感官评定及货架期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大豆异黄酮组试鸡的生长末重与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降低(P<0.05);2)灵芝孢子粉显著提高试鸡胸肌宰后24 h的pH(P<0.05)、降低剪切力(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胸肌宰后45 min的a*值(P<0.05),提高胸肌宰后24 h的L*值和pH(P<0.05);3)灵芝孢子粉组试鸡的肉汤鲜味评分显著提高(P<0.05);4)灵芝孢子粉可显著降低文昌鸡胸肌宰后24 h的丙二醛(MDA)与宰后45 min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试鸡胸肌宰后45 min和24 h的MDA含量(P<0.05);5)饲粮添加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了文昌鸡血浆MDA含量(P<0.05),灵芝孢子粉还增加了血浆谷胱甘肽含量(P<0.05)。综上,500 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 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均可提高文昌鸡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肌肉品质。二者比较,500 mg/kg灵芝孢子粉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精料水平和蛋氨酸铬(Cr-Met)添加剂量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脂肪沉积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饲粮精料水平和Cr-Met添加剂量,其中饲粮精料水平分别设为35%(低精料饲粮,饲粮精粗比为35∶65)和55%(高精料饲粮,饲粮精粗比为55∶45),Cr-Met添加剂量分别设为0、0.75和1.50 g/(d·只)。将60只雄性滩羊羔羊[平均体重为(21±1)kg]随机分配到6个试验组,每组10只。试验期为8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5 d。结果显示:1)与低精料饲粮组相比,高精料饲粮组滩羊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背膘厚度、肌内脂肪含量和后腿肉比重显著增加(P<0.05),但料重比与肌肉蒸煮损失、剪切力、pH、亮度(L*)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则显著降低(P<0.05)。2)低精料饲粮组滩羊背膘厚度、皮下脂肪厚度、肌内脂肪含量和后腿肉比重随Cr-Met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0.05),但肌肉pH则线性升高(P<0.05)。3)高精料饲粮组滩羊肋肉比重、腰肉比重以及肌肉剪切力和pH随Cr-Met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升高(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肉a*值则线性降低(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建议在滩羊养殖中选择精粗比为55∶45的高精料饲粮,Cr-Met的适宜添加剂量为1.50 g/(d·只),且不建议在精粗比为35∶65的低精料饲粮中添加Cr-Met。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日粮中不同枣粉添加量对陕北白绒山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0.15±1.63) kg的40只6月龄健康白绒山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枣粉添加量为0(对照组)、10%(Ⅰ试验组)、15%(Ⅱ试验组)、20%(Ⅲ试验组)、25%(Ⅳ试验组)的日粮,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饲喂基础日粮,饲喂期70 d,饲喂试验日粮。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羊,以羊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羊肉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肌纤维特性、外观品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Ⅰ、Ⅱ、Ⅲ和Ⅳ试验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Ⅰ和Ⅱ组的骨肉比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2)对照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3)Ⅲ组的肌纤维面积、直径和剪切力值最小(P<0.05);4)Ⅲ组中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试验组(P<0.05),花生四烯酸(C20:4n6)、α-亚麻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5)Ⅳ组羊肉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综上所述,枣粉添加改善了羊肉的嫩度,有利于羊肉中的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积累,从而使羊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综合考虑20%枣粉添加量时羊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肉食综合体项目现实意义,分析了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楼房式肉食综合体工艺设计及其生产流程,结果表明内乡县畜牧经济已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增长向经济创新型发展。内乡县肉食综合体的建设加强了内乡县经济发展要素保障,初步解决了内乡县区域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确定了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约18 kg的宁乡猪仔猪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前、中、后3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03%、12.06%、11.01%;全期消化能为12.15 MJ/kg);试验A组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3期蛋白质水平各降低约2个百分点、全期消化能降低1.25 MJ/kg的低营养水平饲粮;试验B组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3期蛋白质水平各降低约3个百分点、全期消化能降低2.50 MJ/kg的超低营养水平饲粮。试验期18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前期料重比和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从全期来看,3个组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B组的肥肉率较对照组和试验A组显著降低(P<0.05),瘦肉率有提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胴体垂直长均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B组胴体斜长、皮厚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背最长肌pH 1 h显著降低(P<0.05),其他肉品质性状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宁乡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明显负面影响,且能提高屠宰性能,改善胴体组成。在本试验中,超低营养水平饲粮对胴体组成的改善效果优于低营养水平饲粮。  相似文献   
6.
兰坪乌骨绵羊是世界唯一一种具有类似于乌骨鸡"乌骨乌肉"特征的哺乳动物,其乌质性状是自发现以来研究的难点与重点。本文从兰坪乌骨绵羊外貌特征、屠宰性状及肉品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乌质性状、基因克隆5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开发与利用兰坪乌骨绵羊这一珍稀家畜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研究领域。中国牛肉目前仍需要大量进口,提高牛肉肉品质一直是我国畜牧和食品行业科研工作者尽心研究的一大课题。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从蛋白质水平研究肉品质及形成机理,对提高肉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肌肉主要由水及蛋白质等成分组成,且肌肉的性状以及品质主要就是由蛋白质来表达的。因此,研究牛肉蛋白质组学对认知以及调控牛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及其在牛肉品质研究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9.
基于酶抑制法的自助式农药残留检测平台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金华火腿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及可溶性糖、有机酸、5''-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组间样品的差异,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提取物感官和呈味物质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感官评价发现,高压蒸煮的样品的鲜味、咸味和可接受度最高,其协同滋味的综合评分最佳;呈味物质分析发现,原液中所有呈味物质含量都最低,高压-复配酶解处理的样品中可溶性糖总量最高,高达132.68 mg/100 g;经过酶解处理样品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到3 733.32 mg/100 g;样品经不同处理后,5''-核苷酸含量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总含量最高的是经过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质量分数高达1.24 mg/100 g,是原液和其他处理组样品的2.38~12.4倍;与样品原液相比,游离氨基酸总量都显著增加(P<0.05),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中含量最高,总质量分数为642.44 mg/100 g。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样品的感官属性及呈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处理方式所释放的呈味物质分布规律显著不同,高压蒸煮的样品与咸味和鲜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酶解处理的样品与酸味和甜味有较强相关性,其他组样品与感官与呈味属性相关性不强。结论:不同处理方式的金华火腿骨具有不同的风味,其风味特征与多种物质有关,该研究结果为火腿骨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提高金华火腿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保鲜处理对冷鲜鲟鱼肉特征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琪琪  刘文  韩千慧  龚恒  侯温甫  周敏  王宏勋 《水产学报》2020,44(12):2076-2086
为明晰保鲜处理对冷鲜鲟鱼肉冷藏期间的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实验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经微酸性氧化电解水和ε-聚赖氨酸两步法保鲜处理的冷鲜鲟鱼肉在冷藏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和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能够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贮藏后期保鲜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鲟鱼肉挥发性气味的数据集无重叠区域,差异明显。利用SPME-GC-MS定性鉴定出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烃类和醇类等物质,其中己醛、庚醛、苯甲醛、辛醛、壬醛、癸醛和2,5-辛二酮、苯乙酮、3,5-辛二烯-2-酮为保鲜处理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保鲜处理延缓了冷鲜鲟鱼肉腥味的产生以及鱼肉香味的下降。电子舌检测冷藏过程中鲟鱼肉的滋味物质时发现,保鲜处理组苦味、涩味、咸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样品贮藏6 d后,在苦味、涩味、咸味、鲜味方面均呈显著差异。保鲜处理起到了减缓冷藏期间冷鲜鲟鱼肉风味物质下降的作用,为保鲜处理在冷鲜鲟鱼肉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