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4篇
  免费   1289篇
  国内免费   2298篇
林业   1606篇
农学   2260篇
基础科学   385篇
  1157篇
综合类   5966篇
农作物   3179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302篇
园艺   415篇
植物保护   46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699篇
  2015年   588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960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873篇
  2008年   799篇
  2007年   972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689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有刺黄龙果在引种地区的生长势,提高其抗逆性,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砧木和嫁接方法对有刺黄龙果嫁接育苗的影响,以期筛选到适宜有刺黄龙果的砧木和嫁接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和嫁接方法对有刺黄龙果的成活率、出芽率和新芽长势有显著影响。嫁接30天时,芽接、楔接、套接和平接法的愈合率显著高于插接和靠接法。嫁接45天时,平接、靠接和楔接法的出芽率较高,分别是76.7%、76.7%和66.7%。嫁接苗田间定植2个月时,平接、靠接和楔接法嫁接苗长势较快。其中楔接法嫁接效率高,适合工厂化批量嫁接。白肉品种‘无刺黄龙’和红肉品种‘金都1号’、‘富贵红’是有刺黄龙果嫁接的优良砧木,嫁接2个月时出芽率分别为86.7%、90.0%和86.7%,且新芽高度和宽度均大于其他砧木。综上所述,适宜有刺黄龙果规模化嫁接育苗的嫁接方法是楔接法,砧木是‘金都1号’、‘富贵红’和‘无刺黄龙’。  相似文献   
2.
旨在满足马铃薯生产中茬口衔接、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利气候下稳产等对马铃薯出苗早、齐、壮的需求,以‘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用基于有益活菌或工程菌提取物的5种生物制剂进行种薯处理,对多重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5种生物制剂较常规化学制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种薯萌芽和芽根同生,出苗期提前2~7天,播种后49天的出苗率提高3.33%~17.78%。其中,表现最好的为酵母核苷酸衍生物和VDAL,种薯萌发和生根均显著高于对照。霜冻后,生物剂拌种处理在恢复前期促进植株生长,由此促进恢复后期的块茎发育,较常规化学处理增产8.39%~24.03%,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保产效果。多马道黑、酵母核苷酸衍生物、根肽和VDAL体现出较好的保产效果,可作为种薯处理剂投入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genotypic variation in maize doubled haploid (DH) lines response to brassinosteroid and gibberellin inhibitors. Plant responses to hormone inhibitors were determined in growth chamber experiments using germination paper for three different seedling treatments: application of propiconazole (Pcz), uniconazole (Ucz) or water (control). Mesocotyl length (ML) was more sensitive to hormone inhibitors, especially to the Ucz treatment, than other seedling traits. ML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ther traits in the Ucz treatment. All the seedling traits showed moderate-to-high broad sense heritability values, ranging from 0.39 to 0.82. The Euclidian genetic distances of inbred line pairs ranged from 1.27 to 19.94, indicating there was a high level of variability across the maize DH lines used in this study. DH lines with extreme MLs were identified,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breeding resources for improving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and for further genetic studies.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元宝枫育苗技术,具体包括一年生幼苗生产技术、大苗培育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培养出高规格的优质大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叶树是芬兰、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主要的商品林树种。容器苗是针叶树重要的育苗类型。与裸根苗比较,容器苗具有育苗周期更短、造林季节可延长、苗木适应性更广、苗木质量更一致的优点。因此,容器育苗成为精准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借鉴欧美容器育苗的技术方法,提高我国容器苗的质量,为我国针叶树容器苗发展提供参考,文中主要从4个方面综述了欧美国家检测与提高苗木质量的方法,即列举了针叶树常用的苗木质量检测指标,总结了育苗容器与育苗基质的改良进展,介绍了养分、水分、光照与温度等培养条件的优化手段,简要概述了容器苗病虫害防控的进展,提出了我国相关树种容器苗生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重表型的高粱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粱耐盐性因种质、发育时期及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准确的高粱耐盐性鉴定方法,对于高粱耐盐种质的筛选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择64份高粱材料通过室内萌发期耐盐性评定,从中选择36份不同等级材料进行田间苗期耐盐性鉴定,并从中选出13份材料进行室内苗期耐盐性复筛。通过隶属函数值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田间和室内苗期测定的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最终确定耐盐材料2份,盐敏感材料2份。建立了一套基于多重表型的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即针对高粱不同生育时期(萌发期、苗期)、不同生长条件(田间与室内)采用不同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检测指标,并结合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粱材料耐盐性进行准确、系统地评价。该方法的建立对于高粱种质资源的耐盐性评价以及高粱耐盐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麦萌发期对水分和盐胁迫敏感,对该时期水分和盐胁迫下种子萌发性状进行QTL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麦“泰农18×临麦6号” RIL群体为材料,以20%PEG-6000溶液和100 mmol·L-1 NaCl溶液分别模拟水分和盐胁迫环境,对种子萌发期10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胁迫和盐胁迫3种不同处理下各性状变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抗旱和耐盐可能是两个独立遗传的性状,胚芽鞘长可以作为节水抗旱的鉴定指标。3种处理下共检测到10个萌发相关性状的103个QTL,其中,17个为相对高频QTL(RHF-QTL),分布在7条染色体(1A、3A、3B、4B、7A、7B和7D)上,平均贡献率为7.55%~15.97%。这些RHF-QTL形成4个QTL簇(QTL cluster,QC),分布在3A、7A和7D染色体上。其中,7A染色体上的QC2包括3个RHF-QTLs( QSdw-7A.1 QGf-7A.1 QGi-7A.1),均与小麦耐盐性相关;7D染色体上的QC3包括2个RHF-QTLs( QGi-7D.1 QGdrc-7D.1),均与小麦节水抗旱性相关。这2个QCs增加效应均来自母本泰农18。本研究获得的RHF-QTLs和QCs,可为小麦萌发期节水抗旱和耐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芒是小麦重要的穗部器官和形态特征,是小麦长期进化和适应环境的结果,对产量和抗旱性等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麦芒的遗传与发育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相关基因克隆或精细定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利用短芒材料‘六柱头’与长芒材料‘石矮1号’构建的F2群体(SL-F2)对芒的遗传与发育进行了研究。细胞学观察表明,短芒主要是由细胞长度变短引起;遗传分析表明,‘六柱头’的短芒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借助Wheat660K SNP芯片的BSA分析和SL-F2群体的精细定位,确定‘六柱头’的芒长抑制基因是前人报道的B2位点,并将其定位到6B染色体4.84Mb的物理区间(471.28~476.12 Mb)内,该区段在中国春与矮抗58间具有良好的共线性。在B2定位区间共有61个基因,其中5个在中国春穗部特异表达,TraesCS6B02G264400在中国春和Azhurnaya幼穗表达差异显著。这些研究结果为B2基因的克隆、小麦芒形成机理的解析及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再生稻发苗肥施量与发苗水层。【方法】以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对发苗肥(头季收获后2 d撒施的肥料;尿素F0:0 kg/hm~2、F1:112.5 kg/hm~2、F2:225 kg/hm~2)和发苗水层(头季收割后15 d内田间的水层;W0:0 cm、W1:2 cm、W2:4 cm、W3:6 cm)进行裂区试验。【结果】F1、F2处理的苗桩比(再生苗数/稻桩数)、再生苗数、再生季产量均显著高于F0,涨幅分别为6.71%~9.40%、10.87%~15.33%、19.33%~20.20%。穗桩比(齐穗期穗数/稻桩数)表现为F2、F1处理均高于F0处理,其中F2处理显著高于F0处理。W2处理的穗桩比最高,W1、W2、W3处理的苗桩比、再生苗数、再生季产量均高于W0处理,其中W2处理的产量比W0处理高13.88%,达到显著水平。发苗肥和发苗水层均能改善再生季发苗环境,提高出苗速度和数量,但是发苗肥的作用更加显著。【结论】发苗水层对黄华占再生季发苗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发苗肥能显著提高黄华占再生季发苗和产量,水肥耦合效应下W2F1处理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