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2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272篇
  904篇
综合类   92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63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大海子水库放水涵洞闸门前承压段3道伸缩缝止水功能部分失效、伸缩缝漏水防渗处理等问题,采取聚合物砂浆封缝、灌注水溶性聚氨酯堵漏、手工聚脲材料护面防渗等处理,为聚脲防渗材料在水库放水涵洞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滦河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敏感性分析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流域径流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基准期(1956—1979年)相比,变化期(1980—2013年)径流量减少了52.59mm(50.43%);滦河流域径流对降水的敏感性系数Q/P为0.336 1,对潜在蒸散发的敏感性系数Q/E_0为-0.123 5,气候变化影响量为22.23mm;滦河流域径流变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影响量为32.07mm,其贡献率为57.26%,远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39.69%,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导致滦河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黑河流域上游干流的水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为流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黑河上游干流主要水文站近60a的实测径流、输沙及降雨资料,通过采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水沙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黑河上游干流径流量总体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呈增加趋势;输沙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但莺落峡水文站输沙量从2001年开始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降水增加是影响黑河上游径流量增多的重要原因;水土流失导致了札马什克站和祁连站输沙量的增加,而水库拦沙是莺落峡水文站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考虑2001−2019年TRMM 3B43降水量数据在长江流域适用性的基础上,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高程、坡度、坡向数据,选取不同组合对19a内TRMM降水量数据进行降尺度,并对优选的降尺度数据分别进行GDA、GRA校正,最后在年、季、月尺度下进行精度评价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降尺度数据与站点实测数据的R²、BIAS、RMSE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空间分辨率由0.25°提高至1km,且TRMMNDVI数据精度优于TRMMEVI数据。(2)GDA校正结果优于GRA校正结果,且数据稳定性更好,更适于长江流域TRMM数据校正。(3)数据与站点实测数据R²在年(0.91~0.986)、季(0.704~0.88)、月(0.625~0.89)尺度上均有较高精度,细节特征较TRMM数据表现更好。(4)降水量越大的月份降尺度及校正效果越好。降尺度及校正后的TRMM数据能更好地反映长江流域真实降水信息,为农业生产、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洱海流域典型农区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寻洱海流域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类型及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规律、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氨挥发排放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5 d内,穗肥期氨挥发损失占比最大为19.04%~33.00%,其次分蘖肥期损失为7.18%~15.72%,基肥期损失最少为4.89%~7.76%。不同施肥处理中常规施肥(CF)、化肥减量20%(T1)、单施有机肥(T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考虑当季25%矿化率单施有机肥(T4)、考虑当季25%矿化率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5)和单施控释肥(T6)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2.52、22.73、11.71、15.12、38.24、25.95 kg·hm~(-2)和18.44 kg·hm~(-2)。等量施氮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氨挥发损失占比大小为尿素控释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施氮量越大氨挥发累积量越大,且氨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呈正相关性。综合稻田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在洱海流域典型农区水稻种植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25%当季矿化率)、化肥减量施用(20%)以及控释肥施用是3种较优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6.
Environmental divergence along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longitudinal gradients may constitute barriers to gene flow in river networks for headwater specialised species. While known, this phenomenon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degree of headwater specialisation. We examined six headwater species that differ in habitat specialisation to assess whether patterns of differentiation vary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or environmental distance. We also identifie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or anthropogenically induced fragmentation effects by comparing within‐drainage patterns of genetic distance across replicate watersheds. We used a comparative modelling framework to determine whether isolation by distance or isolation by resistance of large river habitats was a better predictor of genetic distance across species. The influence of reservoir presence and regional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hydrology and size of large river habitats were also assessed. Resistance effects from large river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headwater specialisation, with increased specialisation leading to increased resistance and loss of drainagewide population connectivity. These results affirm that dendritic networks naturally fragment headwater specialised species. Further isolation from anthropogenic fragmentation was detected in two of the six drainages, indicating interactions with system‐specific conditions. Landscape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hydrology of large rivers also affected genetic distance in predicted ways, supporting the importance of large rivers in genetically structuring headwater species in drainage networks.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并探讨其动态演变特征,为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南四湖流域2000至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模型及CLUE-S模型对南四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动态演变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2000—2015年南四湖流域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水域/湿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南四湖流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9.10亿元,但粮食生产、气体调节和保持土壤等生态功能分别下降了0.85%,0.85%和1.29%,生态问题依旧存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不均匀,生态减值区的分布范围大于生态增值区。2030年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微增加,而粮食生产、气体调节和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下降,生态价值极低区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扩张,生态增值区范围缩小。[结论]虽然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但生态价值分布不平衡,生态服务功能有升有降,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平衡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紫色土坡耕地埂坎土压力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三峡库区乃至长江上游地区的紫色土坡耕地埂坎优化设计、建设与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槽模拟试验,向土槽注水至土壤基本饱和,使用静态应变仪分层采集土压力,采用烘干法测量各层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土壤水分衰减过程中土压力变化特征。[结果]①土压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分布,表现为土压力先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距离试验土槽底部0.375 H左右达到最大,然后又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②试验条件下,土壤水分饱和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呈近似线性衰减,并对土压力产生了显著影响(p0.01),但不同土层间存在一定差异。③土层深度和土壤水分含量的交互效应对土压力的影响显著(p0.01)。[结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埂坎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土层深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及其交互效应对埂坎土压力均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汉江上游流域2000—2010年生态系统水源供给服务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模块分析汉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的水源供给服务。[结果]10a间研究区林地、湿地和人工表面面积有所增加,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地面积基本稳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005 1/a。2000,2005,2010年,汉江上游流域平均水源供给量分别为4.67×1010,5.22×1010,4.73×1010 m3。[结论]研究区水源供给量的时空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增加对水源供给量增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下垫面改变及生态系统好转可能是水源供给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裴亮  陈晨  戴激光  吴迪 《土壤通报》2017,(3):525-531
本文通过对大凌河流域2010年、2013年和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得到流域土地利用分布现状。对分类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可以获得大凌河流域2010~2013年的地类转移概率矩阵,再运用马尔科夫原理预测出2016年流域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将其与实际情况对比分析,证明马尔科夫模型适用于大凌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的预测。进而本文分别对大凌河流域2019年、2022年和2025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发现未来近10年流域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变化率为38.96%;农林用地面积从2016年开始减少,总体下降了0.77%;水域面积稳定增长,到2022年之后趋于稳定值,变化率为17.21%;旱地及其他未利用地面积继续缩减,到2019年开始趋于稳定,整体下降了1.71%。研究结果明晰了大凌河流域农林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可以为流域水土资源管理有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