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9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林业   1138篇
农学   407篇
基础科学   384篇
  541篇
综合类   3046篇
农作物   526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562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1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珍贵树种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生物特性、群落结构、生理活动、种子、苗木培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综合总结分析,提出该树种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含水量和容重对旱地耕层土壤热导率的影响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热导率是研究地表能量平衡和土壤水热运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参数。受土壤耕作、干湿交替和根系生长等过程的影响,耕层土壤的含水率和结构呈现较强的变异特征,而目前缺乏关于定量分析耕层土壤热导率变异特征的研究。该研究利用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热脉冲技术测定了含水率和容重变化条件下耕层土壤热导率的变异特征,并利用传递函数模型对耕层土壤热导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容重是影响耕层土壤热导率变异的主要因子,而耕作强度和干湿交替是这种变异的关键驱动力;与翻耕和旋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提高了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从而增大了土壤热导率;在干湿交替作用下,翻耕后土壤容重逐步增加,耕层热导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波动幅度与含水率的变化相关。基于含水率、容重和质地信息,土壤热导率传递函数模型可以给出可靠的田间土壤热导率估计值,其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0.09和-0.01 W/(m·K);考虑耕层土壤容重的动态信息,可以提高该模型预测土壤热导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A modelling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to optimizing the number of sprays and inter-spray interval to reduce an insect population to a low level, for example, prior to pheromone trapping or the release of sterile males. The model population was age-structured and density-dependent. If spray mortality is 100% for each spray, then the ideal spraying schedule is easily determined from the durations of the various life stages. For spray mortality of less than 100%, a simula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optimal spraying schedules. Relative length of the larval period, fertility rate and age to first oviposition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biotic parameters for this determination. Their importance is magnified as spray mortality decreases. The stage targeted by sprays and the percent mortality caused by each spray are also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required number of sprays. Using medfly (Ceratitis capitata Wiedmann) biotic parameters as an example when the spray targets adults, it appeared that neither the stage at which density-dependent mortality takes effect, nor the form of the adult survivorship curve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spray schedule.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省靖州县1~20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平均密度和桃树受害率进行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比较了不同树龄桃红颈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2年生幼龄桃树基本不受桃红颈天牛危害,3年以上挂果后的桃树开始受到侵害;随着树龄的增加,桃树受害率和桃红颈天牛虫口平均密度显著增加,19~20年生桃树受害率达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超过2头/株;桃红颈天牛在桃园中呈聚集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3~15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16~17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空间分布型趋向于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19~20年生桃园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此时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个体呈现相互排斥现象。应用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信息,建立了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抽样公式。根据理论抽样公式,桃红颈天牛虫口密度越小,抽样数量较多,而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抽样数量则较少。根据序贯抽样公式,可将3~20年生桃园抽样样本数量划分成6个区段:3~4年生桃园;5~6年生桃园;7~8年生桃园;9~13年生和19~20年生桃园;14~15年生桃园;16~18年生桃园。  相似文献   
5.
龙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竹为大型丛生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文章试验研究了育苗方式、坡向、肥料种类以及造林整地方式对龙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育苗方式相比,龙竹组培苗造林竹株生长好,竹材产量高;龙竹适宜栽植于阴坡,采用全面整地法,在造林后的前4年每年施用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可培育出高产的龙竹林。  相似文献   
6.
基于太赫兹衰减全反射技术的花生霉变程度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可靠、快速、便捷地检测花生仁不同程度的霉变,研究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分别结合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算法与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霉变花生定性分析方法。为排除不同样本带来的偶然性,实验随机采集花育36号、鲁花9号两个花生品种进行霉变培养。依据花生的感官特征与前人的研究经验,将花生分为正常、轻度霉变、中度霉变与严重霉变4类,采用太赫兹衰减全反射技术采集花生仁样本光谱(波段0. 3~3. 6 THz)。利用傅里叶变换方法对时域光谱信号进行频域变换并进行加窗处理,然后对所得频域信号进行光学常数吸光度与吸收系数的提取,得到样本的光学常数信号,并进行特征波段筛选。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定性分析模型与SVM定性分析模型。实验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对花育36号花生霉变模型的预测集识别正确率为88. 57%,对鲁花9号花生霉变模型的预测集识别正确率为91. 40%;Lib-SVM模型对两个品种花生霉变的二分类模型、3类霉变花生的三分类模型的预测集识别正确率均为100%。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SVM算法检测霉变花生仁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水稻纹枯病进行早期的快速无损识别,结合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相应的鉴别模型。【方法】以健康和感染纹枯病的水稻幼苗为研究对象,采集叶片和冠层各180个样本的380~1 030 nm波段的360条高光谱图像,剔除明显噪声部分后,以440~943 nm波段作为水稻样本的光谱范围,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预处理获得水稻叶片的光谱曲线。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预处理的光谱建模。采用MNF算法对冠层的原始光谱数据进行特征信息提取,并基于特征信息建立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判别模型。【结果】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建立的PLS-DA模型的预测集判别正确率最高,为92.1%。基于特征信息的LAD和BPNN模型的判别结果优于基于全波段的PLS-DA判别模型。基于最小噪声分离变换特征信息提取的BPNN模型取得了最优效果,建模集和预测集正确率分别达99.1%和98.4%。【结论】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水稻纹枯病生理特征进行无损鉴别是可行的,本研究为水稻纹枯病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禾田稻2号(代号松辽628)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白粳1为母本、长白19为父本,双亲配组,有性杂交,后代材料经世代选拔培育,系谱法、穿梭育种,最终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好,结实率高,中感稻瘟病,米质好,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202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中晚熟稻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的结构功能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反向遗传技术将HP-PRRSV JXA1株的全基因组分段克隆至改造过的低拷贝载体pOKq上,并在病毒基因组两端分别添加CMV启动子和BGH终止信号肽以及在病毒全基因组第510位核苷酸突变引入Fse I酶切位点,作为遗传标记位点。采取基于DNA-launched途径进行病毒拯救,并对拯救的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构建的PRRSV JXA1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具有感染性;成功拯救了病毒,命名为rJXA1;成功引入了拯救病毒的遗传标记;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的生长曲线相似,二者达到最高滴度的时间均为感染后72 h。【结论】成功构建了JXA1株反向遗传平台,为进一步研究HP-PRRSV的致病机理、基因功能以及新型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岭南乡村地区如何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创新性 旅游开发,在整合现有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岭南荔枝文化的旅游开发,通过文化娱乐 与旅游开发、文化整合与规划发展、文化风俗与创意发展路径,旨在为岭南荔枝文化的旅游开发寻找 一条新型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