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96篇
  免费   9389篇
  国内免费   4933篇
林业   9168篇
农学   6103篇
基础科学   4984篇
  19545篇
综合类   39284篇
农作物   4206篇
水产渔业   2180篇
畜牧兽医   8517篇
园艺   2571篇
植物保护   2960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1653篇
  2022年   2593篇
  2021年   3038篇
  2020年   2993篇
  2019年   1922篇
  2018年   1721篇
  2017年   3211篇
  2016年   3965篇
  2015年   3451篇
  2014年   5015篇
  2013年   5052篇
  2012年   7172篇
  2011年   7246篇
  2010年   5623篇
  2009年   5802篇
  2008年   5172篇
  2007年   5789篇
  2006年   4901篇
  2005年   3960篇
  2004年   3058篇
  2003年   2636篇
  2002年   1838篇
  2001年   1672篇
  2000年   1513篇
  1999年   1247篇
  1998年   1014篇
  1997年   900篇
  1996年   854篇
  1995年   862篇
  1994年   731篇
  1993年   573篇
  1992年   486篇
  1991年   407篇
  1990年   350篇
  1989年   273篇
  1988年   214篇
  1987年   159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以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为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以水稻干尖线虫为食时,能正常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其生长发育各个历期与取食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净增殖率(R0=31.4605)、内禀增长率(rm=0.2313/d)和周限增长率(λ=1.2603)均分别高于取食腐食酪螨(R0=26.8800;rm=0.1973/d;λ=1.2181),而种群倍增时间(Dt=2.9962 d)低于取食腐食酪螨(Dt=3.5126 d)。因此,巴氏新小绥螨取食水稻干尖线虫比取食腐食酪螨更有利于其各项生命活动。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用Holling II型圆盘方程拟合得到的公式为Na=0.5645N0/(1+0.002484N0),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能力a/Th为128.30,最大理论捕食量为227.27条/d。巴氏新小绥螨捕食水稻干尖线虫的最佳温度为25 ℃,在该温度条件下,饥饿4 d的雌螨对线虫的捕食量最大。研究结果证实了巴氏新小绥螨具有较强捕食水稻干尖线虫的能力,可以作为水稻干尖线虫潜在的天敌捕食螨。  相似文献   
2.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第1~4级指标依次为≥342mg/kg、89~342mg/kg、24~89mg/kg和<24mg/kg,黄土高原区第1~6级指标依次为≥171mg/kg、96~171mg/kg、54~96mg/kg、30~54mg/kg、17~30mg/kg和<17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4级指标依次为≥303mg/kg、140~303mg/kg、65~140mg/kg和<65mg/kg;当目标产量9~27t/hm2、钾肥利用率50%时,第1~6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54~162kg/hm2、108~324kg/hm2、162~486kg/hm2、216~648kg/hm2和270~810kg/hm2。  相似文献   
3.
调查分析海南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为荔枝的养分管理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选择具有一定种植规模、有代表性的荔枝园 49 个,采集0~30 cm土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丰缺状况的测试分析各种性质。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园土壤pH大部分呈酸性,16.3 % 荔枝园土壤pH适宜荔枝生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中等水平,63.3 %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值及以上;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土壤交换性钙、有效硫含量丰富,42.7 % 果园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缺乏,4.1 % 果园极缺乏;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含量较为丰富,但73.5 % 果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适宜值。不同产区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海口果园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氮、钾、钙、镁含量最高,约2/3产区果园土壤偏缺交换性镁,仅海口、澄迈、定安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适宜值以上,各产区荔枝园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微量元素丰富,土壤有效硼在琼海果园含量丰富,澄迈、万宁、陵水、儋州、白沙荔枝园土壤有效硼偏缺。综合分析可知,各产区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口>定安>澄迈>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白沙。综上所述,海南荔枝园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平衡施肥,改良土壤酸度,增施有机肥,重视镁、硼肥施用,适当减施化肥以获得更好的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In 2016-2019, sixty new varieties and 31 main cultivated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resistance to sugarcane brown stripe disease under field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2 (53.33%) of 60 new sugarcane varieties were highly to moderately resistant, and 28 (46.67%) were susceptible to highly susceptible. Twenty-one (67.74%) of 31 main cultivated sugarcane varieties were highly to moderately resistant, and ten (32.26%) were susceptible to highly susceptible. This work may facilitate brown stripe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provide new elite resistant varieties for effectively control of sugarcane brown stripe.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伊犁野生阿魏菇资源,于2017-2019年采用踏查及实地样方取样和实验室数据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伊犁野生阿魏菇资源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犁野生阿魏菇是一种分布在伊宁县新疆阿魏原生境保护区内的中低温型食、药兼用菌。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发生区土壤偏碱性,且含水率只有1.56%-9.87%,有机质含量在0.9%-1.76%,速效氮含量在32.53-42.60mg/kg,速效磷的含量在3.84-4.28mg/kg,均比较缺乏,速效钾含量比较丰富,在158.67-162.92mg/kg之间。土壤中所含的细菌数量为106个/g,放线菌为105个/g,真菌为103个/g。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之人为破坏,致使阿魏菇分布面积急剧缩小,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类螟蛾科的害虫,主要为害葫芦科各种瓜类及番茄、茄子等蔬菜。近些年来,随着瓜类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瓜绢螟的为害也越来越重。本文综述了瓜绢螟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当前在瓜绢螟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瓜绢螟的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瓜绢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瓜在我国蔬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连片种植、重茬栽培等条件下容易滋生病菌,尤其是随着我国保护地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棚室内的温湿度条件更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黄瓜生产上面临着严重的病虫害威胁,包括生理性病害、感染性病害及虫害等。本文从抗病品种选育的角度分析了黄瓜病害抗病品种选育技术,并简要介绍了其他防治方法,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魏玲  杨国淋 《猪业科学》2021,38(3):70-72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病,致死率达100%,会给整个养猪业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尚没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对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现状、诊断方法、疫苗研制和生物安全防控要点等几方面进行叙述,旨在为该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热杀菌条件对NFC冬枣汁理化性质、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文以冬枣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低温长时杀菌(75℃,5、10、15、20、25 min)和高温短时杀菌(90℃,0.25、0.50、0.75、1.00、1.50 min)两个处理,考察了NFC冬枣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总酸含量、VC含量、DPPH清除率、亚铁离子还原率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杀菌方式对NFC冬枣汁基本理化性质影响不显著(P>0.05)。相比于低温长时杀菌,高温短时杀菌的△E值更低,更能保持冬枣汁原有的色泽。两种杀菌处理后多酚、V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低温长时杀菌25 min后VC含量未检出,抗氧化活性也显著低于高温短时杀菌(P<0.05)。因此,通过对NFC冬枣汁品质变化的分析,发现高温短时杀菌能更好地保持原有的色泽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
文中通过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及《爱如生数据库·中国方志库》,搜集史料,构建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疫灾频次与县次序列。采用最小二乘法、空间插值等方法,探讨疫灾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灾害链分析疫灾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1)自公元1368年至1911年,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疫灾共计发生156次,平均3.49a发生一次;波及的县次共计492县次,平均每年发生0.9县;明末与明清交替时期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疫灾最为频繁,影响范围最广。2)空间分布上,驿路、内河航运沿线和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区、水旱蝗等灾害频发区,为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疫灾频发区。3)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疫灾灾害链共有26种,疫灾多为气候异常引起的自然灾害(水、旱、蝗)、饥荒和战争的衍生,并且与它们都具有极显著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相关性,与疫灾的相关程度,在时间尺度上,水灾>旱灾>蝗灾>战争;在空间尺度上,水灾>旱灾>战争>蝗灾,以水灾与疫灾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