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6篇
  免费   1388篇
  国内免费   983篇
林业   935篇
农学   748篇
基础科学   484篇
  8448篇
综合类   5061篇
农作物   725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578篇
园艺   359篇
植物保护   136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718篇
  2015年   699篇
  2014年   822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999篇
  2011年   1346篇
  2010年   1008篇
  2009年   1139篇
  2008年   1107篇
  2007年   1149篇
  2006年   991篇
  2005年   808篇
  2004年   553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第1~4级指标依次为≥342mg/kg、89~342mg/kg、24~89mg/kg和<24mg/kg,黄土高原区第1~6级指标依次为≥171mg/kg、96~171mg/kg、54~96mg/kg、30~54mg/kg、17~30mg/kg和<17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4级指标依次为≥303mg/kg、140~303mg/kg、65~140mg/kg和<65mg/kg;当目标产量9~27t/hm2、钾肥利用率50%时,第1~6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54~162kg/hm2、108~324kg/hm2、162~486kg/hm2、216~648kg/hm2和270~810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hm-2、氮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9种水稻产量和铅、镉的差异,并研究了9种调理剂在水稻不同生长其施用对晚稻产量及稻米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1)泰优398中铅和镉的含量均较低,且均未超标;最优的水稻品种为早丰优华占,其次是泰优398和桃湖优莉晶;(2)调理剂A和钝化剂A作基肥处理后稻谷中铅超标,分别超出了20%和15%;仅有石灰处理的稻谷中铅的含量降低了20%;稻谷中镉均未超标;微肥作基肥施加后稻谷中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处理后稻谷产量均有增加,其中调理剂B施加后稻谷产量增加最多,增加了22.42%;石灰施加后理增加3.38%;(3)石灰和硒肥作追肥施加后稻谷中铅的含量均降低88.24%;硅肥、硒肥和铁肥作追肥施加后稻谷中镉分别降低了62.92%、52.81%和44.94%;石灰、铁肥和硒肥施加后稻谷产量降低0.04%、0.14%和5.25%;锌肥和硅肥施加后稻谷产量增加10.08%和0.16%;硅肥和石灰作追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普遍发生,而农业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农业干旱还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贵州省2015年不同季节的landsat8 OIL遥感数据,利用影像数据所获取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拟合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特征空间,设计得到贵州省2015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将TVDI作为监测农业干旱状况的指标,得到贵州省2015年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有关,且TVDI更适宜中等植被覆盖的土壤湿度反演。贵州省2015年全年旱情较缓,各地区均不存在春旱或伏旱,只有冬季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因此,对农业干旱的监测研究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的监测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今后减少农业干旱的影响和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凤阳山海拔1 300~1 400 m处不同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酶活性及腐殖质质量分数,分析土壤腐殖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阔叶混交林、竹林、杉木林次之;胡敏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杉木林最低;富里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竹林最低。除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无统一规律外,4种林分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土壤随土层加深皆呈现降低趋势。土壤pH值、土壤密度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除磷酸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外,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腐殖质特征的影响较土层深度更显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缓解镉毒害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发高效硅肥和防治农田镉污染提供借鉴资料,本文综述了施加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及干旱等逆境的能力,尤其是增强抗镉毒害等能力。并从生理学机制和土壤学机制两方面重点分析了施加硅肥对缓解镉毒害作用的可能机理。生理学机制方面:硅通过参与水稻的生理代谢活动,使水稻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抑制镉的吸收及其在水稻体内的运输;硅与镉在水稻体内的螯合和区隔作用。土壤学机制方面:硅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硅镉吸附沉淀作用,减少水稻对镉吸收。最后针对硅肥的开发利用及技术推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绿肥(豌豆)翻压后合理施用肥料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翻压绿肥的基础上通过减少基肥用量和控释肥代替部分基肥,研究其对烟叶产量、产值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翻压可以提高低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10 g/kg)的有机质含量,对其他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影响;绿肥翻压后将基肥减少15%和30%对烟叶产量、产值无显著影响,对烟叶化学成分无明显影响。在减少15%基肥后,将剩余基肥的50%以控释肥代替,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提高烟叶钾含量和钾/氯比,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Conversion of grassland to cropland is widely reported to deplet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largely due to tillage effects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SOC. However, most studies report on long-term changes in SOC following the conversion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hanges in the short term. Net ecosystem carbon budget (NECB) measu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tal C input (i.e., manure, above- and below-ground plant residues) and C loss through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RH). However, most studies that report temporal SOC do not report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NECB like RH, total C inputs and often do not include the cumulative annualized change of these components. This review evaluated the change in C input, RH, NECB and SOC after conversion of permanent/continuous grassland to cropland within 5 years after the conversion. We also reviewed and compared no-tillage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on SOC storage and accumulation. Total C input was higher in grassland than cropland largely due to high root biomass, as opposed to aboveground residue, and therefore grassland tended to have higher NECB. Despite higher NECB in grassland, the SOC stocks in cropland (cornfield) converted from grassland were greater than that in continuous grassland within first 2–3 years of conversion. The combination of manure C addition and tillage in cropland showed potential to maintain NECB and increase SOC. Within the continuous grassland C addition alone increased NECB but did not result in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SOC. Residue retention and manure addition are recognized as good practices for increasing SOC, this study however, shows that combining them with occasional tillage, especially in managed grasslands, could increase the rate of SOC storage in soils.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扰动频繁,生态覆被/土地利用变化伴随着土壤活性氮库、氮形态组分及氮素内循环过程的改变,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覆被/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内容。本综述探讨了活性氮的基本概念及其引发的环境效应,国内外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与草地间转换、自然生态系统开垦为农田、弃耕撂荒或退耕还林还草、城市化发展等生态覆被/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氮库消长、氮矿化产物形态变化以及影响氮循环的关键土壤微生物影响等,并探讨了制约氮循环的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指出农业开垦或农田弃耕撂荒会导致土壤全氮大幅度下降,同时引起土壤硝态氮(NO3--N)增加,造成环境活性氮增加的风险;退耕还林修复生态覆被过程中氮库完全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运用现代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前沿技术是研究土壤氮循环对生态覆被/土地利用变化响应机理的关键。本综述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科学规划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放牧是最主要的草地利用模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草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放牧强度对草地的健康状况和演替方向起决定作用。本文基于40篇内蒙古草原放牧相关文献数据,通过meta分析探讨温带草原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未放牧草地相比,轻度放牧草地对群落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显著上升3.60%、7.80%、11.40%和10.83%(P<0.05);中度放牧下群落植物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变化,而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1.62%、4.44%、2.15%、8.35%和6.76%(P<0.05);重度放牧下群落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下降39.72%、16.30%、7.62%、6.46%、8.03%、8.76%、12.92%和18.27%(P<0.05)。以上结果表明轻度放牧有利于土壤肥力和草地生产力的保持和提升,而当放牧干扰超出一定的限度时,草地各项功能均显著下降而发生退化。本研究可为内蒙古温带草原的合理利用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