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96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25篇
  169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滹沱河是山西省面积较大的支流之一,研究滹沱河上游的土壤侵蚀对于建立山西省生态修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忻州市滹沱河上游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降雨数据、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利用GIS、RS技术,结合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估算滹沱河上游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结果表明:(1)2015年滹沱河上游的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2538.9 t/(km 2·a),整体属于中等侵蚀水平。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微度侵蚀、极强烈和剧烈侵蚀;(2)随着高程海拔的升高,土壤侵蚀强度加大,土壤侵蚀面积减少,高程与土壤侵蚀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侵蚀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剧烈侵蚀在各个高程带均有分布,在[500,1000)高程带中,微度侵蚀的面积范围最大;(3)研究区在0—5°带的土壤侵蚀面积分布最大;(4)牧草地的土壤侵蚀分布范围最广,其次分别为耕地>林地>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制定土壤侵蚀治理的技术方法、治理方案以及治理工程类型、规模及布局等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并结合地面资料对南瓮河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没有明显变化,主要以森林和草本沼泽为主;森林沼泽和道路呈增加趋势,而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永久性河流变化较小,呈现缓慢的减少趋势,森林群落呈现退化的趋势;景观异质性在增大,破碎化程度在提高;森林采伐和道路修建等人为干扰是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驱动力之一,火灾引发的森林及沼泽湿地大面积过火是湿地干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制作出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布图。研究区内包括7种景观类型: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永久性河流、道路、森林、沼泽化草甸。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森林和草本沼泽两种景观类型占主导优势,占所有景观类型面积比例高达93.52%;景观的破碎化指数较高,影响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是火灾,道路的修建也影响了区域景观格局,加大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染色体1B上的40对引物对亲本MY11、白粒黑麦、G1、G2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S)进行SSR分析。【结果】6对引物在MY11、CS及G2中扩增出1BL的条带,在G1和白粒黑麦中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对引物(Xgwm259、Xbarc188,Xgwm268)在亲本MY11及后代1BL.1RS易位系(G2)中扩增出差异性的1BL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产生的易位系后代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有13对引物在MY11、白粒黑麦和G1、G2中扩增出差异性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中小麦微卫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引物Xbarc8能扩增出白粒黑麦染色体1RS的特异条带,且该条带稳定出现,可以作为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识别和鉴定的分子标记。【结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Xbarc8是鉴定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臂的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以洪洞县为例,研究分析县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方法]选取2000,2010和2013年山西省洪洞县遥感影像,通过解译遥感影像,最终获得洪洞县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碳排放估算模型,估算了洪洞县13a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效应。[结果]2000—2013年洪洞县的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期间净碳排放放量共增加了6.12×105t。作为主要碳源汇——建设用地和林地,二者的面积不断增长,但建设用地带来的碳排放远超过林地所能吸收的量。洪洞县各个乡镇在这13a中的净碳排放空间差异变化明显。[结论]优化县域土地利用结构,能够有效地减轻碳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Landsat TM的2000、2005、2010年3期影像,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安徽省铜陵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面积减少了4 883.29 hm2,其中2000~2005年、2005~2010年耕地动态度分别为-2.31%和-1.64%,减速下降;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 077.60和672.40 hm2,2000~2005、2005~2010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动态度分别为5.80%、2.83%和13.41%、2.32%,增速放缓;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主要向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转换,耕地、林地以及水域相互转换较为频繁;铜陵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2000、2005、2010年分别为254.46、258.31、260.34,整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铜陵县土地利用朝着集约化、高效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RS的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君  杨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12):1597-1604
为研究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问题,采用GIS/RS方法,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由多年平均降水量、干旱指数(7—9月)、坡度指数、土壤蓄水能力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利用指数、水源可获得性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8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1990—2010年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构建模型对其脆弱性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近20年内整体呈现"中高周低,北强南弱"空间分布之势。2)研究期内,脆弱性整体有所增强,空间分异明显,脆弱性增强区域呈条带状南北展布,脆弱性减弱区域则呈团聚状分布在东西两翼。从各时段的变化来看,脆弱性变化大体呈"首尾增长、中间下降"的规律。3)从全时段脆弱性指数变化来看,衡山、衡阳和衡东3县农村水资源脆弱性增强明显,耒阳和祁东2县(市)则以脆弱性减弱为主,常宁和衡南2县(市)各种变化类型相对均衡。4)脆弱性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波动变化型,先减弱、后强势增长型,先增强、后强势减弱型和先强势减弱、后恢复性增长型。5)从不同时间变化趋势来看,脆弱性以波动变化为主要类型,其次是未变化类型,单调增加、单调减少两种变化类型非常少。可见,近20年来,衡阳盆地水资源脆弱性强度整体有所增强,脆弱性指数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加强水资源系统的科学管理成为有关部门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以10 cm航空影像为数据源,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基础,对连云港市花果山的森林植被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麻栎树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麻栎和松树是主要优势树种,乔木总面积占到研究区植被面积比例的70.75%,研究区植被结构较好。竹林(以金镶玉竹为主)和茶树是研究区内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且有区域特色的灌木;除2种主要灌木外,研究区还有大量混合生长的其他灌木,其面积总量和分布范围都仅次于麻栎树。研究区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某些树种,如麻栎,景观优势度较大。森林景观以人工林为主,各种树种随机分布,形状受人工干扰较多。  相似文献   
9.
雪灾对农业影响的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雪灾对宁波市农业影响的损失,并对其进行评估。本研究选取宁波市2014年一次降雪过程,基于自然灾害理论,综合考虑形成雪灾损失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将遥感、地理信息技术与雪灾损失相结合构建雪灾损失评估模型。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图,提取农业用地,将雪灾对农业影响的损失区域划分为低损失、中损失和高损失,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余姚市的积雪覆盖面积最大,且雪灾各损失等级所占面积均最大,受灾最严重;海曙区、江东区和江北区无积雪覆盖,无雪灾损失。雪灾高损失区域主要位于海拔较高的余姚南部和鄞州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10.
为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息烽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得2000—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的现状、动态度、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移矩阵等数据,结合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息烽县草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保持持续上升,耕地和裸岩地面积持续下降,水域和园地面积先减少后略有增加,且转移面积一直很小;耕地主要转向建设用地、草地和林地,裸岩地转向草地;息烽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强度处于中等水平。人口增长、城镇化、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共同推动作用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喀斯特地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