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851篇
农学   167篇
基础科学   117篇
  911篇
综合类   2437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lobeLand 30的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近20 a的土地利用变化,为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00,2010,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集,通过利用转移矩阵、坡度分布指数、标准差椭圆以及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分析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哈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为:未利用地>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哈密市虽然面积大但能利用的绿洲面积较小。2020年草地面积为10226.39 km2,水域面积为295.17 km2。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量中,草地的减少量最大,流失面积为671.48 km2,主要转换成未利用地、林地和少量耕地;建设用地增量最大,面积高达405.60 km2。2000-2020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未利用地和水域呈减少趋势,其中水域面积的减少量很小,基本保持稳定。②2000-2020年草地在5个坡度梯度上分布比较均匀;而耕地和建设用地基本分布在Ⅰ级和Ⅱ级坡度梯度,耕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显优势分布;林地在Ⅰ级坡度梯度上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分布面积随着坡度梯度的增加而减少。③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2000-2010时段的变化相比方向性较明显,范围更广,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结论]2000-2020年哈密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有着明显的时空特征,坡度对各地类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兰州主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在对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公园绿地供需匹配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总体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空间布局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公园呈现“均匀式”布局态势,专类公园呈现“双核心”空间格局,社区公园呈现“西密东疏”的集聚特征。2)主城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总体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空间分布特征;从西北—东南向剖面来看,总体呈现出“M”型分布态势;不同类型公园绿地供需比值均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各类公园绿地分布数量、面积和服务半径的差异,不同类型公园绿地与人口供需匹配程度也存在差异。3)人口分布、交通路网、公园绿地自身及周边环境是影响城市公园绿地供需匹配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临汾市气象观测站1954—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临汾市6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高温、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高发期均为7月,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别为1.9、19.6、26.8 d;干旱、大风、雾在全年时段都有发生,干旱的高发期为秋冬季,春季为大风多发期,4月最多,雾多发生在秋冬季,11月为高发期,年平均日数分别为137.7、5.5、17.5 d。从气象灾害发生的年平均日数来看,依次为干旱>雷暴>高温>雾>大风>暴雨。近65年来,临汾市暴雨、干旱、雷暴、大风这4种气象灾害有减少趋势,其中雷暴、大风减少趋势明显,而高温、雾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合肥市二环内、大学城和职教城3个典型区域的15所建设于不同年代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应用Arc GIS判读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统计分析高校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表明:①15所高校现实树冠覆盖面积283.25 hm~2,整体树冠覆盖率29.67%;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在11.90%~43.89%间变化,潜在树冠覆盖率在1.73%~30.00%间变化。②超过2/3的高校树冠覆盖率处在高覆盖度或极高覆盖度。③早期建设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整体上高于后期建设的,二环内高校(38.69%)最高;而在树冠覆盖潜力增长方面正好相反,职教城高校潜在树冠覆盖率(19.02%)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合肥市高校城市森林未来整体树冠覆盖率可提高至40.14%,不同年代区域高校树冠覆盖差异主要受时间跨度对树木的影响和高校绿化建设思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银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白银市土地利用状况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白银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选择当量因子法评价白银市2009—2017年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9—2017年,白银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56.75亿元下降到56.49亿元,总体呈下降趋势,各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都呈下降趋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2549.18万元,减少最多,人口对生态系统负荷呈减轻趋势;(2)白银市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受建设用地增加较多,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影响较大,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从保护生态用地、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方面,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为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从分析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入手,提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冷热点分析的项目区遴选方法,并在吉林省舒兰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舒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较大,高适宜区和中适宜区合占耕地总面积的74.91%,主要分布在北部乡镇;空间稳定性与建设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整体呈现“北部高于南部”的特征;高标准农田建设呈现明显的“北部易于南部”特征,其中优良协调类占耕地总面积的52.92%,主要分布在平安镇、金马镇、七里乡、开原镇、水曲柳镇和天德乡等,该类耕地自然禀赋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并且与城镇、交通干线有一定距离,建设占用的可能性较小,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最小;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法特镇、莲花乡、天德乡、平安镇、七里乡等北部乡镇,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优先选择区域。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舒兰市“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总面积10828.89 hm 2。  相似文献   
7.
刘涛  侯兰功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4):75-82,90
[目的]基于地形特征分析不同用地类型时空分布变化,不仅能解释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并能更进一步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果,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四川省北部江油市2003,2010,2018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分析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接着利用地形位指数法、分布指数法,分析地形因子影响下不同用地类型分布指数变化特征;之后利用移动窗口法,探究景观格局中斑块密度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时空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分析,分析地形因子与景观指数间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结果](1)在2003—2010年期间,水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面积2 238.98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面积增加3 360.36 hm~2);在2010—2018年期间,水田面积减少1 175.84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 614.78 hm~2;2003—2010年期间江油市土地利用的变化量整体高于2010—2018年。(2)北部山区主要由旱地转移为林草地,南部平原地区主要为水田转移为建设用地,中部丘陵区域旱地和水田相互转化强烈。(3)随时间变化,旱地和未利用地优势等级向中地形位等级靠拢;低地形位等级上建设用地、水田和水域优势度逐渐降低,并具有优势等级向较高地形位等级扩展趋势。(4)山区河流沿岸以及山地平原交汇处斑块密度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且呈线性分布;随时间变化,丘陵区域斑块密度增加,主城区附近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5)高—高聚集区主要表现为向山地丘陵交汇处聚集;城区附近景观指数因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多,导致该区域景观指数与地形位指数呈现出不显著相关性。[结论]在地形过渡带区域,不同地貌对于各类用地变化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差异性,其地形因子与景观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当前多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欲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产业、地域环境等因素协调其所在地的经济收入是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结合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和地形特征等可能产生人均纯收入差异的空间因子,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地人均纯收入差异驱动力进行分析和阐释,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资源调控及经济建设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类型和二三产业发展程度是造成当地人均纯收入差异的关键驱动力;交通便利程度、水资源供给能力、高程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当地人均纯收入差距;并且这4个因子与前2个产业因子对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得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q=0.30)以及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比例较小(q=0.37)是限制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所在地巴彦温都尔苏木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交通不便(q=0.11)及海拔较高(q=0.15)等地域环境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巴彦温都尔苏木与周边区域的人均纯收入差距。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当地的下一步发展应重视以下3个方面:1)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时适当发展传统畜牧业转型;2)将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为特色品牌进而推动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旅游的发展;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做足准备。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从赣州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用地难、农户退耕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等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为今后赣州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  贺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22-522,551
乡镇污水处理厂作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笔者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包括提高收集率、完善末端工艺、专业化运营、改变考核体系、优化污泥处置、加强再生利用和远程在线监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