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188篇
基础科学   108篇
  477篇
综合类   788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集约化养殖成为主流趋势,抗生素的缺失往往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损失。但是,长期以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日益严峻。随着我国2020年饲料添加剂类的抗生素的禁用,寻找高速、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涌现出的各种饲料添加剂,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植物提取物、抗菌肽等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抑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的效果,为抗生素替代提供了解决思路。文章对近年来一些抗生素替代品在生猪养殖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为替抗用饲料添加剂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赤眼蜂滞育技术在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诱导始期(卵期,幼虫前期、中期、后期,预蛹初期)、温度(8、10、12和14℃)及诱导历期(10、20、30和40 d)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滞育诱导的作用,并对其解除滞育的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从卵期到预蛹初期均可被诱导滞育,以幼虫中期诱导效果最佳。12℃为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的最适温度,12℃下诱导滞育20 d,松毛虫赤眼蜂即可进入稳定的滞育状态,滞育率达97.4%。赤眼蜂滞育后,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完成滞育发育。滞育松毛虫赤眼蜂在3℃条件下储藏70 d,解除滞育率达95.9%,3℃条件下经历各储存时间的滞育解除率均高于0℃。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24-epibrassinolide (EBR) on the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of cotton seedlings under low temperature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cold tolerance of cotton by using EBR as growth regulator. [Method] Taking CCRI 60, Lumianyan 28 and Simian 3 as material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AAS(Anya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Before the first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cotton seedlings were sprayed with distilled water (Control)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BR (0.1 mg·L-1 and 0.2 mg·L-1), respectively. After 3 days, the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hlorophyll content, rapi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duction kinetic curve (OJIP) and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Result] Under low temperature,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of CCRI 60, Lumianyan 28 and Simian 3 spraying with EBR decreased by 17.7%~32.8% compared with control,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CRI 60 and Lumianyan 28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BR treatments, but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of Simian 3 treating with 0.2 mg·L-1 EB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treatments with 0.1 mg·L-1 EBR . The chl a and chl b contents increased by 9.7%~32.6% and 15.0%~18.9%,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hotosystemⅡ (Fv/FM) and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index on absorption basis(PIAB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IABS of CCRI 60 increase the maximum by 75.6% using 0.1 mg·L-1 EBR. Lumianyan 28 and Simian 3 increased the maximum by 101.1% and 265.6% using 0.2 mg·L-1 EBR, respectively; Absorbed photon flux per cross section (ABS/CSm), electron transport flux (further than QA) per active reactive center (ETo/RC) and probability for electron transport (φEo)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nclusion] Exogenous EBR can enhance the ability of low 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cotton seedlings and alleviate the 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in cotton at low temperature. The study showed that 0.1 mg·L-1 EBR performs well in CCRI 60 and 0.2 mg·L-1 in Lumianyan 28 and Simian 3.  相似文献   
4.
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讨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吸附量及吸附机制,以花生壳、玉米秆、杨木屑和竹屑为原料,在500℃下充N_2保护热解制备生物炭,通过电镜扫面图(SEM)与傅立叶红外光谱图(FTIR)表征NH_4~+-N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特征,结合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NH_4~+-N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后生物炭表面附着颗粒或粉末物质,孔隙被填充,表面变得较为平坦。四种生物炭表面分布的-OH、-C=O、-C-O,以及花生壳生物炭与玉米秆生物炭表面的-CH_3、-CH_2、-O-参与了吸附;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四种生物炭对NH_4~+-N的等温吸附;吸附均在50 min内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均可以较好地描述生物炭对NH_4~+-N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在溶液pH=7.00条件下,初始浓度为800 mg·L~(-1)的体系中,四种生物炭对NH_4~+-N的最大吸附量为9.5~15 mg·g~(-1),吸附能力大小为花生壳生物炭玉米秆生物炭竹屑生物炭杨木屑生物炭。研究表明,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吸附NH_4~+-N起到决定性作用,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且由快速反应所控制,四种生物炭中吸附性最好的是花生壳生物炭。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设3种水分处理(低水W0、中水W1、高水W2)和4个施氮水平(无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下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能增加籽粒的蔗糖积累速率,缩短灌浆进程,促进小麦早熟;降低了籽粒中腺苷二膦酸葡萄糖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适当增施氮肥能够促进籽粒中蔗糖向淀粉转化,增加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其中W1N2处理的ADPG-PPase、SSS、GBSS和SBE活性峰值最高, 较W1N3、W1N1和W1N0处理分别增加了1.5%、7.9%、11.9%、5.8%和9.6%、4.5%、4.7%、5.2%和13.6%、7.6%、20.9%、10.5%,氮肥过量会对以上4种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适当提高氮肥水平能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极显著地提高小麦产量,W1N2处理较W0N0和W2N3处理分别增产164.6%、3.0%。在小麦灌浆期间控制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65%、配施氮肥240 kg·hm-2能协同提高小麦籽粒蔗糖含量,保证源器官有足够供应能力,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促进小麦体内碳氮代谢,最终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凤阳山海拔1 300~1 400 m处不同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酶活性及腐殖质质量分数,分析土壤腐殖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阔叶混交林、竹林、杉木林次之;胡敏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杉木林最低;富里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竹林最低。除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无统一规律外,4种林分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土壤随土层加深皆呈现降低趋势。土壤pH值、土壤密度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除磷酸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外,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腐殖质特征的影响较土层深度更显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结合西北地区气温特征,以生物炭为主体构建了折流湿地,并分析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8~12℃条件下,折流湿地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5 d,此时,湿地中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磷酸盐(PO_4~(3-)-P)、悬浮物(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51%、72.38%、90.73%、94.57%。此外,各自污染物去除率与其停留时间和沿程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折流湿地经过12个月的运行,对COD、NH_4~+-N、PO_4~(3-)-P、SS的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16%、83.16%、92.55%、96.30%,且出水水质稳定。生物炭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对COD、PO_4~(3-)-P、SS的去除过程均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1),并且对SS具有较快的去除速率。研究表明,生物炭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解决西北地区农村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在快速卸荷时容易出现压力冲击现象,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产生较大危害。三通压力补偿阀是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中关键的调压元件,本文以三通压力补偿阀为切入点,建立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功率键合图模型,基于键合图模型推导系统的状态方程,建立Matlab动态仿真模型,探讨系统卸荷压力冲击的抑制方案。基于系统仿真模型,首先对系统卸荷压力冲击的仿真与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针对三通压力补偿阀的系统压力腔阻尼、阀芯直径、Ls腔阻尼、阀口锥角等关键参数,对卸荷压力冲击影响规律进行仿真;最后,基于关键参数对卸荷压力冲击影响规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小阀芯、双阀口"型三通压力补偿阀结构优化方案,并对其卸压冲击抑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抑制卸荷压力冲击,优化后系统卸压冲击压差比原系统降低了89%,卸荷压力降低了20%,进一步实现了节能。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喷雾特性对喷油和环境参数响应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柴油喷雾特性对喷油和环境参数(背景温度、密度)响应灵敏度,利用高速摄影直拍、纹影技术和自编的图像处理程序,分析了喷雾特性对喷油参数(喷射压力、喷孔直径)响应灵敏度。结合灵敏度分析结果,对比了喷油参数(喷射压力、喷孔直径)和环境参数(背景温度、背景密度)对喷雾特性影响程度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在背景温度304~770 K,背景密度13~26 kg/m3,喷孔直径0.18~0.26 mm,喷射压力120~160 MPa范围内,雾注气相体积百分比对背景温度响应灵敏度最大,其次是喷孔直径和喷油压力,背景密度最小;雾注平均过量空气系数对喷孔直径响应灵敏度最大,喷油压力略小,其次是背景温度和背景密度。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定量讨论气象条件对水稻穗—茎叶的影响。主要根据水稻的生理特征和生长规律,采用动力学的方法,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建立水稻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Forcal、Matlab等数值模拟工具,探索性的讨论气温、降水和日照3个综合因素对水稻穗—茎叶的影响。【结果】?核心部分,约150字(全面、概括、精炼)【结论】?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所带来的能量优势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稻穗的储存优势,而生殖生长期的环境条件对水稻的产量形成更为关键;(2)不仅营养不足对稻穗物质积累存在负面作用,而且旺长对稻穗物质积累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3)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能量的角度定量化的模拟四川内江地区的水稻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