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34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17篇
  248篇
综合类   354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电导率及盐离子组成沿水盐梯度的分布规律,沿自黄河向海的方向选择了假尾拂子茅湿地、香蒲湿地、芦苇湿地、柽柳和盐地碱蓬混生湿地和盐地碱蓬湿地作为研究样地,于2014年在各类型湿地内采集0~50 cm的土壤,并测定土壤电导率和6种盐离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湿地0~50 cm土壤的电导率、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显著高于其他湿地(P0.05),镁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最高值则出现在柽柳和盐地碱蓬混生湿地。在剖面方向上,电导率和6种盐离子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电导率和6种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电导率和盐离子在2014年均表现出强变异特征。研究表明,沿自河向海的水盐梯度,湿地土壤电导率、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土壤电导率的变化主要受钠离子和氯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盐分离子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可以为盐渍土的综合治理以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COMSOL多孔介质和地下水流模块模拟非饱和土壤水流的基础上,自定义偏微分方程组构建盐渍化土壤SO42–、Ca2+、Na+、Cl–、Mg2+耦合运移模型,考虑阳离子交换过程以及硫酸钙的沉淀溶解反应,并通过新疆绿洲膜下滴灌田间试验对模型进行检验,对比不同活度系数估算方法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离子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介于9.15%~28.57%,决定系数介于0.41~0.88,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中盐分离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膜下0~40 cm土层的盐分离子有不同程度的淋洗,Cl–和Na+的淋洗效果好于Ca2+和SO42–;活度系数的估算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盐分含量较高时,采用通用的函数关系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模拟误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铜胁迫对绿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铜溶液为培养液,研究Cu2+对绿豆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当Cu2+浓度在0~70 mg/L梯度内,绿豆幼苗的SOD活性、POD活性和叶绿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Cu2+浓度为50 mg/L时,SOD活性和POD活性为最大值,随着浓度增大,活性下降;低浓度Cu2+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当Cu2+浓度为20 mg/L时,绿豆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随着浓度增大,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铜胁迫明显影响活性氧清除酶系统,导致绿豆幼苗活性氧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5.
金属离子催化生物质热裂解规律及其对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红外辐射热裂解实验装置上研究了K^ 和Ca^2 催化纤维素热裂解规律及其对热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条件下两种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主要都发生在固相中.仅有极少量进入液态或者气态产物空间,该特性为制取环保液体燃料提供了保证条件。从总体上讲,两种金属离子对热裂解过程的催化作用比较相似,在促进焦炭和气体产物生成的同时阻碍了生物油的产生。但是,经由催化脱水过程,生物油有机成分氧含量降低,品质得到了部分提高。分析其催化机理,K^ 有利于裂变和歧化反应,促进乙醇醛、乙醛以及低相对分子质量醇基、醛基、酮基化合物的生成;Ca^2 则强烈地影响单糖碎片的重整和异构化过程,促进呋喃类和杂环衍生物的生成。这一催化选择性为热裂解采用合适的条件和工艺,有目的地选取特定金属盐来优化产物的生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浓硫酸为磺化剂,合成了磺酸基聚松香苯甲酯(SRBEP),测定了SRBEP中磺酸基(-SO3H)的含量,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合成树脂的结构,分别用静态吸附法和动态吸附法考察了SRBEP对金属离子Co2 、Cu2 、 Pb2 的吸附性能及其重复使用性.结果显示,在20 ℃时SRBEP的接枝率较高.该树脂能与Co2 、Cu2 、 Pb2 等金属离子络合,对Co2 、Pb2 的吸附比较明显,该树脂在重复使用6次后,相对保留率达80%以上,能用于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Two formulations of wood preservative one containing water-dispersible copper naphthenate (Cu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sodium fluoride (NaF) were used to treat southern pine sapwood block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sodium fluoride in the QNS on the protection against wood decay fungi using laboratory soil block tests following AWPA (American Wood protection Association) standard E10-16 [American Wood Protection Association AWPA-E10. (2016 American Wood Protection Association. (2016) Standard E10-16 Laboratory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ecay Resistance of Wood-Based Materials Against Pure Basidiomycete Cultures: Soil/Block Test. [Google Scholar]) Laboratory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ecay Resistance of Wood-based Materials Against Pure Basidiomycete Cultures: Soil/Block Test]. The standard consists in exposing treated blocks to pure monoculture of white rot (Irpex lacteus (FP-105915) and Trametes versicolor (R-105)) and brown rot fungi (Gloeophyllum trabeum (Madison 617) and Postia placenta (Madison 698) during a specific period. The weight loss (WL) in percentage of treated blocks wa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b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treated blocks against basidiomycetes at specific retentions. Minimum WL was obtained with blocks treated with the formulation containing mixture of QNS and sodium fluoride with the retention of 0.29?kg/m3 Cu and 0.51?kg/m3 of fluorine in treated blocks. A copper retention of 1.65?kg/m3 from blocks treated with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only QNS was needed to obtain similar WL to blocks containing blocks Cu++ and F? (fluorine). The lower Cu retention is attributed to a combination of the presence of the fluorine with some 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bacteria and deca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anions fluorine and ionic Cu (II) in the aqueous treating solutions to form more soluble biological toxic hydrate of copper fluoride ((H2O Cu (II) F2) in treated blocks compared to copper complexes less biological available in water-dispersible CuN-treated bocks.  相似文献   
8.
蒋明亮 《林业科学》2001,37(4):107-110
百菌清(CTL)、氨浴季铵铜(ACQ)、氨溶柠檬酸铜(ACC)处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后对木材尺寸稳定性及MOE/MOR的影响本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剂量11.48kg/m^3的百菌清处理的毛白杨外,以上防腐剂处理试材后吸水至饱和时的尺寸稳定性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幅度为3.9%-28.05;各处理对抗弯弹性模量(MOE)影响幅度不大,其中对于马尾松,MOE差异不明显,对于毛白杨,各处理对MOE稍有增加(百菌清乳剂处理除外),幅度6.3%-8.1之间。各制剂处理马尾松、毛白杨后对抗弯强度(MOR)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天然有机质(NOM)在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环境中无处不在,其中富里酸和胡敏酸是主要形态。富里酸及胡敏酸活性高,易与天然矿物颗粒和金属离子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矿物的表面化学特性以及金属离子的形态与迁移性,进而在控制环境中金属离子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富里酸和胡敏酸等NOM和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共吸附特性与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表面络合模型和现代光谱技术在上述三元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研究进展。NOM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特性和反应机制,并受体系pH、金属离子类型和浓度、NOM浓度、NOM和金属离子的添加顺序、矿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低pH时,NOM通常促进矿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NOM和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共吸附机制包括:NOM和金属离子竞争吸附表面活性吸附位点;在溶液中形成NOM-金属离子络合物;形成金属离子桥接矿物表面位点与NOM的A型三元络合物(矿物-金属离子-NOM)或NOM联接矿物表面与金属离子的B型三元表面络合物(矿物-NOM-金属离子);静电作用改变表面电荷特征。最后展望了天然有机质等配体与金属离子在矿物表面共吸附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H、初始铜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石英砂-腐殖酸-Cupriavidus gilardii CR3复合体吸附铜离子的影响。[方法]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拟合试验数据,通过测定复合体吸附铜离子前后的Zeta电位、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pH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静电作用可使复合体表面负电荷增多,提高吸附量。在最适pH(5.0)下,复合体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3.08 mg/g。复合体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化学单分子吸附的Langmuir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结论]该研究认为静电作用和单分子化学吸附是石英砂-腐殖酸-Cupriavidus gilardii CR3复合体吸附铜离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