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7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375篇
林业   359篇
农学   463篇
基础科学   623篇
  826篇
综合类   5508篇
农作物   198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250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820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研院所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保证科研计划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工作,在科技项目实施、科技成果报奖、品种审定等实施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确保科研规划顺利进行。本文以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为例,阐述了其如何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Xenocoumacin1(Xcn1)是嗜线虫致病杆菌产生的一种水溶性小肽类抗菌化合物,对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在农业病害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Xcn1化合物的合成和降解机制、合成调控机制、抗菌作用机制以及防控植物疫病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高产Xcn1生产菌株的改良和产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区域集中度测算2003—2016年中国林产工业两位数产业集聚水平,并实证分析林产工业两位数产业集聚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1)木材加工业和家具制造业处于中度集聚状态,而造纸与纸制品制造业处于低度集聚状态;2)木材加工业集聚度呈上升趋势,而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与纸制品制造业集聚度呈下降趋势;3)中国林产工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江苏、广东、山东和浙江等沿海省份,但木材加工业和家具制造业分别在广西和四川有较快增长趋势;4)木材加工业集聚水平与其产业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而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与纸制品制造业集聚与其产业经济增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Amino sugars, as a kind of microbial residue,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ycling of microbial-derived soil organic matter. However, responses of amino sugars to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western China are poorly known. The objective was to evaluate effects of film mulching (no film mulching + NPK fertilizers, CK; film mulching + NPK fertilizers, PF; film mulching + NPK fertilizers + cow manure, FM) on accumulations of amino sugars in this region. F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tal amino sugar by 190.46 mg kg?1 in 0–10 cm layer and 214.66 mg kg?1 in 10–20 cm layer relative to CK, but PF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t by 139.28 mg kg?1 in 0–10 cm layer. Ratios of glucosamine to muramic acid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by 2.50 in 0–10 cm layer and 2.28 in 10–20 cm layer in FM than CK, suggesting a tendency of microbial residues pool shift towards bacterial residues in this agroecosystem.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film mulching alone was not benefitial to accumulation of amino sugar while organic manure contributed to the build-up of amino sugar partly due to manure contained microbial residues.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amino sugars suggest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microbial-derived organic matter.  相似文献   
5.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ability of orange peel fragment (OPF) to act as a functional feedstuff, influencing growth, haematological profile,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of Nile tilapia subjected heat/dissolved oxygen‐induced stress (HDOIS). A group of 440 male Nile tilapia (31.7 g ± 0.34) was randomly distributed in 40 250‐L aquaria (11 fish/tank) and fed five practical diets with graded levels of OPF at 0%, 0.2%, 0.4%, 0.6%, and 0.8% for 70 days. The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30% crude protein and 18 MJ/kg crude energy. After the feeding period, growth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and six fish per treatment were sampled for haematological profile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HDOIS. Then, fish were subjected to HDOIS (32°C/2.3 mg/L dissolved oxygen) for three days and the same haematological profile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There was no effect of OPF on the haematological profile, either before or after HDOIS. The polynomial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xp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y and OPF supplementation level. The maximum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catal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was reached at 0.66%, 0.63%, and 0.68% of OPF respectively.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a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level of 0.63%–0.68% of orange peel fragment was appropriate to maintain Nile tilapia haematological profile and improve its antioxidant capacity under HDOIS.  相似文献   
6.
非耕作生境是农业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选取了20个非耕作生境比例为0~50%的网格(1 km?1 km)为样区,采用典型样地法对调查区域内农业景观中的林地、田间路、草地、沟渠、果园5类主要非耕作生境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探讨不同非耕作生境类型和比例中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景观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增加后减小,在20%~30%时达到峰值;非耕作生境比例在0~40%范围内时,植物物种丰富度同样呈现先增加后减小,且在20%~30%时达到峰值;非耕作生境比例高于40%时,植物物种丰富度再次出现峰值且高于20%~30%。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的增加,农业景观香浓多样性、香浓均匀度指数和景观斑块形状复杂程度逐渐增加,蔓延度恰好相反。不同生境中重要值最高的均为禾本科植物,但植物种不同;优势种优势度为果园沟渠草地田间路林地。果园、草地和沟渠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林地和田间路,丰富度指数为草地林地沟渠果园田间路,且草地、果园和田间路的不同调查区域间植物群落指数存在较大的变异性。草地、果园、沟渠、田间路和林地中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相关性顺次降低。研究结论表明,东北平原典型玉米种植区农业景观中,最适宜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非耕作生境中林地、沟渠对物种多样性维持、湿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生境干扰类型和方式不同,景观异质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关性程度也不同。在今后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综合考虑非耕作生境的类型和比例,干扰的类型和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及农业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姜丽 《农业工程》2019,9(9):138-140
本文以日本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利用SWOT分析法对日本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最终根据分析结构提出了部分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中国奶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业是关乎国民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战略性农业产业,本文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产品生产、资源投入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选取28项指标,发展和完善了中国奶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基于该指标体系,利用NUFER-animal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17年中国奶业绿色发展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剖析了产业绿色发展的限制因素,阐明了优化途径。结果表明:中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稳步提高,从2.0kg?cap.?1?a?1增加到12.5kg?cap.?1?a?1;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从2.4t?head?1?a?1增加到7.0t?head?1?a?1,种养系统氮素利用效率由8.4%提升至14.4%;单位牛奶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均呈下降趋势,生产单位牛奶的蓝水足迹由0.5 m3?kg?1降低到0.2 m3·kg?1,耕地资源投入量由18.5 m2?kg?1降低到3.3 m2?kg?1;养殖系统氨挥发量指标由21.9 g(N)?kg?1降低到7.0 g(N)?kg?1,但仍远远高于欧美国家水平;牛奶生产和加工成本逐年增加,利润却低于欧美等先进国家的水平。空间特征分析表明:农牧交错带和东部沿海地区产品生产、资源投入和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北方地区牛奶及奶制品的生产、消费水平均高于南方地区。发展种养一体化产业链融合绿色发展技术与模式、构建产销一体化产业链融合绿色发展利益共享机制和形成全产业链质量追踪服务体系与国民消费信任机制是促进中国奶业振兴和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诉求,也能够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与功能区划管理。本研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识别,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狭义概念,借鉴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与世界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等价值体系,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与战略性特点出发,把握其核心价值,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以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以载体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核心,服务价值则可细分为产品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9类,25个具体指标。研究进一步提出存在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潜在指标可能测算路径。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以及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为以价值保护为基础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决策者在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决策中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一类典型的社会生态生产景观(SEPLS),在传统知识传承保护、粮食与食物安全保障、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展GIAHS保护及管理工作,本文在分析GIAHS评估重要性和恢复力概念的基础上,以联合国大学(UNU)等团队开发的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评估框架(SEPLS模型)为基础,构建了GIAHS恢复力评估框架(GIAHS-RAF),明确了其评估及计算过程。并以中国第1个GIAHS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Qingtian Rice-Fish Culture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 RFC)为例,通过对核心保护区——龙现村在2004年(GIAHS项目授牌前)和2016年(GIAHS授牌11年)的恢复力状况进行评估,探讨模型在GIAHS保护成效评估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1)2016年龙现村恢复力整体状况相对较弱,各项资本评估得分为:物质资本(0.75)经济资本(0.63)人类资本(0.61)社会资本(0.57)自然资本(0.38);2)虽然农户收入来源多样且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能较好地满足社区需求,但是遗产地内部农业物种较少,农户对于系统提供的粮食多样性尚不是非常满意; 3)相较于2004年,经过11年的保护工作,研究区恢复力有所提高,说明GIAHS项目的实施对该遗产的恢复力有积极影响,尤其是物质资本和经济资本两方面。评估结果与该区域相关研究结果及实地调查情况一致,说明所构建的GIAHS恢复力评估框架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对GIAHS项目及其他相关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