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9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寒旱区盐渍土中盐的分布和运移特征,对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区间具有代表性的盐渍土进行室内蒸发和冻融土柱实验,分析粘土夹层对盐分运移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柱中的盐分在蒸发和冻融条件下都表现出较显著的聚表特征,而粘土夹层则有效阻碍和抑制了盐分的上升,这种阻碍能力随着位置由上而下依次减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寒旱区盐渍土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寒和旱的独特特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近年来,工程扰动、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日渐凸显,集中表现为植被退化、土壤贫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目前,为了尽可能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已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本研究以青藏铁路工程植被恢复和"黑土型"退化草地治理两个典型案例为例,总结了青藏高原进行植被恢复的经验,提出了青藏高原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对今后青藏高原工程扰动和草地退化后进行植被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一个谜一样的地方。许多人被那里的皑皑雪山和神秘的藏族风睛所倾倒,也有许多人面对其超过4000米的海拔望而却步。说到青藏高原,就不能不说连接西藏和全国的两条“天路”,一条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青藏公路,另一条是新世纪修建的青藏铁路。  相似文献   
4.
段遥亭 《草原》2012,(7):54-57
正一在青藏铁路还没有完全贯通到拉萨之前的那几年,我曾经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多次行走于青藏高原。从乌鲁木齐出发,向东,经吐鲁番、哈密,过了星星峡之后,沿着敦煌、张掖、西宁、格尔木方向前进。翻越唐古拉山口,在藏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位于北纬37°21′,东经100°14′.东距西宁市187千米,青藏铁路及环湖公路(315国道)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无四季明显之分,气温年差较小而日差较大,雨量偏小,雨热同季,春季多大风和沙暴.年平均气温-0.6℃,属高寒牧区,畜牧业主要利用天然草场放牧,以繁育和推广优良种畜青海细毛羊为主.1956年有各类牲畜1558头只,至1969年各类牲畜达到37022头只;1990年达到45784只头.2005 ~2009年,为了科学的利用草场,立草为业,以草定畜的方针,调整了牲畜结构,将年牲畜存栏确定在四万左右,母畜比例50%以上.截止2012年底存栏各类牲畜4.1万只.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羊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以及我场有关的规定和预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青藏铁路沙区植物白刺、油蒿、沙棘对不同播种深度的生长反应。结果表明:在播种2a和3a时,3种沙漠植物的成活率、植株高度和冠幅都随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油蒿在播种深度为6cm时的成活率最高,白刺在播种深度为2cm时植株高度最大,白刺的冠幅在播种深度为4cm时达到最大值。沙棘的植株高度和冠幅在播种深度为4cm时达到最大值。播种深度对白刺、沙棘和油蒿的存活和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铁路沙区植被的人工恢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一个谜一样的地方。许多人被那里的皑皑雪山和神秘的藏族风情所倾倒,也有许多人面对其超过4000米的海拔望而却步。说到青藏高原,就不能不说连接西藏和全国的两条天路,一条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青藏公路,另一条是新世纪修建的青藏铁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沿线目前生态环境和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为期21 d的调查,初步总结沿线主要植物种382个,主要呈现出5个生态分区,并提出青藏铁路后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格唐段为例分析了高原地区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即:植被破坏、生态用水阻隔、野生动物及冻土环境影响,从生态防护与生态恢复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有关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10.
梦驼铃     
吴士元 《中国农垦》2006,(10):75-75
2006年7月1日,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已经74岁的我,在儿孙们的陪送下,登上了西宁至拉萨的首趟旅客列车。舒适的乘车环境,美丽的沿途风光,却总也让我难以释怀。一路上我在寻觅着骆驼的踪影,耳畔总是萦绕着那不绝于耳的驼铃声,思绪仿佛又回到了53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