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14篇
  免费   2167篇
  国内免费   1994篇
林业   4441篇
农学   3780篇
基础科学   1544篇
  3894篇
综合类   28466篇
农作物   3346篇
水产渔业   1528篇
畜牧兽医   6631篇
园艺   5005篇
植物保护   194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1231篇
  2022年   1384篇
  2021年   1393篇
  2020年   1471篇
  2019年   1503篇
  2018年   971篇
  2017年   1620篇
  2016年   1801篇
  2015年   1801篇
  2014年   2726篇
  2013年   2945篇
  2012年   3351篇
  2011年   3475篇
  2010年   2817篇
  2009年   2703篇
  2008年   3052篇
  2007年   2455篇
  2006年   1901篇
  2005年   2765篇
  2004年   3880篇
  2003年   4021篇
  2002年   3203篇
  2001年   2411篇
  2000年   1447篇
  1999年   712篇
  1998年   591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521篇
  1995年   403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照条件变化会对花椒目标识别率产生影响,关系到机器视觉技术能否有效应用于生产现场的花椒采摘。通过对HSV特性图像识别技术的分析,提出HSV和形状特征融合的花椒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同态滤波方法对光照进行补偿,解决因为光照不均匀而导致的花椒识别率低的问题,最后利用花椒圆度特征,排除树枝及树叶等的干扰,实现花椒的准确识别。利用同态滤波方法对光照进行补偿,对于光照不强或者发生遮挡的花椒图像有较大改善,通过试验得出其平均识别率达到94.0%,比单独采用HSV特性识别时,在顺光,背光和遮阴条件下,识别率分别提高4%,13%和21%,此外在遮阴条件下运行时间缩短14.6%。为遮阴条件下提高花椒识别率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玉米象.[方法]从采集到的大米样本中分离出玉米象,分别在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细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玉米象的体躯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胸部由3个胸节组成,有胸足3对,体表散布密集的刻点.明显的鉴别特征有头部的额和颊延伸成象鼻状的喙,触角呈膝状弯曲,共见8个小节,口器位于细长喙的端部,上唇基本退化,代之为口上片,下颚须和下唇须退化而僵直,外咽片消失.雄虫外生殖器隐藏于腹部,来源于第9腹节,阳茎背面扁平,有2条平行的纵凹沟,雌虫Y形骨片尖.经克隆PCR扩增得到cox1、ITS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41、1445 bp,与已报道的玉米象cox1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7%~100%,ITS基因为99.0%~99.3%.[结论]根据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电镜下玉米象的形态特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可为玉米象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依据,也可为防治玉米象对储粮的危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任毅华      罗大庆      方江平      卢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60-65
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灌木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倒木的关联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灌木的分布规律,并从空间分布格局角度量化倒木对灌木分布的影响。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灌木和倒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用点格局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与倒木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灌木7种,总密度730株·hm-2,不同灌木种群分密度依次为杯萼忍冬(359株·hm-2)>长尾槭(185株·hm-2)>西南花楸(61株·hm-2)>猴斑杜鹃(55株·hm-2)>冰川茶藨子(53株·hm-2)>光秃绣线菊(株·hm-2)>峨眉蔷薇(株·hm-2);2)在0~50 m空间尺度内,冰川茶藨子、猴斑杜鹃、长尾槭、杯萼忍冬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西南花楸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特征,只是在个别尺度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3)Ⅰ腐烂等级倒木与灌木在0~50 m空间尺度上呈显著的负关联,倒木整体与灌木及Ⅱ~Ⅴ腐烂等级倒木与灌木在0~50 m空间尺度上均无显著关联。不同灌木种群因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灌木空间格局形成的生态过程及倒木对灌木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以苹果系楸子(Malus prunifolia)、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花红(Malus asiatica)和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5 个野生苹果种为材料,以甲基叔丁基醚(MTBE)为溶剂,进行香气物质的提取,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香气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5 种材料中共鉴定出 27 种香气物质,其中醇类 6 种、醛类 7 种、酯类 4 种、有机酸 4 种、萜烯 2 种和苯衍生物 4 种。其中反式-2-己烯醛、辛酸、α-法呢烯、苯酚以及对甲苯酚是 5 个野生苹果果实中共有的香气物质。这 5 种苹果野生资源果实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清香型的反式-2-己烯醛等醛类物质为主,但酯类和醇类也是构成不同种苹果特异香气的重要呈香物质。从特征香气组分来看,有8种是5个野生苹果种果实香气成分共有的特征香气,分别是法呢醇、己醛、反式-2-己烯醛、辛醛、壬醛、反式-2-癸烯醛、乙酸丁酯、己酸己酯。其中海棠花的特征香气物质有6种,西府海棠的特征香气物质有5种,新疆野苹果和楸子的特征香气物质有4种,花红苹果的特征香气物质有2种。  相似文献   
5.
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是常见的半寄生灌木,其过度繁殖会影响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发挥.前期调查发现,昆明海口林场部分地区具有桑寄生危害,其主要种类为滇藏钝果寄生.为监控滇藏钝果寄生在林场的传播扩散,了解其寄生初期的选择偏好,本研究以昆明市海口林场滇藏钝果寄生危害最严重地区为中心,对其周边4个区域的传播情况进行样方调查,统计滇藏钝果寄生的寄主选择模式、构建寄生强度与寄主生长特征的归回关系.结果 表明,滇藏钝果寄生于郁闭度最低(30%)、坡度最大(27°)的样方2 (M2,中心样方)中危害严重,其余4个样方(M1,M3,M4,M5;周边样方)的感染程度较低,尚处于扩散初期.滇藏钝果寄生在所调查样地中具有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几乎仅存在于槲栎中,但其扩散与槲栎在群落中的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槲栎生长特征与寄生强度的线性关系,其冠幅和胸径可依次引入回归模型中,修正后的拟合度R2为0.526,方程式为y=-0.467+0.152x1+0.110x2.滇藏钝果寄生于样方M2和M1中的寄生高度百分率集中分布于40%~80%之间,而于M3、M4和M5中变幅较大,无明显集中区.该研究结果可为滇藏钝果寄生的生态防治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县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战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供应链角度系统分析新发展格局内需“痛点”、供给侧质量提升“难点”和产业链发展路径“堵点”,并提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抓手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木荷是云南的珍贵树种,种源稀少,通过森林资源调查,发现了南华县雨露乡铅厂村委会有部分零星资源分布,保护种质资源,意义重大。通过梳理,阐述了木荷资源在南华县的分布特征、经济价值和园林应用,提出了充分利用木荷资源的具体措施,制定了种苗培育的实施方案,以有利于城市绿化建设,创建秀美河山。  相似文献   
8.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兆丰2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卿  刘革命  刘成 《种子》2021,(1):128-131,F0003
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兆丰2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征特性、品质、抗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磊 《河南农业》2021,(10):49-49
一、试验目的根据固始县农业环境条件,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播量优化试验和示范,以期获取优质小麦适期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高。前茬作物为水稻,每667 m2产量550 kg。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8年的中国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全面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格局,定量分析了其统计学规律,旨在为森林火灾预测、管理和风险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极强的随机性和离散性,通过森林火灾总次数、火场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的平均数来反映森林火灾发生风险将会导致评估结果偏高。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多的为湖南、贵州、广西等省,而森林火场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较多的为黑龙江、内蒙古、云南、湖南、广西等省。按照森林火灾发生的格局,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将31省分为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