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0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259篇
农学   214篇
基础科学   207篇
  584篇
综合类   2123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964篇
园艺   257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为研究生物制剂禾力素对大豆生长及对根部病害的影响,采用包衣、叶面喷施及纳米富硒包衣3种禾力素处理方式,测定了不同时期各处理对大豆植株生理活性和大豆胞囊线虫及根腐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剂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幼苗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大豆幼苗的生理活性,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种子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53,0.83和0.82 mg·g~(-1);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48,0.69和0.26 mg·g~(-1);禾力素叶面喷施处理则分别增加1.14,0.37和0.36 mg·g~(-1)。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种子包衣处理防病效果大于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大于叶面喷施,其4个生育时期的平均防效为54.77%、33.43%和25.95%。  相似文献   
2.
笔者针对沙棘果浆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发酵剂,并探究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发酵工艺,为沙棘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结果发现,沙棘原浆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17.2 mg/mL,总酸含量为26.90 g/L,总黄酮含量为7.294 mg/mL.沙棘果泥酵素发酵工艺采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菌发酵方式,酵母菌粉的接种量为0.01%,乳酸菌粉的接种量为0.1%,发酵条件为37℃,发酵40 h效果最佳。经40 h发酵后,沙棘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2.481 mg/mL,总酸含量为20.493 g/L,总黄酮含量为11.187 mg/mL.  相似文献   
3.
以复合乳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红枣汁/饮料,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多肽含量的变化,了解红枣汁/饮料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指标都随着发酵时间先升高后降低,其中,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在40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0±0.059)%、(12.54±0.370)%和0.23±0.009,比发酵前分别增加了2.74%、3.31%、0.077;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多肽含量在32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80±0.430)%、(7.19±0.320)%和0.35±0.004,比发酵前分别增加了5.94%、4.42%和0.35。发酵能够提高红枣汁/饮料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活性炭和生物炭对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还原含砷水铁矿过程的影响,并探究了这一过程中砷的释放、转化及其在次生矿物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活性炭和生物炭抑制了含砷水铁矿中铁的微生物还原过程,可能的原因是活性炭和生物炭抑制了菌的生长,荧光染色结果证实了这一过程;在培养中期,微生物逐渐适应培养环境,并使铁还原持续进行,培养结束时活性炭和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含砷水铁矿中铁还原的比例。培养基中的磷酸根通过置换作用使水铁矿中的部分砷释放至溶液,而微生物还原含砷水铁矿过程中,活性炭和生物炭抑制了溶液中砷的去除。此外,微生物还原含砷铁矿过程中,依次生成了蓝铁矿和菱铁矿两种次生矿物。SEM-EDX结果表明,在两种次生矿物中,砷主要被蓝铁矿固定。该结果有助于我们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评估活性炭和生物炭在农业环境应用过程中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铁肥对山地梨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胜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91-93,14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叶面喷施铁肥对山地梨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单果重均高于CK处理,其中0.7%Fe SO4处理的单果重最大,为25.75g,其次是0.5%Fe SO4处理,单果重为23.91g,分别较CK提高了41.2%和31.1%,两者均与CK差异显著(P0.05),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喷施0.5%Fe SO4处理的坐果率和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6.16%和15016.98kg/hm2,分别较CK提高了9.26个百分点和51.0%,且与CK达到显著差异(P0.05)。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铁肥能有效改善梨枣的品质。喷施0.5%Fe SO4和0.7%Fe SO4的果实含水量80.3%和80.5%,且均与CK达到显著差异(P0.05)。喷施0.5%Fe SO4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和总黄酮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0.75%、158.6mg/g、93.54mg/g、2.70mg/g和2.23mg/g,分较较CK提高了4.50个百分点、28.5%、45.5%、15.3%和51.7%。综合分析,喷施0.5%Fe SO4的效果最佳,有利于提高枣园产量,改善梨枣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5种芽苗菜生长过程中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变化。[方法]以油菜、黄芥、白芥、苦瓜和南瓜芽苗菜为试材,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变化,分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抗氧化性的关系。[结果]从产量来看,白芥种子是生产芽苗菜的优良选择;5种芽苗菜的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均高于种子;5种芽苗菜对DPPH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结果一致,白芥黄芥油菜苦瓜南瓜;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排序为:白芥苦瓜黄芥油菜南瓜;油菜、白芥、黄芥芽苗菜的活性成分(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芽苗菜利于活性成分的积累和抗氧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硫酸亚铁诱导根表铁膜形成对水稻吸收和转运铜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条件下添加硫酸亚铁诱导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利用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DCB)溶液对根表铁膜进行提取后测定,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硫酸亚铁诱导产生的根表铁膜进行表征,并分析根表铁膜对水稻吸收铜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酸亚铁可以诱导根表铁膜在水稻根系表面产生,未处理的水稻根表Fe含量为731 mg·kg~(-1),80 mg·kg~(-1) Fe~(2+)处理下水稻根表Fe含量为53 562 mg·kg~(-1);SEM-EDS和XRD分析发现大量颗粒状含铁化合物附着于水稻根表。与未经硫酸亚铁处理相比,有根表铁膜水稻的铁膜中,其Cu含量最高增加73.16%,Zn含量最高增加112.10%;水稻根系Cu含量最高降低31.15%,Zn含量最高降低13.02%;水稻茎叶Cu含量最高降低19.50%,Zn含量最高降低25.56%。土壤添加硫酸亚铁可以显著降低水稻对Cu和Zn的吸收与积累。  相似文献   
8.
缺铁性黄化病是由于植物体内Fe元素含量相对过低而导致的叶片黄化,植物生长势衰弱,甚至危害植物生存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从植物缺铁性黄化病的发病原因、地域分布以及措施应用研究3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植物黄化研究方向提出展望。进一步探明防治植物缺铁性黄化病的技术应用,为植物黄化病的防治提供长期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选用57对均匀分布在水稻全基因组的SSR标记对155份粳稻种质资源进行检测,研究粳稻籽粒锌、铁含量与SSR标记的关联性,以期为改良水稻籽粒营养品质的优异亲本的选择、组配提供理论支持和材料保障。结果表明,锌含量与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57个SSR标记位点中,共检测到25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4.51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60个,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539 5和1.023 8。通过关联分析发现,与籽粒锌含量显著关联的位点有3个,分别为RM5461-4、RM5647-2、RM7356-1,表型贡献率分别为7.59%、5.89%、4.72%,增加表型效应最大的等位变异是RM5647-2,载体品种为长粒-5;与籽粒铁含量显著关联的位点有20个,表型贡献率介于2.56%~7.33%,表型贡献率最高的等位变异是RM3600-1,增加表型效应最大的等位变异是I2-3,载体品种是粮香5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土壤游离铁精确预测模型,简单、快速、经济地预测土壤游离铁,有助于研究土壤发生和分类。【方法】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铁铝土、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等82个旱地土壤剖面的B层土壤,进行室内土壤化学分析、光谱测定,分析不同光谱变换后的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游离铁含量的相关性。基于特征波段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法建立土壤游离铁含量光谱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预测偏差(PRD)确定最优模型。【结果】土壤光谱曲线分别在457、800和900 nm波段附近有明显的游离铁吸收和反射峰特征;土壤游离铁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原始光谱经过微分变换后,游离铁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显著提高;基于400~580和760~1 300 nm特征波段和一阶微分光谱变换的SMLR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验证集的R2和RPD分别为0.85和2.62,RMSE为8.41 g·kg~(-1)。【结论】将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土壤游离铁含量高效快速地预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广西旱地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游离铁含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很好地建立土壤游离铁含量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