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0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是印支期以来龙门山挤压推覆所形成的平行于龙门山造山带的西陡东缓不对称箕状形态的前陆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川西坳陷重要的气藏层段,砂体连通性是控制气藏成藏的主要因素.平落坝构造处于川西坳陷南部前陆逆冲推覆带与前陆盆地之间的区域,为呈北东走向西南端略窄而东北端稍宽的长轴背斜.应用平落坝构造沙溪庙组的砂地比、沉积相、物性和含油气性等参数,开展储层砂体特征及连通性的分析和空间分布评价,探讨砂体连通性对天然气运聚的影响.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发育河-湖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的多层薄砂体,纵横向分布不稳定;平落坝构造沙溪庙组连通性砂体的评价参数砂地比≥20%且孔隙度≥4%,钻井测试为气层或含气显示;连通性砂体构成了浅层输导格架,影响天然气的运聚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公路建设对湿地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湿地结构连通性、功能连通性和湿地水质的直接影响;公路运行建成后,增强了人类的活动能力,使大量旅游者涌入到原本难以抵达的区域,商铺等服务设施聚集,土地利用性质与功能的改变,对湿地带来的间接的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团队的拓扑概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团队的构成要素入手,概括出团队的分工定位具有目标性、权限性、计划性、定位性。  相似文献   
5.
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坡面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在模拟降雨条件下,选取地形收敛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作为结构连通性指标、简化水文曲线和相对地表连接函数作为功能连通性指标分析了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坡面中上、中、中下、下部)坡沟系统水文连通性。结果表明:不同草带布设位置对坡沟系统的连通过程影响不同。植被布设越靠近沟坡部分产流时间越长;植被布设在中下坡位、下坡位比中坡位和中上坡位的总径流量小,对径流汇集影响大。中上坡位布置植被比其他位置有较好的结构连通性,其降雨后的地形更利于水系连通。不同格局地形收敛指数分布类似正态分布,地形湿度指数分布符合正偏态分布。中上坡位布置植被降雨后地形比其他格局更利于汇流;中上坡位布置植被降雨后的地形湿度指数均值比降雨前减少10.59%,整体变化最大,也更利于产流。植被布设越靠近坡顶部分其功能连通性越好,但对于降水的储蓄能力较差。中上坡位布置植被相比其他格局需要较少的水量达到产流,功能连通性最好。降雨停止时,中下部和下部坡位布设植被约有70%的总降雨量用于储蓄,而中上部和上部仅为5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特大暴雨条件下小流域沟道泥沙输移路径、泥沙连通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讨水库溃坝的原因,为沟道防洪措施的布设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子洲县"7·26"暴雨条件下小流域沟道泥沙连通情况为例,选取面积相近、形状相异的清水沟和蛇家沟小流域,对沟道泥沙淤积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同时将沟道分为坝地沟段和自然沟段,选取流域面积与形状系数、沟道比降,以及淤地坝的类型与分布进行对比分析两个小流域沟道泥沙连通性的差异。[结果]在此次特大暴雨条件下,清水沟和蛇家沟的淤地坝大都呈现打开状态,由上游到下游清水沟泥沙连通性呈现较强的增长趋势,蛇家沟泥沙连通性则呈现先增长后减弱的趋势。整体上清水沟的泥沙连通性比蛇家沟的强,且清水沟流域的土壤侵蚀也较为严重。串联和混联坝系以及修建有卧管、竖井和排水渠的淤地坝防洪能力更强。[结论]流域面积、流域形状和沟道比降均影响着沟道泥沙的连通性,而淤地坝类型及分布是影响沟道泥沙连通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成都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以成都市三环内区域为研究对象,筛选研究区内维持景观连通性最重要的核心斑块作为绿地网络的生态源地;耦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最小成本路径方法和重力模型,提取研究区内重要生态廊道,利用中介中心度识别踏脚石斑块,构建研究区优化的绿地生态网络。结果表明:利用MSPA方法可识别研究区内景观结构的核心区及连接桥区;利用景观连通性指数可筛选出具有重要连通性的12个核心绿地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基于MCR模型与最小路径方法识别出的潜在绿地生态网络表明研究区南部、北部以及西南部存在生态廊道,但密集程度较小,东、西部区域生态廊道较少,生态网络结构完善度较差。利用绿地斑块的中介作用选取包括沙河公园在内的13个踏脚石斑块可构建出较为合理的研究区绿地生态网络。相比于其他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技术,该方法更科学,对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优化也更具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乡镇尺度森林景观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客观、精细地刻画森林生态系统格局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森林资源健康状况,为森林资源源头保护和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以河北省易县森林资源清查数据、DEM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为基础,运用景观指数、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乡镇尺度森林景观类型、数量与分布,研究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土地开发利用主导下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西部山区乡镇森林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东部平原乡镇森林资源则较小,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100~300 m浅山丘陵区和海拔500~800 m中山区。在景观和类型水平上,斑块密度(PD)、凝结度(COHESION)对地理环境支配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更大,低破碎化、高连通性、多样化森林景观与高海拔、高起伏度的地形条件关系密切,乡镇耕地和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占比(PCLA、PRCLA)越大,林地景观破碎化越强和连通性程度越低。平均坡度(MS)、土层厚度(SD)和高差(ED)作为基础性的控制因素,直接影响耕地、居民建设用地占比等方面,间接作用于森林景观格局。在一定的地形土壤条件下,降低人口数量、耕地数量和居民建设用地占比,可降低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提升森林景观连通性。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精品课程的资源建设、连通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方面来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学科特色不显著、共享性问题突出、模块建设不容乐观、日常管理和内容更新落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设想,希望本研究能为未来建设更多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的分布式启发式机制。该机制在节能前提下,得到优化的目标覆盖集合,以实现对目标监控区域的完全覆盖,并通过对其中重点目标集合的冗余覆盖来满足对重点目标集的可靠监控。同时,该目标覆盖集合与数据汇集点在通信结构上保持连通性。本文采用了改进的蚁群优化算法(最大最小蚁群混合算法)来实现上述启发式机制。通过构造新颖的启发式因子,人工蚂蚁能够由局域信息感知传感器网络的能量状况和覆盖能力,从而自适应地建立具备通信连通性的数据汇集路径。此外,将信息素浓度调节因子和评价函数引入了信息素更新规则的设计,使得蚁群在扩大搜索范围的基础上,提高了解的质量,且避免了求解过程陷入局部最优。算法的输出为能量有效的优化解集,具备较长生命周期,能够在保证与数据汇集点可靠连通的同时实现对目标区域的有效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