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4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434篇
林业   2515篇
农学   764篇
基础科学   417篇
  1499篇
综合类   6095篇
农作物   526篇
水产渔业   359篇
畜牧兽医   2397篇
园艺   1000篇
植物保护   37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708篇
  2013年   722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898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1003篇
  2007年   827篇
  2006年   650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862篇
  2003年   876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泥岩盖层排替压力的影响,以三水盆地布心组三段(简称布三段)泥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矿物分析,并针对不同黏土矿物组合的泥岩开展排替压力测试,进而分析排替压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布三段泥岩有2种不同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类型1为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组合,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北部宝月背斜;类型2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组合,主要分布于盆地东南部东部斜坡-华涌凹陷;布三段1150m左右的泥岩全部样品排替压力介于7.43~13.76MPa,平均值10.25MPa;其中类型1的泥岩样品排替压力介于9.51~13.76MPa,平均值11.40MPa,为一类盖层指征;类型2的泥岩样品排替压力介于7.43~9.68MPa,平均值8.87MPa,为二类盖层指征;当黏土矿物中伊-蒙混层含量升高时,泥岩盖层排替压力较高,封闭能力较强;当泥岩黏土矿物中绿泥石、高岭石含量升高时,泥岩盖层排替压力降低,封闭能力相应降低;这3种黏土矿物的膨胀性、可塑性的排序为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因此其含量对于泥岩盖层封闭性产生直接影响.该研究可为该区有利盖层条件预测和类似岩性盖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伟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73-75
从不同郁闭度和不同立地类型2个层面调查分析了马尾松林下套种丝栗栲的生长状况.不同郁闭度包括马尾松上层林郁闭度0.5~0.6、0.6~0.7、0.7~0.83种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选择较肥沃立地类型和中等肥沃类型2种.结果表明:23年生马尾松林经过间伐,郁闭度在0.4~0.7时,丝栗栲套种成活率均可达到90%以上;5年生丝栗栲平均树高3.32~3.62m、平均胸径3.28~3.65cm、单株立木材积0.0018~0.0020m3、单位面积立木材积2.5311~2.7321m3/hm2;不同郁闭度丝栗栲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单位面积立木材积均未达到显著差异;不同立地类型马尾松林下套种的丝栗栲,无论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立木材积还是单位面积立木材积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在中等肥沃立地类型的马尾松林下套种丝栗栲树种时,可通过加强抚育、施肥等技术措施来提高丝栗栲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不同规模灌区的用水情况,实现灌区用水科学管理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选取黑龙江省不同规模典型样点灌区80个,计算GINI系数,得到不同规模与水源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的匹配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灌区用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规模灌区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的匹配度自流引水灌区均优于提水灌区,纯井灌区的匹配度较差.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的匹配度同时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管理因素和工程因素对匹配度具有正面影响,自然因素中当年降水量对匹配度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钱柳种子发芽率低,天然更新能力弱,自然分布的森林中难以找到幼树幼苗。加上育苗困难,难以像普通树种进行人工造林,导致青钱柳资源匮乏,仅在南方部分省区零星分布,总量严重不足。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青钱柳健康茶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叶用林栽培模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林业》2021,(3):7-11
兴安盟湿地资源丰富,河网分布广泛,有大小河流200多条、湖泊70多个。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兴安盟湿地总面积26.23万公顷,占全盟国土面积的4.39%;湿地类型多样,既有常见的河流、湖泊湿地,也有多样的沼泽湿地,还有罕见的地热湿地。为实现湿地资源长效化保护和管理,"十三五"期间,兴安盟不断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培养不同膜材用量的包膜尿素(CRU1,CRU2)在25℃静水及不同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中的释放规律,研究介质及膜材用量对包膜尿素氮素释放的影响.结果 表明:氮素释放期方面,CRU1和CRU2在25℃静水中的释放期分别为30 d和100d,在白浆土中的释放期分别为37 d和182 d,在黑土中的释放期分别为36 d和209 d,在黑钙土中的释放期分别为34 d和213 d.无机氮变化规律方面,CRU1处理下土壤中NO3-N含量呈现先平稳再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RU2处理下土壤中NO3-N、NH4+-N含量均呈现先平稳再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结果表明,介质类型显著影响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期,与水相比土壤中的氮素释放期明显增加,且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显著.随着膜材用量的增加,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期明显增加,同时介质中的无机氮含量变化趋势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泰莱盆地地下水类型丰富,水化学特征复杂,传统的水化学方法不适合大量数据的客观归类研究,复杂特征的地下水成因缺少全面认知.利用聚类分析对大量枯水期地下水数据分成ABC三大组,再细分成10小组,并结合含水层岩性分析水化学特征.利用Gibbs图分析得出三组地下水主要受岩石控制,同时也受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利用离子比值端元图得出ABC三组分别以溶滤硅酸岩、硅酸盐及碳酸盐、硅酸盐及蒸发岩控制为主.最后通过质量平衡模拟10小组类型水中多种矿物质成分的溶解量,发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Cl-含量影响较大.研究加深了研究区地下水复杂水化学特征分析及成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崇礼区典型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崇礼区3种主要林分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该地生态效益评估以及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崇礼区典型林分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连续观测,并以开阔无林地为参照对象,采用柱状图、散点图、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PHF)、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F)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PF,)3种纯林以及无林地(NF)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分析气象因素及植物光合特性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并运用单极系数法以及空气质量系数法对不同林分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呈双峰型,最低值一般出现在中午,不同林分最高值出现时间不同。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差别,空气负离子浓度从高到底依次为:河北杨(1 101 ion·cm-3)白桦(847 ion·cm-3)油松(755 ion·cm-3)无林地(344 ion·cm-3)。(2)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植物光合特性总体呈正相关。(3)计算空气质量评价参数得出不同林分单极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河北杨(0.92)油松(1.01)白桦(1.25)无林地(1.37),各林分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河北杨(1.25)白桦(0.85)油松(0.80)无林地(0.27)。[结论]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差异且阔叶林高于针叶林,空气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外界气候因素及自身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林分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也存在差异,合理配置林分资源有利于空气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名山河流域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土壤类型(黄壤、紫色土、水稻土)和4种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茶园)下腐殖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名山河流域3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含碳量为9.74~21.66g/kg,表层土壤(0—20cm)大于下层土壤(20—40cm),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稻土紫色土黄壤,水稻土与紫色土、黄壤腐殖质碳含量差异显著,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土地利用方式看,水田腐殖质含碳量显著高于果园、茶园和旱地,且腐殖质碳含量与H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的腐殖化程度表现为黄壤紫色土水稻土。不同利用方式下重组碳含量表现为水田果园茶园旱地,茶园表层土壤腐殖质松紧比最大(1.37),为水田下层土壤的2.14倍;3种类型土壤团聚体中HA含量为0.02~4.57g/kg,且随着粒径的减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除2~5,0.25mm粒径团聚体外,5,1~2,0.5~1,0.25~0.5mm粒径团聚体均与其HA含量呈正相关(P0.05)。土壤腐殖质组成受土壤类型及人为耕作管理活动的影响,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土壤肥力最高,HA含量受5mm粒径团聚体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以及ECWMF集合预报资料分析了1822号台风“山竹”对广西造成的降水情况,进一步利用集合敏感性方法分析了“山竹”不同降水阶段的关键系统及对降水预报偏差影响。结果表明:(1)台风“山竹”降水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对应不同降水区域,主要影响系统分别为台风本体、台风外围环流与冷空气结合以及台风后部偏南气流。(2)集合敏感性分析发现,该次过程第一阶段降水与台风位置本身最为敏感,位置越偏向西北,降水越强;第二阶段降水与台风位置、副高西脊区及地面冷高压均敏感,且与副高西脊最为敏感;第三阶段降水与低压位置、强度及副高西脊区、地面冷高压均敏感,且与地面冷高压最为敏感。(3)最优成员与集合平均对比分析显示,第一阶段的降水差异主要取决于台风强度及位置的差异。第二阶段降水的差异与台风位置、台风北侧地面冷高压强度的差异有关。第三阶段的降水差异则主要由低压、地面冷高脊强度及副高南缘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