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大发展理念是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阐释了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2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的皖江城市带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流理论,依据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各城市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兰州的城市流强度远高于其他城市,是该城市带的集聚辐射中心;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与城市流倾向度的相对比例关系不够协调,除兰州外,均表现出城市流倾向度高于城市总体经济实力的特点;城市总体经济...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创新、人才、市场、投资、资源五个要素角度,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构建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运作,以期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因而被中央确定为全国城乡统筹的试点市。所以,重庆市各级各地、各行备业都有搞好城乡统筹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环境设计领域,仅仅满足视觉美感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身处空间场所里的切身体验、精神和心理需求被更多的关注。城市公共雕塑艺术对雕塑和城市文化和谐统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雕塑作为一种公众环境艺术门类,一直在社会生活和城市环境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本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基础,对城市公共铜雕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皖江水稻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皖江水稻的推广前景及效益,从播前准备、适期适量播种、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鼠鸟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皖江水稻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直播技术在皖江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延  曹钢  李小龙 《中国林业》2011,(19):53-53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绿化率逐年提高,大量优良树种、彩色绿化树种的不断引进,美化了城市环境,给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惠政策倾斜的历史回顾以及走访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优惠政策背景下皖江城市带实施效果、基本经验、现实困惑的影响因子。并就如何先行先试实现率先崛起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对皖江城市带的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可划分为"向理想安全转化"、"向临界安全转化"、"向较不安全转化"、"向极不安全转化"4个等级,其中超过88%的区域处于临界安全及以下水平,土地生态安全整体状况不容乐观;(2)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状态整体稳定性较差,对于外界的干扰较为敏感;(3)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明显,西部优于东部,南部优于北部;(4)单位土地工业废水负荷、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人均水资源量、经济密度、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是造成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从而得出结论:熵权物元模型既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稳定状态,也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市带动农村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