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能否节约水资源取决于渠系渗漏的水是否都转化成了被重新利用的地下水。本文建立了提高渠系利用系数的节水效果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虽然提高渠系利用系数的节水效果没有原来不考虑渠系渗漏水重新利用时简单估计的大,但仍然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施氮水平及施氮方式对稻田土壤渗漏水三氮浓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氮素不合理使用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明确稻田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随渗漏水下渗流失的影响,探求当季氮素流失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采用自制盆栽模拟大田土壤渗漏情况,收集渗漏水并分析稻田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表施肥可以减少9.87%的铵态氮渗漏损失,混施肥可以减少5.92%的铵态氮渗漏损失,但是表施肥又增加了铵态氮的气态损失,且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损失程度加深,渗漏水中硝态氮浓度大于铵态氮浓度,渗漏水中总氮的浓度受施肥方式影响较大。混施肥使得深施和表施的缺点得以避免,是一种合理的施肥方式,在田间作业时可将肥料机械性的搅拌到土壤当中,增加土壤地力。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邹城市国土面积1641km^2,地处鲁南煤田上方,全市压煤面积357km^2。煤炭的大量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地表塌陷和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使大量矿区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自1998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8亿元分多期工程对塌陷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大部分治理改造后的池塘池堤为煤矸石修筑而成,渗漏水现象特别严重,且池塘较深,不易拉网,更不易干塘,底层鱼类如鲤、鲫等捕捞率很低,  相似文献   
4.
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的淋溶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免耕+不施肥(NT0)、翻耕+不施肥(CT0)、免耕+复合肥(NTC)和翻耕+复合肥(CTC)。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提高稻田田面水以及渗漏水各形态磷浓度。施磷肥2d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颗粒态磷(PP)浓度和溶解磷(DP)浓度即达到最大值,此后由于水中颗粒或表土对田面水磷素的固定,磷素的淋失,水稻生长吸收及前期的稻田排水和灌水稀释,1周后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渗漏水TP浓度和溶解磷(RP)浓度在施磷肥2d后达到最大值,渗漏水TP浓度在施肥后一个半月达到最低值,而渗漏水RP浓度在施肥4d后就降低到最低值。处理NTC田面水TP、DP与PP显著高于处理CTC,而处理NT0与处理CT0之间无差异;与翻耕相比,免耕不影响渗漏水TP与RP浓度及磷下渗淋失。对田面水磷素及渗漏水磷素变化动态分析表明,施磷肥后的1周左右是控制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免耕稻田田面水磷素动态及其淋溶损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的淋溶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免耕+不施肥(NT0)、翻耕+不施肥(CT0)、免耕+复合肥(NTC)和翻耕+复合肥(CTC)。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提高稻田田面水以及渗漏水各形态磷浓度。施磷肥2d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颗粒态磷(PP)浓度和溶解磷(DP)浓度即达到最大值,此后由于水中颗粒或表土对田面水磷素的固定,磷素的淋失,水稻生长吸收及前期的稻田排水和灌水稀释,1周后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渗漏水TP浓度和溶解磷(RP)浓度在施磷肥2d后达到最大值,渗漏水TP浓度在施肥后一个半月达到最低值,而渗漏水RP浓度在施肥4d后就降低到最低值。处理NTC田面水TP、DP与PP显著高于处理CTC,而处理NT0与处理CT0之间无差异;与翻耕相比,免耕不影响渗漏水TP与RP浓度及磷下渗淋失。对田面水磷素及渗漏水磷素变化动态分析表明,施磷肥后的1周左右是控制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磷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潜在环境风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方法,基于太湖地区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磷水平下[0(不施磷)、30 kg.hm 2.a 1(低磷)、60 kg.hm 2.a 1(适磷)、90 kg.hm 2.a 1(高磷)]稻麦轮作系统稻田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磷素流失引发的环境风险。在本试验区土壤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稻田磷素淋溶及径流的土壤耕层(0~15 cm)Olsen-P临界值分别为26.0 mg.kg 1和24.8 mg.kg 1。连续13年适磷、高磷施肥,土壤耕层Olsen-P含量分别达到26.9 mg.kg 1和33.2 mg.kg 1,均高于临界值浓度,且已导致稻田田面水与30 cm渗漏水中总磷浓度显著升高,大大提高了稻田磷素淋溶及径流的风险。低磷施肥土壤Olsen-P长期稳定在(10.1±2.0)mg.kg 1水平,并且每年的稻麦产量与高磷、适磷处理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而长期低磷施肥土壤磷的流失风险也较小。因此,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磷肥不宜以常规适磷水平长期施用,建议以低磷水平(30 kg.hm 2.a 1)长期施用或以适磷水平(60 kg.hm 2.a 1)间歇式施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对雷竹林渗漏水中可溶性有机碳、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f. preveynalis)是一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被广泛引种栽培的优良笋用竹。为了提高竹笋产量,农民不合理地大量施用化肥,已造成土壤盐化、酸化,地力破坏,导致土壤磷钾大量残留,特别是氮磷的大量流失已造成了周边水体严重污染。虽然土壤DOC和DON在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却是土壤有机质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全年动态监测雷竹林渗漏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的变化,探明减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减少雷竹林氮渗漏淋失负荷的作用,以便为解决雷竹生产上的面源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为对照(CK)、常规施肥(CF)、减量有机肥(DO)、减量无机肥(DI)和减量有机无机肥(DOI),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100 m2。试验于5月18日、 9月7日、11月9日分别施用肥料总量的40%、30%和30%,施肥后均进行浅翻,深度5 cm左右。【结果】 不同施肥雷竹林中DOC及DON平均浓度为33.7~45.5 mg/L和6.6~12.6 mg/L,DOC和DON的渗漏流失负荷为84.5~138.2 kg/hm2和17.2~46.3 kg/hm2。DOC渗漏流失负荷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138.2 kg/hm2)减量有机肥(133.7 kg/hm2)减量无机肥(120.9 kg/hm2)不施肥(99.8 kg/hm2)减量有机无机肥(84.5 kg/hm2),而DON渗漏流失负荷大小顺序为减量有机肥(46.3 kg/hm2)常规施肥(35.3 kg/hm2)减量有机无机肥(34.8 kg/hm2)减量无机肥(31.1 kg/hm2)不施肥(17.2 kg/hm2)。渗漏水中DOC(mg/L)与DON(mg/L)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大幅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用量,并推广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不仅维持了雷竹竹笋的较高产量,还能减少土壤养分损失,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是雷竹合理施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尾矿库渗漏水污染胁迫对泥鳅生理指标的影响,为低浓度环境混合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毒理学方法,分别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尾矿库渗漏水,测定胁迫96h内泥鳅肾脏、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尾矿库渗漏水胁迫下,不同浓度处理泥鳅的肝脏和肾脏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MDA含量与渗漏水处理时间及浓度存在一定的时间一剂量一效应关系。肾脏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随渗漏水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随渗漏水浓度的增加,肝脏组织中SOD活性呈下降趋势,GSH-PX活性变化不显著;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SOD和GSH-PX随胁迫时间延长均无显著的变化规律。【结论】尾矿库渗漏水污染对泥鳅的生理过程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存在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9.
尾矿库渗漏水导致泥鳅氧化损伤与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包头尾矿库渗漏水污染对生物的毒性效应,选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试验材料,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测定红细胞DNA损伤并测定肝脏组织的MDA含量。结果表明:血细胞DNA损伤率以及肝脏组织的MDA含量与尾矿库渗漏水浓度及处理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随渗漏水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血细胞DNA损伤率增加,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尾矿库渗漏水污染对泥鳅的正常生理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遗传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10.
缓冲带在减少集约经营雷竹林养分渗漏流失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f.prevelnalis)是优良的笋用竹种。近二十年来,通过冬季覆盖和重施肥技术,使雷竹笋实现了反季节生产,并使产量上升,从而使竹农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雷竹在浙江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达20000hm2,而且被江苏、安徽等11个省市大量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