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7篇
  72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分析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干旱变化特征,有效应对干旱风险和生态环境保护。本文采用利用5个气象站点1971-2016 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持续干旱日数(CDD)为干旱评价指标,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自然保护区CD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下,自然保护区各站CDD为78~162 d,总体呈自西向东递减分布;CDD偏多概率为51.1%。近47年保护区CDD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4 d;20世纪90年代以来,CDD趋于增加。70年代CDD明显偏多,为近40年最多的10年;80年代至21世纪前10年基本正常。CDD异常特多年份出现过2次,均发生20世纪90年代;未出现异常特少年份。在时间转折上,保护区CDD的突变点出现在1980年, 从一个相对偏多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少期。根据R/S分析,保护区CDD的Hurst指数大于0.5,说明未来仍将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5年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5年来该地阴、晴天气日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和县年平均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平均晴天日数增减均不显著,春季晴天日数呈增多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晴天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晴天日数在1969年发生了增多突变,年、春季、秋季、冬季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以3.08d/10a的速度显著增多,秋季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春季、夏季和冬季的阴天日数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其中阴天日数增多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春季阴天日数在1985年发生增多突变,夏季和冬季阴天日数在2005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秋季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1—2011年长海县国家基准站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和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1年长海县大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 d/10年。四季大雾日数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四季大雾日数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秋季的气候倾向率最大,春季和冬季最小。近31年长海县月大雾日数变化呈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抛物线变化规律,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5—7月,其间应加强相关的预警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5.
荒漠化、沙漠化及沙尘暴的危害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虽然促成荒漠化有诸多因素,但首要因素是该地区严峻的自然环境,其次则是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超出允许范围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6.
红枣映红华夏第一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羌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位于全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7.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却达到2902毫米。同时,也是中国南路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全年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多达181天,曾有专家经过考察后向有关部门建议,全县实施生态移民。该县行政管辖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相似文献   
7.
利用线性回归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对首都圈沙尘暴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新疆近50年沙尘暴灾害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新疆88个气象站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新疆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演变趋势及年际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疆沙尘暴近50年以来空间分布特征是南疆多于北疆,南疆多发时期4-10月,北疆多发时期3-9月;年际演变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60、70年代都有所减少;80年代以后虽然沙尘暴发生日数减少,但是沙尘暴...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手段,以云的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特性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多种云检测方法,利用MODIS 1,6,26通道资料,以指数法和光谱阈值相结合的多光谱云检测算法,对新疆山区2009年的MODIS资料进行云检测处理。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2009年全疆平均云覆盖日数为82 d,其中山区平均云覆盖日数101 d,平原地区平均云...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1—2018年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分析,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型可以分为全疆一致型、南北反相型和东西反相型。全疆一致型分布为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主要空间分布形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一致增多的突变;南北反相型的分布在21世纪是多发的;21世纪以来,东西反相型多表现为偏西地区高温日数偏少、偏东地区高温日数偏多的分布特征。与3类分布型显著相关的环流场关键区域均位于中低纬度,当南亚高压偏强且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时,夏季中低纬度尤其是30°~50°N位势高度明显升高,有利于新疆高温日数偏多。对于位于中纬度的新疆区域,从高度场的合成和温度平流的分析来看,厄尔尼诺事件不利于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