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7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36篇
  31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冷菌在低温下能通过诱导作用形成重金属的碳酸盐沉淀,在寒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目前缺乏对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其稳定性的研究.试验研究了1株耐冷碳酸盐矿化菌(谷氨酸棒菌DC1)在低温条件下对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及其稳定性.结果 表明:菌株DC1的发酵液可通过诱导作用将土壤中的可交换态Cd、Pb、Cu、Ni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转化比例分别为79.8%、72.6%、39.9%、33.6%,并提高土壤的pH,从而使土壤中有效态Cd、Pb、Cu、Ni的含量分别降低了90.5%、83.4%、35.1%、36.6%.土壤酸化可降低菌株DC1对土壤中Cu和Ni的固定效果,但对Pb和Cd无明显影响.模拟旱田、水田和施肥培养条件下,菌株DC1诱导的Pb和Cd碳酸盐沉淀在土壤中的重金属释放能力较低,培养30 d后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均无明显增加.说明菌株DC1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碳酸盐沉淀修复,在Pb和Cd污染土壤修复方面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但对于Cu和Ni污染土壤的修复需要注意土壤酸化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1):31-33
通过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好氧曝气(接入好氧菌)—自然沉淀(絮凝沉淀)处理,检测不同处理阶段污水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经过接菌处理后的污水各个生化指标均有下降,经过絮凝沉淀后,检测的污水指标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联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作用的关键元素。对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反应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了解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主要综述了磷酸根在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各种分析技术或方法,如OH–释放量分析、Zeta电位分析(电泳迁移率测试)、等温滴定量热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吸收光谱、表面络合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等,均以不同方式揭示磷酸根在不同矿物体系的吸附机制。磷酸根在矿物(尤其是铁、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通常伴随着水基和羟基的交换。一般认为磷酸根在矿物表面主要形成双齿双核、单齿单核内圈络合物,且受pH的影响较大。pH以及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影响内圈络合物的质子化状态。在低pH、高磷浓度、较高反应温度、较长吸附时间,以及弱晶质矿物吸附等条件下矿物表面吸附的磷可在矿物表面转化形成含磷的表面沉淀,造成矿物溶解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的进一步降低。最后展望了磷酸盐在矿物-水界面吸附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5.
生产中冻精稀释液一般为相对稳定状态,配制后放冰箱保存1~3 d不影响使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稀释液在冰箱(0~4℃)存放10~16 h会出现卵黄沉淀现象,再摇匀后镜检出现视野模糊情况。由于牛羊稀释液成分基本相似,因此出现卵黄沉淀现象怀疑是由于稀释液酸碱度造成。采取酸碱滴定的方法来试图解决稀释液卵黄沉淀问题,结果显示,酸碱滴定至羊精子最佳范围中性偏酸后,放置一晚(10~16 h)仍有少量沉淀现象,平衡后活力影响不大,冻后活力较差,并且出现短时间大量凝聚死亡现象。因此酸碱滴定并不能彻底解决卵黄沉淀问题,反而可能改变稀释液电离平衡,出现精子大量聚集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凝沉淀法,研究了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和液态聚合氯化铝对郑州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液态聚合氯化铝沉淀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在此基础上,本试验探讨了不同剂量的液态聚合氯化铝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复配效果,并对复配后的最佳水力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态聚合氯化铝投加1.0mL(有效铝11.2mg/L)时,投加聚丙烯酰胺1.0mL(1mg/L)浊度去除率最高,达71.43%;实验室条件下快搅时间为40s、快搅速度为180r/min、慢搅时间为10min、慢搅速度为50r/min时复配剂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700℃热解条件下制得牛粪源生物炭(DMBC)和木源生物炭(WC)。研究了二者对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吸附去除能力,分析了相关污染物去除机理。结果表明:DMBC的比表面积和碳元素含量均远小于WC,但去除效率却远高于后者。FTIR光谱分析和XRD分析表明,DMBC中含有大量矿物组分(如磷等),易与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因此在吸附去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沉淀机制。Pb(Ⅱ)和Cd(Ⅱ)在DMBC上的竞争吸附和单组分吸附结果类似,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而Pb(Ⅱ)和Cd(Ⅱ)在WC上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结果相差较大,这说明重金属离子在WC上的吸附是以表面吸附为主。以上研究证实,牛粪源生物炭比木源生物炭更适合用于水体中各类重金属污染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磷酸铵镁沉淀法回收养殖废水氮磷的过程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仍缺乏了解。本文以猪场养殖废水为对象,研究金属离子在磷酸铵镁中的沉淀规律。结果表明,磷酸铵镁法回收养殖废水氮磷过程中,金属离子会沉积到磷酸铵镁沉淀物中,随着溶液pH值增大,磷酸铵镁沉淀物中Na~+、K~+、Ca~(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Zn~(2+)和Cu~(2+)的含量则略微下降,其最高浓度分别达106、307 mg/kg,Cr~(3+)、Ni~+、As~(3+)、Cd~(2+)、Pb~(2+)等其他重金属含量较低,因而从养殖废水中回收的磷酸铵镁作为肥料时需要考虑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茶饮料、速溶茶、茶浓缩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形成的茶汤沉淀,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同时也造成产品风味品质的下降。然而,由于沉淀形成过程比较复杂,至今缺乏明确的形成机理和调控方法,一直无法得到解决。目前,国内茶饮料企业主要采用物理去除或化学转溶的方法来去除或抑制沉淀的形成,这不仅会导致茶叶大量有效成分损失,功能保健价值降低,同时也会造成产品外观颜色和内在品质的明显劣变,严重阻碍了我国茶饮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冷后浑,又叫茶乳酪,是指茶汤冷却后产生的浑浊现象,冷后浑是茶汤沉淀形成的前期过程。茶汤沉淀分为可逆沉淀和不可逆沉淀,其化学组成、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都存在明显不同。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茶汤沉淀的化学组成、沉淀形成影响因素、沉淀形成机理、沉淀形成调控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有效调控茶饮料沉淀形成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去除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设计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为了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研发了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并对其水力特性及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试验研究。该文以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为试验指标,设计了5~40 min的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及斜管填料规格参数的双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随着HRT增加,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呈显著上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以HRT为20 min时沉淀装置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最高平均去除率可达(58.57 %±10.12 %),其中粒径小于20 μm的微颗粒去除率为19.5%,粒径大于60 μm的微颗粒去除率高达90.3 %;较小的斜管直径可显著提高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而斜管高度对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用于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