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4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4642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26篇
  153篇
综合类   1959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158篇
畜牧兽医   460篇
园艺   188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以来,长江豚类极度濒危的生存状况得到广泛关注,在其自然保护区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于2015—2018年在和畅洲水域建设生态浮岛、人工鱼巢和放流底栖动物进行水域生态修复,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浮岛的建设可提高区域内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人工鱼巢对产黏性卵鱼类具有一定增殖效果,增殖种类主要为鲤、鲫、䱗和黄尾鲴;生态浮岛和人工鱼巢的建设对鱼类均有较好的聚集效果;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显著增加了放流物种的丰度、生物量及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为中等。该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修复效果明显,为工程施工影响下水生生物保护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实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雾灵山保护区自2015年开始将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到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和管护中。目前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发现兽类5目10科14种,鸟类4目6科10种,掌握了区内主要物种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狍(Capreol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补充了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资料,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金钱豹(Panthera pardus)、斑羚(Naemorhedus goral)和鸟类多样性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区制定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管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对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东部种群的重要越冬地之一,每到冬季,黑颈鹤都会飞来这里越冬。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对保护区黑颈鹤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来越冬的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达74只;越冬时间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下旬,约125 d,12月中下旬,越冬的黑颈鹤数量达到高峰值,一直保持到3月初开始迁飞;2019年12月幼体占鹤群的比例为24%,表明越冬的鹤群活力较高,这保障了到保护区越冬黑颈鹤数量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热带地区植物根系生物量的研究对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碳库的变化和热带雨林次生演替地下生态学过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海南三亚市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选取4个植被恢复阶段(草本群落、灌木群落、40 年次生林和60 年次生林),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采集0~100 cm根系样品,研究根系生物量、不同根系径级组成结构以及地下垂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根系生物总量在5.23~28.98 t·hm?2,植被恢复演替(正向)显著地增加了根系生物量,其中草本至灌木阶段不显著;(2)木本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以粗根(>2 mm)为主,最高占其总生物量的89.76%,草本则以细根(≤2 mm)为主,占其总生物量的53.53%以上;随着甘什岭植被的恢复,粗根占根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细根占根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减小。(3)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近80%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 0~20 cm 土层中,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大幅度减少,草本群落生物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变化规律呈指数回归,其余各恢复演替阶段呈幂函数回归。(4)根系生物量模型中,树高、D2H(胸径的平方与树高的乘积)与根系生物量拟合最好,在实践应用中,可根据林木的树高和D2H估测甘什岭地区植被根系生物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群落地下碳素分配及土壤碳库变化奠定基础,还可为估算我国热带低地雨林地区植被根系生物量和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伟华 《花卉》2020,(10):241-242
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比较好、生态系统相对完善,自然保护区基本不会暴发大面积病虫害。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极端气候问题不断显现出来,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病虫害风险持续增加。为了有效地预防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病虫害,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为森林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本文主要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杨晓洲 《花卉》2020,(2):281-282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下发展的主要潮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的部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工作。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下五位一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保护的重点工作,也将"绿水青山"的理念深入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从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8.
李成波 《花卉》2020,(4):287-288
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是国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该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并针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采用样线法、标准地法调查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的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在4条样线上,华山松大小蠹感染率分别为4%、3%、3%和2%;标准地调查成灾率为12%;华山松大小蠹危害处于轻度以下。此外,提出了生物防治、预测预报等防治建议,以期为华山松大小蠹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