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23篇
  免费   2415篇
  国内免费   1281篇
林业   10468篇
农学   5259篇
基础科学   2776篇
  3699篇
综合类   34359篇
农作物   2003篇
水产渔业   1280篇
畜牧兽医   10883篇
园艺   8826篇
植物保护   246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55篇
  2022年   1315篇
  2021年   1350篇
  2020年   1746篇
  2019年   1654篇
  2018年   819篇
  2017年   1998篇
  2016年   2272篇
  2015年   2545篇
  2014年   4729篇
  2013年   4451篇
  2012年   5780篇
  2011年   5837篇
  2010年   5309篇
  2009年   5570篇
  2008年   5770篇
  2007年   5024篇
  2006年   4697篇
  2005年   4039篇
  2004年   2655篇
  2003年   2175篇
  2002年   1704篇
  2001年   1521篇
  2000年   1213篇
  1999年   880篇
  1998年   819篇
  1997年   643篇
  1996年   652篇
  1995年   631篇
  1994年   479篇
  1993年   411篇
  1992年   476篇
  1991年   451篇
  1990年   410篇
  1989年   353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9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10篇
  1953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榕树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对果蔬和园林植物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为满足开展检疫处理、防控、生物学和生理学等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以南瓜为饲养材料,在室温条件下(26±1℃,RH 65%±5%)观察榕树粉蚧的生物学特性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榕树粉蚧具有典型的雌雄二型现象。雄虫主要经历卵、12龄若虫、预蛹、蛹、雄成虫阶段;雌虫经历卵、13龄若虫、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阶段,其发育历期(mean±SE)分别为8.51±0.03 d、9.79±0.09 d、7.46±0.10 d、6.52±0.11 d、12.13±0.11 d、8.16±0.11 d,世代发育历期54.4±0.25 d。雌成虫产卵量483651粒,平均550.87±51.07粒,卵期711 d,孵化率95.19%±0.75%。该研究结果表明榕树粉蚧繁殖能力强,应高度重视其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植物造景时,应结合植物的实际情况,融合其自然特征,充分体现植物所具备的独特之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应充分借助园林景观的专业技术来开展设计工作,满足新形势下园林工程的发展需求。概述了植物造景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植物造景应遵循的艺术原则,最后分析了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相关应用,以期为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09906),来自伊朗伊玛目霍梅尼国际大学园艺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添加150 nM外源植物磺肽素α(PSKα)对冷藏期间(4℃条件下贮藏18天)草莓果实的衰老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nM PSKα处理的草莓果实在4℃下贮藏6天的过程中,较低的腺苷三磷酸酶1(APY1)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外较高的三磷酸腺苷(ATP)积累,这可能是一个信号分子,可促进NADPH氧化酶活性,触发信号物质H2O2积累,导致在4℃下贮藏18天期间更高的SUMO E3连接酶(SIZ1)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于2015—2017年通过扫网法系统调查了北疆棉田周边17种常见杂草上草蛉种群密度与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北疆棉区杂草带上共有6种草蛉分布,其中普通草蛉Chrysopa carnea(占64.8%)、叶色草蛉C.phyllochroma(占25.8%)为优势种。草蛉种群密度在不同杂草上存在显著差异,紫花苜蓿、大麻上的草蛉密度分别在2015年、2016年显著高于其他杂草,2017年甘草、罗布麻、苦豆子上的草蛉密度较高。另外,草蛉密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棉花花铃期(7月—8月)、吐絮期(9月)杂草上草蛉密度显著高于棉花苗期与蕾期(5月—6月)。本研究明确了北疆棉区草蛉种类组成结构,筛选出紫花苜蓿、大麻、甘草、罗布麻、苦豆子5种对草蛉存在潜在保育作用的功能杂草,为利用田埂杂草促进棉田草蛉类天敌的保育控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对珍稀濒危植物蛛网萼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蛛网萼每年开花1次,花期在6月底~7月下旬;花二型,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2种,两性花为形态上雌、雄蕊完整和功能上可育的两性花,单性花只见雄蕊,没有雌蕊;两性花、单性花单花以其形态可分为萌动、露白、展开、盛开、凋落5个时期,两性花单花历时3~4d,单性花单花历时2~3d,种群开花约历时35d;授粉试验表明人工授粉能产生饱满种子,明显高于自然授粉和套网处理。  相似文献   
6.
柳建平 《现代园艺》2021,(6):115-116
园林绿化对当前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受重视,我国对此颁布了许多硬性的法律加以规范,达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当中,需要重视植物造景与其艺术手法,强化植物造景的实际功效,提高园林绿化的水平,从而推进这项技术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分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原则基础上,探究了其艺术手法,以期为有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栽培历史: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选育。2009年以自交系‘H9’为母本,自交系‘H2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吉椒18号”。分布区域:吉林省各地露地栽培特征特性:果为大灯笼形,皮薄稍有皱褶,辣味适中。植株生长势强,连续结果能力好,株高平均65厘米,株幅为60厘米左右,花白色分枝多,单株结果数7~12个。  相似文献   
8.
在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因子、环境条件均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植物生长激素的调节与控制也至关重要。虽然植物生长激素含量少,但其可以打破植物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及块茎发芽,促进营养生长,提高植株的成花率,并能控制生长与分枝,防止植株徒长、倒伏,调节花芽分化,防止出现落花、落果等。因此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合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及产量,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粤椹大10桑树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选用ABT 1号生根粉、IBA、NAA各配制成100、150、200 mg/L 3种浓度,以清水为对照,浸泡木质化枝条4 h,以河沙、河沙蛭石、黄心土为基质分别进行了3次扦插试验。结果表明:IBA以200 mg/L处理效果最好,平均生根数量达6.69条,根系平均长度8.65 mm,根系平均直径达到0.62 mm,平均成活率81.33%;NAA以100 mg/L处理效果最好,平均生根数量达5.50条,根系平均长度为7.12 mm,根系平均直径达0.60 mm,平均成活率65.38%;ABT 1号以200 mg/L处理效果最好,平均生根数量为2.10条,根系平均长度4.53 mm,根系平均直径0.45 mm,平均成活率44.96%。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比较,IBA处理效果优于NAA处理,NAA处理效果优于ABT 1号生根粉处理。多因素影响下的扦插最优条件组合,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球化学元素循环中,氮素是最重要、最活跃的营养元素之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随着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作物-土壤氮循环的变化可能显著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物生产。因此,研究作物-土壤氮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能够为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的氮素需求,以及保障农作物产量的稳定供应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面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大气CO2和温度升高对作物氮素吸收和分配,以及与氮有效性密切相关的土壤氮转化的影响,并系统总结了二者对作物-土壤氮循环过程产生的交互作用。总结以往研究发现,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作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但光合作用增强,生物量加大,根系分支和根表面积增加,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能力提高,因此整体上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并且增加作物向籽粒中分配氮的比例,但作物的平均氮浓度降低。此外,高CO2浓度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强了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加速了土壤氮转化。升温和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土壤氮循环产生正向或负向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高温和高CO2浓度对作物的生物量、光合作用、地下部氮分配、根系分支以及根表面积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升高温度减轻了高CO2浓度对作物蒸腾作用和作物氮浓度的抑制作用。然而,升温抑制了高CO2浓度对作物向籽粒中氮分配、氮吸收以及产量的促进作用;升温虽然能进一步增强高CO2浓度对土壤酶活性和有机氮矿化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大气CO2升高和温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作物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由微生物主导的氮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利用16S rRNA、DGGE、T-RFLP、qPCR、RT-PCR技术、蛋白组学以及稳定性同位素探针原位研究技术,可以将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生理功能进行耦合分析,揭示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对作物-土壤氮循环过程的交互作用机理,增强对气候变化下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响应的预测能力,为农田生态系统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