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桃枝废弃物基质栽培对盆栽桃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解决废弃桃枝的资源化循环利用问题,探明桃枝废弃物作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方法]以不同比例的废弃桃枝产品和其他物料复配为栽培基质,进行盆栽桃苗试验,测定不同配方基质的养分含量,分析桃苗地上部枝条的生长和叶片的光合能力,以及地下根系的生长情况.[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含有60%桃枝废弃物的复配基质Ⅱ中,全氮、速效钾、碱解氮、氯离子以及钙、铜、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最高,进口基质比例高的配方基质Ⅲ中有机质含量高,基质Ⅰ中有效磷和铁元素含量最高.桃枝废弃物含量高的配方基质(Ⅰ和Ⅱ)显著增加了桃苗根系的数量,而进口基质含量高的配方基质Ⅲ提高了桃苗枝条的含水量,并且基质Ⅲ中桃苗茎干粗度的年增长量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的年增长量,进口基质有利于根系的伸长生长.桃枝废弃物占比大的基质(Ⅰ和Ⅱ)显著增加了桃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增大了基质Ⅱ中桃苗的气孔导度,增大了基质Ⅰ桃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论]含60%桃枝废弃物的配方基质Ⅱ中的部分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根密度较大;桃枝废弃物比例较低而添加进口基质的配方基质Ⅲ有利于桃苗茎粗的生长和根系的伸长生长.桃枝废弃物可以促进细根的生成,提高桃苗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的能力.桃枝废弃物增强了桃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桃枝枯病是近年来在江、浙、沪一带出现的一种新病害,为有效防控桃枝枯病,对其病原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桃枝枯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温度25℃、pH 6.0~7.0及光照12 h·d~(-1)条件下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牛肉浸膏。病菌在PDA上易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温度25℃、pH 6.0~7.0、光照12 h·d~(-1)及高湿(95%以上)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综合而言,不同的营养(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光照、pH、湿度等环境条件对桃枝枯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桃枝枯病的防治适期.[方法]研究在早春花前2个不同时间喷施杀菌剂对桃枝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3月4日(45%咪鲜胺水乳剂9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和3月19日(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连续2次喷施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20d对“湖景蜜露”和“柳条白凤”病枝的防效分别为73.8%和63.2%,药后50 d的防效分别为68.3%和62.9%;3月4日和3月19日仅1次防治有一定的效果,药后50 d防效为23.8%~ 39.7%.[结论]早春花前防治,特别是2次用药能有效控制桃枝枯病.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我国南方近几年新发生的桃枝枯病的发生规律,适时有效防治,采用田间定点连续调查,室内显微观察、分离、鉴定、接种等方法对江苏省无锡市水蜜桃枝枯病的消长规律,病菌越冬、初侵染、再侵染及侵染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桃枝枯病发生有显著差异,‘柳条白凤’和‘湖景蜜露’的自然病枝率分别为80%和60%左右;桃树下部病害发生率一般高于上部;6月下旬至7月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室内、田间、土表和土壤耕作层病枝上越冬。通常3月初产生分生孢子器。孢子捕捉结果显示,3月中旬分生孢子开始释放,3月下旬至4月中旬释放达到高峰,之后释放量逐渐减少;雨后分生孢子释放量明显增加;6月下旬田间发病新梢上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器,并出现空腔现象。病菌只能通过伤口侵染枝条和果实,但不能侵染叶片。研究结果揭示了桃枝枯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适时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浙江省重要的水蜜桃产区嘉兴凤桥镇、慈溪掌起镇等地发生了一种新的桃树病害———桃枝枯病。该病害引起桃树新梢嫩枝的基部位置出现环状棕褐色至黑褐色病斑,致使枝条病部以上叶片快速枯萎脱落,病害蔓延扩展迅速,可造成老枝的大量枯死,造成约20%~50%的产量损失,严重的致使桃树整株死亡。按柯赫氏法则对桃树病枝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试验,明确桃枝枯病的病原为一种真菌,该真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菌丝为白色至淡橄榄色、短、微絮状,产生黑色球形分生孢子器,有孔口,产生两型分生孢子,α型分生孢子长纺锤形,无色,单孢,含有1~2个油球,(5.2~8.7)μm×(1.3~2.7)μm;β型分生孢子无色,线形,单孢,1~3个油球,(11.5~26.2)μm×(0.9~2.1)μm。对该菌的rDNA ITS进行PCR扩增,获得长度为611 bp的序列,经比对GenBank上的ITS序列数据,并结合形态特征,鉴定该病原真菌为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核果果腐拟茎点菌(Phomopsis amygdali Delacr.J.J.Tuset&M.T.Portilla)。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桃枝枯病的杀菌剂,测定了丁香菌酯、辛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辛菌胺的配比在1∶2~1∶45之间时,对桃枝枯病菌的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配比在1∶10~1∶20之间时,对桃枝枯病菌的协同增效作用更显著。20%丁香菌酯·辛菌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浓度为133.3~333.3mg/kg时,对桃枝枯病的防治效果为91.05%~93.39%,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分析认为,丁香菌酯、辛菌胺的混配制剂可望作为桃枝枯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复配对桃枝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10种生物药剂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将毒力强的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咪鲜胺、多菌灵和烯唑醇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桃枝枯病菌的联合毒力效果。[结果]毒力作用最强的生物农药是中生菌素,其次是申嗪霉素和梧宁霉素,其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41 9、0.231 4和0.655 4μg/m L,与3种化学药剂复配,发现申嗪霉素与3种化学农药复配均达到增效作用,而中生菌素和梧宁霉素与化学农药复配大多配比具有增效作用或相加作用。[结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能增加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   
8.
桃枝枯病是为害我国桃产区桃树的重要病害,使用化学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其发生。为获得高效、安全和环保的防治药剂,选用环境友好型溶剂S-200,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苯醚甲环唑纳米乳剂。通过对乳化剂种类、用量及乳化方法的筛选,最终确定了10%苯醚甲环唑纳米乳剂的优化配方: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助溶剂乙醇、溶剂油S-200、乳化剂EL-40质量分数分别为10%、8%、8%、8%,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纳米乳剂在室温、冷贮、热贮下稳定,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与其他剂型相比,该配方对桃枝枯病菌的抑菌活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和物料配比条件下堆肥氨气排放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市平谷区桃树种植的具体农业生产状况,选用北京市周边具有代表性的鸡粪、金针菇菇渣和桃树枝作为堆肥研究对象,使用实验室堆肥设备进行好氧堆肥,对堆肥产生的氨气排放量及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堆肥水分从50%增加为60%,氮损失率增加约10%;单位质量堆肥氨气的排放量减少比例与桃枝添加比例成正相关。建议鸡粪与桃枝的比例控制在1∶2.5,堆肥水分控制在50%~60%,以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氨气排放量,减少氮损失。  相似文献   
10.
桃枝进行堆肥处理制成的有机肥料为试材,采用3个用量梯度(15 000、30 000、45 000 kg·hm-2),并与常规有机肥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桃枝肥作为基肥对大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该肥料在大桃上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用年限的增加,15 000 kg·hm-2桃枝肥用量会导致大桃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30 000 kg·hm-2和45 000 kg·hm-2桃枝肥用量的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当地常规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45 000 kg·hm-2桃枝肥用量会导致大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显著增加从而导致糖酸比低于其它处理。不同桃枝肥用量不会影响大桃维生素C含量,但硝酸盐含量会随着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15 000、30 000、45 000 kg·hm-2 3个用量梯度相比,30 000 kg·hm-2的产量、品质较为优异,且与当地常规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