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9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1674篇
农学   519篇
基础科学   1169篇
  720篇
综合类   5157篇
农作物   347篇
水产渔业   379篇
畜牧兽医   1402篇
园艺   977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716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845篇
  2009年   919篇
  2008年   962篇
  2007年   848篇
  2006年   758篇
  2005年   696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7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山县是河南省柞蚕生产重点养殖基地县,又是全国典型一化性柞蚕主产区。鲁山县柞蚕生产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采用柞蚕茧丝加工制作的“鲁山绸”因材料地道、轻盈柔软、光鲜亮丽,富有珠宝光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作为鲁山县传统“名、特、优”柞蚕产业,在过去曾经为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出口创汇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朱鸣鸣  徐镀涵  陈光燕  李平  成启明  陈超 《草地学报》2021,29(10):2323-2331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区域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我们对该地区的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弃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基于最小数据集对该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pH值、容重、全盐、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有效铜、有效铁等指标。结果表明: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获得的土壤质量均表现为林地 > 人工草地 > 天然草地 > 农田 > 弃耕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的土壤质量等级为二级,位于土壤质量分级中的"较高"水平,弃耕地土壤质量为三级,位于"中等"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人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垦降低了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精确评估皖南山区土壤侵蚀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研究区日降雨数据,30 m分辨率DEM,土壤数据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估算皖南山区土壤侵蚀模数,并分析2000,2010和2018年近20 a研究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2000—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增加了963.96 t/(km2·a),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向高强度等级转移;2010—2018年土壤侵蚀模数减少了781.22 t/(km2·a),土壤侵蚀强度面积由高向低转移,总体上土壤侵蚀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皖南山区3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池州市和铜陵市东南侧以及黄山市周边区域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研究区内耕地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林地以中度及以下侵蚀为主,2010—2018年耕地和林地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减小,水土保持措施成效显著。[结论] 近年来皖南山区土壤侵蚀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总体上以轻度侵蚀为主,后续的水土流失治理仍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升烟叶采烤质量,降低烟农用工成本,2018—2020年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开展了烟叶采烤一体化试验实施.结果表明,互助型和"1248"专业化型2种采烤一体化模式与烟农自烤模式(CK)相比,表现为"两降两升",即用工量、烘烤成本降低,采分合格率和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显著提升;与CK相比,互助型、"1248"专业化型处理的总用工量分别减少2和5个/炕;烘烤总成本方面,分别降低了0.67和1.56元/kg;鲜烟分类合格率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与CK相比,互助型、"1248"专业化型处理均价分别提高了0.77和2.22元/kg,且"1248"专业化型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互助型模式适合户均规模在0.67~2.00 hm2的烟农,"1248"专业化型采烤模式具有组织化、流程化、标准化和精准化的特点,适合户均规模3.33 hm2以上的烟农;2种采烤一体化模式均实现了"提质增效、减工降本"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张宇  吕雪 《现代农业研究》2021,(12):106-107
现阶段的国家发展、区域建设方面,开始对造林项目高度的关注,很多区域的森林覆盖率都在降低,如果在未来没有对覆盖率做出合理的提升,必定会由此产生较多的挑战、问题,甚至是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的目的,在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探讨,最大限度的掌握好的造林的可靠性、可行性,在各方面的问题解决上给出较多的依据。另一方面,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的保障力度要不断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到丘陵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丘陵山区的农业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淄博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必要性、制约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为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出了包括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合作社功能建设、强化基层农机化服务队伍、发挥财政补贴作用、推广适宜机械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推动农业进步是保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事业,而在现代化农业不断取得新发展的今天,做好山区农业机械化工作势在必行。对此,文章结合福建省山区农业的实际情况,从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农业生产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方面阐述了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并从推广适用农机具、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建立农机合作组织等方面对促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城市边缘的浅山区是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生境的交接缓冲区,也是人居环境面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脆弱性较高的区域。相比通过工程方法降低浅山区中自然灾害威胁,防灾林选址规划作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可以恢复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并有效降低灾害风险,提高人居环境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与适应力。  方法  本研究提出一种人居环境安全视角下的泥石流防灾林造林选址评价体系,并评估规划的防灾林对降低人居环境中泥石流风险的有效性。基于多准则决策法(AHP),将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的泥石流敏感性预测结果作为泥石流风险因子,识别具有降低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的泥石流流域内适宜造林位置作为环境因子,同时结合造林可行性因子,叠加3类因子分析出高风险且高适宜的造林区域。通过对比造林前后泥石流敏感性与人居点危险性评价造林的减灾效益,指导北京市浅山区泥石流防灾林造林选址。  结果  研究选取了118.50 km2的造林区域,主要分布在密云水库周边地区、怀柔区、昌平区以及房山区,呈现以零散斑块形态分布在人居点上游的特征。造林后泥石流易发区面积减少了117.45 km2,位于泥石流易发区的人居点个数减少了51个。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提升人居环境泥石流抵抗力的防灾林造林选址评价体系,通过基于自然系统的方法降低山区自然灾害风险,提升浅山区人居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健康与人居环境安全,并为北京市百万亩造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气候条件栽培的胡麻优良品种,对引进和现种植的5个胡麻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亚9号表现优良,折合产量2 406.32 kg/hm2,较宁亚10号(CK)增产15.06%,适宜在秦州区搭配宁亚17号、陇亚12号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落实省市生猪产能恢复三年行动支持政策,全面落实中、省、市恢复生猪生产各项政策措施。全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县生猪生产恢复较为缓慢,要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还有很大差距,为此,近期我们组织专人对汉中山区县生猪产能恢复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