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0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408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164篇
  1029篇
综合类   2531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237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淮海区普通玉米国家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67500、82500株/hm22个种植密度水平和0、180、27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夏玉米淀粉粒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氮量单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施氮量是影响淀粉粒体积分布的主要因素.增加施氮量,<3.5μm与3.5~7.4μm淀粉粒体积比下降,>7.4μm淀粉粒体积比增加;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产量、粒重、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增加;相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时间、糊化温度降低.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淀粉粒体积分布的影响效果相反.该研究中,在种植密度82500株/hm2、氮肥用量270 kg/hm2条件下,玉米籽粒淀粉平均粒径较大,大型淀粉粒比例较高,其糊化特性和淀粉组成较优,且能兼顾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
铁、锰氧化物可以富集、钝化重金属,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进入水稻根系,对于土壤污染修复,降低水稻污染风险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采用改良纤毛菌培养基,单菌落稀释转接法分离纯化铁锰氧化菌,分析相关菌株的形态特征,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对其及产物进行电镜扫描与能谱分析,并分析产物对重金属镉的吸附效率.结果分离得到具有铁锰氧化功能的菌株5株,形状为椭球至短杆状,均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能谱分析表明,除MOB4之外菌株样品均有明显Fe和Mn波峰,以及O波峰,推断有大量铁锰氧化物存在.液体培养表明,接种菌株可使培养液中的镉含量下降35.25%,下降率远高于对照.综上所述,通过筛选获得菌株为不动杆菌属,具有氧化铁、锰的功能,并可能促进介质中氧化铁的生成,进而提高对介质中溶解态重金属镉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2020年11月18日,我国南京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增温异常,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11月16日至20日ERA5逐小时1000 hPa至300 hPa的散度、位势高度、气温、水平风和垂直速度等再分析资料,根据高低空的天气系统的配置和槽脊移动的过程,结合散度、暖平流等天气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冷锋过境前的基本环流形势,并主要结合热力学一级能量方程(温度倾向方程)对影响本次增温天气过程的因子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增温中,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加热的贡献占主导作用,前者由于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后者与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有关;而垂直运动不是最显著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氨催化—热固化法合成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通过振荡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初始pH对水中Pb(Ⅱ)吸附的影响,利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粒内扩散模型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并采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线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吸附水中Pb(Ⅱ)的适宜pH为5—6;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导,粒内扩散并非唯一的限速步骤;等温吸附数据同时符合上述2个模型,饱和吸附量为68??49 mg/g;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受熵驱动.  相似文献   
5.
铁改性稻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稻壳生物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特性,为其作为添加剂进行炭基肥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稻壳为原料,在500℃无氧条件下热解制备稻壳生物炭(RBC),并采用3种工艺制备铁改性稻壳生物炭 (FDRBC、FWRBC和FWBC)。利用比表面积测定仪 (BET) 和扫描电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 等技术对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进行物理性质表征。以稻壳生物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生物炭为材料进行铵态氮吸附试验,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的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  【结果】  1) 经过铁改性,稻壳炭比表面积降低了2.4%~63.7%,孔径平均提高了2.8%~319.2%,pH均降低到5左右;2) FWBC和FWRBC在pH为6时,对NH4+-N的吸附量最大,FDRBC和RBC在pH为7时,对NH4+-N的吸附量最大;3)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数据,RBC、FDRBC、FWRBC和FWBC对铵态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2、8.82、4.67和3.67 mg/g;4) 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结论】  供试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方式为主。铁改性处理提高了稻壳炭的孔径,降低了pH。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以FDRBC最优,用其制备新型肥料可提高肥料的保肥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促进豆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可溶化、提高其功能特性,利用空化微射流技术处理生物酶法制油豆渣膳食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分析不同空化微射流处理时间(0、6、12、18 min)下豆渣膳食纤维的晶体结构及表观形态变化,并通过粒度、持水性、膨胀性、表观粘度、葡萄糖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对其理化、功能性质进行表征,明确空化射流对其结构、功能及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空化射流处理18 min后,样品结构产生粒径减小、结晶度下降、粘度降低等变化;处理12 min时膨胀力、持水力分别达到最大值(13.92±0.78) m L/g、(2.83±0.13) g/g,此时对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最佳。研究表明,空化射流可有效促进生物酶法制油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可溶化,并显著改善其结构及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土壤中农药的吸附-解吸过程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这一现象,分析了扑草净在我国南方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机理.[方法]吸附试验采用批量平衡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南方水稻土,红壤和黄壤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等温吸附-解吸特征.[结论](1)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经历了快速(180 min之间)、慢速(180 min之后)及平衡(720 min)吸附3个阶段,这种现象与供试土壤表面吸附位点有限有关.采用不同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其中准二阶动力学方程与水稻土(R2=0.98)、黄壤(R2=0.97)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较为吻合,红壤(R2=0.95)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用Elovich方程来拟合更适合;(2)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的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这表明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作用主要属于单层吸附,吸附位点均一,是一个以物理作用为主的,自发(?G<0)吸附过程,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能力(Kf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红壤(6.20)、水稻土(4.77)和黄壤(1.10);(3)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系数Koc为72.74~154.80,吸附较弱,说明扑草净在土壤中的施用对地表、地下水环境等存在潜在污染风险.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扑草净不易从水稻土和红壤中解吸(0.71)中解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钒(V)元素在材料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环境危险也逐渐突出.因此,对于V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行为值得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质中的矿物对环境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环境中钒与氧化锰的含量正相关关系.此外,水钠锰矿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层状氧化锰,因其分布广和活性强,常作为层状氧化锰的模式矿物进行研究.因此,水钠锰矿与V元素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通过V3+阳离子与水钠锰矿共沉淀方式制备含V的水钠锰矿,采用XRD、FTIR、SEM和XAS等技术以及湿法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相结合,分析V与水钠锰矿共沉淀后,V对水钠锰矿形貌特征及性质的影响,以及V在水钠锰矿中的存在形态.[结果]随着V3+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c轴方向尺寸从10.98 nm显著下降到2.96 nm,比表面积有增大趋势,而水钠锰矿花球状颗粒显著减小.水钠锰中的V元素最终是五价,少部分的V5+进入了水钠锰矿层内减少了Mn4+的含量,降低了空位含量;其它较多的则可能以VO43?或和V6O162?的阴离子团或簇的方式存在于层间和吸附在边面位点.且在重金属去除中,随着掺V含量增加,水钠锰矿对Pb2+去除率增加,但对Zn2+去除率降低.[结论]V3+与水钠锰矿的共沉淀,使得水钠锰矿负电荷增多,导致K+离子含量上升;同时V元素被氧化为V5+,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钠锰矿的层间、层内和边面,从而增强了水钠锰矿对Pb2+和Zn2+的选择性去除.上述结论为V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冻融对东北黑土硒酸盐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文静  牛浩  李娇  吴福勇 《土壤通报》2021,52(2):338-345
为探究冻融过程对东北黑土硒酸盐(Se(VI))吸附、解吸的影响机理,通过室内不同初始含水率及冻融次数模拟冻融循环,随后利用冻融后土壤进行Se(VI)的吸附和解吸试验,分别采用Langu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Se(VI)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冻融显著(P < 0.05)改变了东北黑土pH值、有机质、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及各粒级团聚体含量,冻融后土壤Se(VI)吸附量显著高于未冻融土壤。通过拟合发现东北黑土对Se(VI)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R2 > 0.967),高初始含水率及冻融循环次数均增加了冻融后黑土对Se(VI)的最大吸附量及缓冲容量,同时提高了Se(VI)的解吸率。70%含水率及多次冻融循环提高了黑土对Se(VI)的吸附潜能,促进Se(VI)的解吸,使得冻融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增加,有利于作物根系对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分离自新疆某辐射污染区的丝状真菌F161,研究其吸附锶特性。【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碳源利用实验鉴定菌种;采用压力试验和吸附试验研究特性,对锶的吸附测定采用ICP-MS,对放射性90锶的吸附的测定采用液闪检测仪。【结果】菌株F161鉴定为青霉属真菌;菌株F161能够耐受10 KGy剂量的钴源照射,对重金属离子Cr3+、Zn2+、Co2+、Pb2+、Hg2+均有较高耐受性。在pH 7.0,28℃下,伴随生长3~4 d,F161对Sr2+吸附效率最高能达到36.67%,对放射性90锶的吸附率为49.45%。【结论】F161是1株对放射性核素污染具有修复能力的土著丝状真菌,在有较高的重金属离子混合污染的放射性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修复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