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2篇
  免费   1447篇
  国内免费   1316篇
林业   2048篇
农学   1183篇
基础科学   1747篇
  1614篇
综合类   11697篇
农作物   923篇
水产渔业   703篇
畜牧兽医   3956篇
园艺   1188篇
植物保护   81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48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704篇
  2019年   608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790篇
  2015年   910篇
  2014年   1446篇
  2013年   1358篇
  2012年   1531篇
  2011年   1694篇
  2010年   1664篇
  2009年   1430篇
  2008年   1469篇
  2007年   1281篇
  2006年   988篇
  2005年   1070篇
  2004年   763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420篇
  1995年   413篇
  1994年   413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研究BNS和BNS366小麦雄性不育与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为激素调控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育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BNS和BNS36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矮抗58和郑麦366(BNS366的近等基因系)为对照,进行正常秋季播种(2018年10月10日)和晚播(2018年12月2日)试验,用I2-KI法测定花粉育性,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三核期叶片、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三核期花药中6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的这三个指标分别为34.74%、43.12%和48.48%,达到低不育水平,BNS366则分别为92.63%、55.37%和67.94%,达到正常可育水平,播种期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矮抗58和郑麦366在2种播期条件下,则为82.56%—94.00%、73.90%—82.31%和96.54%—139.26%,均为正常可育,播种期间差异不显著;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花粉可育率提高百分率)均分别极显著低于矮抗58和郑麦366。分别在2个试验组内进行内源激素含量的多重比较,BNS和BNS366与矮抗58和郑麦366内源激素含量-∆(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激素含量提高百分率)存在差异,对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BNS和BNS366不育株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存在特征性变化。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在四分体期(BNS)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366)叶片中不足,在单核中位期(BNS)和单核靠边期(BNS366)花药中不足,在二核期花药中盈余;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含量在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花药中不足;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分别在四分体期幼穗中存在偏低倾向(BNS)或确定存在不足(BNS366)现象;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含量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单核靠边期(BNS)或单核中位期(BNS366)和三核期叶片中不足,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或四分体期幼穗(BNS366)中不足,在单核靠边期花药中不足。【结论】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单核靠边期之前,BNS和BNS366中IAA、GA和ABA的含量不足,尤其是MeJA的含量不足,可能促进了二者雄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朱鸣鸣  徐镀涵  陈光燕  李平  成启明  陈超 《草地学报》2021,29(10):2323-2331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区域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我们对该地区的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弃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基于最小数据集对该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pH值、容重、全盐、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有效铜、有效铁等指标。结果表明: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获得的土壤质量均表现为林地 > 人工草地 > 天然草地 > 农田 > 弃耕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的土壤质量等级为二级,位于土壤质量分级中的"较高"水平,弃耕地土壤质量为三级,位于"中等"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人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垦降低了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回归方式对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 Merr.)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海拔(300、600、900 m)和不同郁闭度(0~0.2、0.3~0.5、0.6~0.8、>0.8)对3年生海南风吹楠进行回归种植,观测其生长指标、叶性和叶型的变化。结果显示:(1)>0.8郁闭度回归种植能显著降低海南风吹楠株高、地径、叶长(LL)、叶宽(LB),对光合色素等指标无显著影响;(2)600 m海拔处理组能显著增加株高、叶片含水量(CLWC)、比叶面积(SLAM)、叶绿素b(Chl b),对叶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600 m海拔和低郁闭度(0.3~0.8)回归种植有益于3年生海南风吹楠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土壤封闭处理对棉花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对棉花田主要杂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反枝苋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有效成分用量为607.5、810、1012.5、1620 g a.i./hm2条件下,药后40天总鲜种防效为86.1%、91.7%、96.7%、99.3%,防治效果较好,棉花的增产率为26.04%~28.87%。因此,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可采用土壤喷雾防除棉田杂草,对棉花安全,推荐剂量为607.5~1012.5 g a.i./hm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棉花化学打顶剂,筛选适于棉花的化学打顶剂配方,选择杀菌剂戊唑醇、除草剂二甲戊灵和抑芽剂氟节胺3种药剂,于2020年在河南安阳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研究其化学打顶效果。结果表明: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SC)258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EC)990 g·hm-2+25%(质量分数,下同)氟节胺SC 300 g·hm-2混配处理抑制棉花株高和增产效果最佳,可以达到人工打顶的效果;其次为430 g·L-1戊唑醇SC 516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处理;而330 g·L-1二甲戊灵EC 1 485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处理和25%氟节胺SC 500 g·hm-2单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产量,但对棉花的打顶效果远不及人工打顶,仍须优化配方和确定合适剂量。因此,在本研究区宜用430 g·L-1戊唑醇SC 258 g·hm-2+330 g·L-1二甲戊灵EC 990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或430 g·L-1戊唑醇SC 516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进行棉花化学打顶来代替传统人工打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成虫对吡虫啉、吡蚜酮、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4种杀虫剂LC25处理24 h番茄苗的取食行为,探明内吸性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烟粉虱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无农药暴露史的Q型烟粉虱成虫为供试昆虫,番茄品种‘粉印三号’为供试植株。通过水培生测法确定4种内吸性杀虫剂的亚致死浓度LC25。在此基础上利用EPG监测Q型烟粉虱成虫取食寄主的13个非韧皮部指标和8个韧皮部指标,并对叶片刺吸孔进行显微观察。以无农药处理为对照(CK)。【结果】4种杀虫剂对Q型烟粉虱成虫的LC25值为溴氰虫酰胺>吡蚜酮>吡虫啉>螺虫乙酯。在总记录时间8 h内,Q型烟粉虱成虫的取食在各处理中均产生非刺探波(np)、路径波(C)、电位下降波(pd)、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l)、韧皮部被动吸食波(E2)以及木质部主动吸食波(G)6种波形。在非韧皮部的np波次数上,溴氰虫酰胺处理的次数最多,其次是螺虫乙酯处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CK和吡虫啉处理(P<0.05)。C波和G波总持续时间均为CK处理最长,溴氰虫酰胺处理最短,两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CK处理的pd波总持续时间显著长于4种杀虫剂处理(P<0.05),其中螺虫乙酯处理最短,但4种杀虫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螺虫乙酯处理的F波总持续时间最长,吡虫啉处理最短,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CK处理韧皮部的E1波和E2波总持续时间分别为20.52和50.60 min,显著长于吡虫啉处理和溴氰虫酰胺处理对应波的总持续时间(P<0.05),但E1波总持续时间与吡蚜酮和螺虫乙酯处理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4种杀虫剂LC25均引起Q型烟粉虱成虫的拒食行为,为研究烟粉虱或具刺吸式口器农业害虫对4类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的拒食作用机理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合理选取标志放流鱼的规格是成功监测放流鱼类动态及评估增殖效果的关键步骤。本研究以黄鳍棘鲷为对象,通过2个实验评价标志鱼的适宜规格。实验1对比了4种体长的黄鳍棘鲷(平均体长5、7、11和14 cm)作T型标志后其生长、存活和标志保留情况,并利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标志鱼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的规格特异性;实验2模拟了不同混合比例下2种体长黄鳍棘鲷标志鱼与不标志鱼的捕捞情况,并利用重抽样方法对捕捞结果作计算机重抽样,分析2种鱼能否充分混合以及标志鱼的规格、比例对捕捞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7、11和14 cm标志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标志鱼的存活率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5 cm标志组的鱼在标志后7 d内全部死亡,7、11和14 cm标志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7.5%、92.5%和100.0%)。标志鱼的存活率与初始体长的逻辑斯蒂回归关系式为P=exp(0.099X-6.900)/[1+exp(0.099X-6.900)];(3)各组的标志保留率较高(7、11和14 cm标志组的标志保留率分别为97.5%、100.0%和100.0%),但与体长无明显关系;(4)模拟捕捞结果与计算机重抽样结果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不受鱼体规格的影响,但受标志鱼比例的影响极显著,标志鱼比例越高,其捕获率也越高。综上,建议今后采用T型标志方法开展增殖放流品种(如黄鳍棘鲷)的相关研究时,应综合考虑成本和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以选择符合研究目的的标志鱼规格,若需标志鱼的存活率高于50.0%,则体长至少为7 cm,高于75.0%则体长至少为8 cm,高于95.0%则体长至少为10 cm。此外,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尽可能增加放流鱼类中标志鱼的比例以提高增殖效果评估的代表性,而具体适宜的比例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标准曲线、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试验比较不同条件对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养殖海水中六价铬含量的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角度综合考虑,3种曲线配制基底、4种显色剂及除磷酸、盐酸、高氯酸和醋酸以外的4种酸体系的使用都可以很好地满足试验要求,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但从操作简单和经济环保方面考虑,以水配制标准曲线的方式及含乙醇显色剂的应用更加适用于养殖海水中六价铬测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家庭禀赋即家庭成员和整个家庭共同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其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通过对浙江省5个县市330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但家庭禀赋中的不同要素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家庭禀赋中的年龄、家庭受农业技术培训人次、劳动力数量、土地规模和是否加入合作社都对农户家庭提高收入有着正向且显著影响,而家庭是否有人身体不健康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内生转换Probit(ESP)模型,在反事实框架下分析了农业经营组织雇佣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处理效应。结果表明:农户的受雇状况(是否接受农业经营组织雇佣)对其多维相对贫困发生概率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负向处理效应。基于反事实假设下,若接受雇佣的农户未被雇佣,其多维相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将上升19.4%;若不接受雇佣的农户被农业经营组织雇佣,其多维相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将降低6.1%。样本总体的处理效应为-0.096,表明如果农户接受农业经营组织雇佣,其多维贫困的发生概率将降低9.6%。从群组差异性来看,对于那些学历水平较高、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高、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户而言,农业经营组织雇佣的减贫效应更为明显。据此,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视角提出激励农业经营组织增加雇佣机会、强化农户农业技能培训、改善利益联结方式等增强农户反贫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