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692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53篇
  306篇
综合类   1095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站1966—2019年的日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海南岛18个市(县)芒果单产的气象产量与其各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做相关分析,选取花期平均气温、果实发育期平均气温、年≥10 ℃积温作为区划指标,同时考虑坡度因素的影响,采用集优法基于GIS开展了海南岛芒果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种植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乐东、三亚、陵水、万宁、琼海等西部南部和东部市(县)的沿海乡(镇),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大部、白沙南部、昌江南部、乐东东北部、三亚北部、陵水北部等市(县)地形陡峭的山地,其余为次适宜区。区划结果可为海南岛芒果种植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邢台市1980—2019年逐日降水数据、1:25万高程数据以及相关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利用GIS技术构建邢台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从致灾因子的危险等级、孕灾环境、承灾体、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对研究区域暴雨洪涝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全市范围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得到邢台市暴雨洪涝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临城县西部地区属于洪涝灾害风险最高的地区;邢台市辖区和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大部分地区属于次高风险地区;其余县市属于中等及以下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GIS与R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区划,并针对各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或主要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可被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①防旱抗旱区;②农业种植区;③牧业发展区;④水源涵养区;⑤防风固沙区;⑥植被保护区;⑦土壤侵蚀控制区。本研究为区域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合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阳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油茶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为探讨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为油茶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油茶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关系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油茶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和地形区划指标;利用邵阳县及其周边10个气象站点1985~2019年的气候资料以及邵阳县90 m×90 m DEM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了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邵阳县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面积合计占全县面积的92.15%;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较小,分别仅占县域面积的7.79%和0.06%.  相似文献   
5.
以1961−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格点化气象数据替代以往研究中站点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区域内适合格点数据的霜冻辨识阈值、霜冻发生时间及霜冻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降低霜冻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1)日最低气温0℃相比日最低气温2℃作为阈值辨识初/终霜冻和无霜期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2)1961−2018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期推后(1~3d·10a−1),终霜冻日期提前,无霜期增加(1~3d·10a−1)。(3)不同强度的霜冻年累计发生次数在中国北方有微弱增加态势,在南方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晚霜冻不同霜冻强度年发生频次高于早霜冻。(4)以霜冻日期和霜冻发生频数为标准进行中国霜冻灾害区划,全国可分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5个分区。其中,以青藏高原不同霜冻日期变化最为剧烈。整体上,中国区域的气候变暖对于霜冻灾害的发生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有明显的减弱效果。  相似文献   
6.
春季低温寒冻害是影响广西桑树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广西春季桑树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以及空间分布,可为优化广西桑树产业布局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2~4月的日平均气温气象资料,根据广西桑树低温寒冻害等级指标,计算出广西桑树(2~4月)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桑树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为指导广西桑蚕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技术的巴中市农业气象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干旱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笔者利用巴中市及其周边市、县1981—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历史干旱灾害资料,根据干旱发生的时段分为春旱、夏旱、伏旱、秋干、冬干,综合巴中各县区的气象、社会、自然、灾害防御及地理信息数据(1:5万)基于GIS平台,应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技术,结合风险指数、自然断点和加权综合评价的方法,绘制出巴中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巴中市农业气象干旱的风险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部高风险区较南部低风险区海拔高、河网密度小、经济水平低是其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精准识别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和农业生产特征,对气象、土壤和作物等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分类,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本研究基于近20年(1998~2017年)气象数据和华北五省的玉米单产统计数据,首先构建了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和玉米生产时空分布特征数据库,研究区内的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和玉米单产均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利用作物精细种植区划方法,将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分为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极适宜区五大类,各类面积分别占总体的比例约为10%、11%、25%、30%、24%;进一步通过环境类别归属度分析方法,将每一大类分为5小类,概率大于75%的相对稳定区域约占总面积的63%,小于75%的波动区域约占37%;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三类时空分布比较稳定,隶属度为100%分别占各类面积的87.67%、70.41%和84.28%,波动区主要发生在极适宜区和适宜区,以及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之间。本研究构建的华北平原夏玉米精细区划结果,对提高研究区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玉米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 要:为了探讨豫东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选用4个主导品种,采取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相结合,对项目组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及农户高产田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调查,划分为3个产量水平,进行产量构成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水平从10500~12000 kg/hm2提高至12000~13500 kg/hm2,收获穗数增加7736.25穗/hm2,增加了10.69%;产量增加1343.4 kg/hm2,增加了11.97%。产量水平由12000~13500 kg/hm2提高至13500 kg/hm2以上,收获穗数增加6333.75穗/hm2,增加了7.91%;产量增加1482.6 kg/hm2,增加了11.80%。直接通径系数,穗数(X1)为0.8146,穗粒数(X2)为0.1233,千粒重(X3)为0.1275,表明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因此,豫东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应通过增加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产量。‘中单909’、‘登海605’、‘登海618’、‘郑单958’等品种,豫东平原夏玉米实现13500 kg/hm2以上的产量,种植密度为87000~91500株/hm2,收获穗数为84000~88500穗/hm2、穗粒数480~485粒、千粒重330~340 g。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栽培;通径分析;技术路线;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及境内20个区域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历年逐站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高温气候分布特征。按照水稻生育期资料和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指标分析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水稻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差异,利用GIS空间分析,选取反距离权重法对定远县水稻高温热害进行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借助融媒体快速传播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了水稻高温热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