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7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560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481篇
  417篇
综合类   3027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613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2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靖 《花卉》2020,(6):51-52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许多森林生态问题也随之产生。为解决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发展这一难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关系,并提出改进方式,希望其他城市以此为借鉴,能够在进行城市化过程中及时的处理好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为论证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城市网络系统最优时的人口规模,本研究以城市网络理论和城市最小成本理论为基础,以最优路径自动选择测算居民出行时间,通过修正引力模型、潜力模型等经典模型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网络综合分析模型,论证了系统最优即网络紧凑度和均衡度均达最大值时雄安新区的人口规模。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设立提升了京津冀城市网络的紧凑度,降低了京津冀地区居民的平均出行时间;提升了位于京津冀地理中心的城市如保定、廊坊等的引力,扭转了长久以来京津冀引力中心与地理中心背离的发展态势;促进了京津冀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由"双核孤岛"向"多中心"轴带网络结构演变;系统最优下的雄安新区人口规模,2020~2035年间约为280~320万人,2035~2050年间约为450~500万人。  相似文献   
3.
全面客观评价生态资源承载能力,进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首先,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现状;其次,在生态功能区层面对迭部县水源涵养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成因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迭部县整体生态承载力得分为0.239,处于“较强”承载力状态,构成整体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弹性力、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社会影响力得分分别为0.222、0.062和0.063。(2)2016年,迭部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11.76 mm,水源涵养功能处于“高”状态,其中,水源涵养功能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以草地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区域。(3)自然栖息地面积占迭部县总面积的83.67%,其自然栖息质量指数(Natural Habitant Quality Index,NHQI)处于“高”状态。(4)从自然和经济2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迭部县生态环境条件较好,但林草地面积已呈现出逐渐减少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开发引导,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推动迭部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改进后的生态占用模型,计算了2003—2017年南宁市人均生态占用、2011—2017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采取相关生态占用影响因素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对南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3年的1.3006 hm2/cap增加到2017年的1.8861 hm2/cap,增幅为45.02%,南宁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1年的0.7192 hm2/cap下降到2017年的0.6617 hm2/cap,减少0.0575 hm2/cap,降幅为7.99%,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区域可持续发展形式严峻,总人口数、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对南宁市的生态占用有深远影响.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控制城镇人口增长是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南宁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对于财政支出亦是如此。文章以人口流动为出发点,考察人口流动对于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通过将教育、医疗等财政支出作为代表性财政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流动对于医疗、交通运输等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显著,且为负向影响。因此,地区政府应更合理配置财政支出来提高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190-191
城镇人口结构调整下苏州社区服务管理是基于国家及地方政策中关于人口红利和养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求展开的,是对苏州社区实现人口调整下居民的社区服务需求而进行日常运营管理的研究。文章通过在对苏州现有人口及发展规划的研究基础上,详细阐述社区管理部门、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及服务项目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使得整个社区服务体系资源合理搭配,功效最大发挥,最终实现社区服务业在人口结构调整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甘肃省农村教育和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农村教育办学规模处于不断调整中,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有了提升;农村经济逐渐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中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非常低,仍以义务教育贡献率为主,这表明甘肃省农村整体教育水平还是偏低的,所以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发展问题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本文依据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教育和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接着分析了甘肃省当前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增长的现状,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人口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不同影响,基于我国2000-2015年30个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模型,在描述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时空演化趋势基础上,全面考察了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不同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人口和产业快速集聚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的环境污染效应。省域间的生产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点,生活污染空间分布较为随机。虽然人口规模的增大加重生产和生活污染,但人口集聚并没有加剧污染,反而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产业集聚加剧了生产污染,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与单纯降低工业比重相比,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更能抑制生产污染。生产污染符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但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尤其很难解决由生活消费所引致的生活污染问题。最后,提出在注重生产污染治理的同时,强调人口集聚在生活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产生了巨大影响。合理的人口数量和适当的人口结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将产生良好的影响.本文以陕西省人口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人口数量进行分析,并预测出最近五年的人口数量变化,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灰色预测模型更适合人口数量预测的结论;其次,根据陕西省历年人口性别比绘制出折线图,针对图中显示的平稳序列选择2002年之后的人口性别比进行分析,根据数据规律以及两种模型的对比,最终确定采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政府在实施人口政策和改善人口问题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便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腰坝绿洲未来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合理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取2016年为现状水平年,2020,2025,2030年为规划水平年,根据绿洲发展历史和现状及相关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对各水平年的需水进行预测。选取9个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判值2016年仅为0.251 2,表明水资源承载力已达到饱和;至2030年,上升至0.434 4,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较高的可承载水平,但区内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仍然有限。[结论]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社会经济子系统是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压力源,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渐好转,需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使水资源承载力提升至较高水平,将研究区打造成为和谐高效的绿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